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投資小故事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從前有一個奸商王大狗,他承包建築,是某市城管大隊長的拜把兄弟,他剛剛乾了一票,賺了100萬,存在了銀行家李二狗剛剛開業的銀行處。這時有一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張小貓,她做的麵條灰常好吃。她對她家附近非常熟悉,認為這裡缺一家重慶小麵館,她想開一家,但是沒有錢。

於是張小貓找到了李二狗,說服了二狗子做她的投資人。李二狗將王大狗存在他戶頭的100萬,打給了張小貓。張小貓想要開店,找到了王大狗,以100萬的價格將麵館的建築裝修採購工作承包給了他。

張小貓寫了一張100萬的支票,打給了王大狗,王大狗又拿了這100,存到了李二狗的銀行。這時,王大狗的戶頭上有200萬。但在李記銀行金庫裡的錢只有100萬而已。

二個月之後,王大狗告訴張小貓,因為城管過來找麻煩了,所以他的工程被迫停工。不過,因為他是大隊長的好盆友,他願意去擺平此事,但是需要100萬的介紹費。張小貓雖然非常懊惱,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她只好再次去找李二狗,動用種種辦法,又一次說服了李二哥繼續給她投資100萬。她把這100萬又打給了王大狗。

這時,王大狗的賬戶上,已經有了300萬。但真的,在李記銀行金庫裡的錢,仍然只有那100萬而已,從頭到尾,這100萬也沒在金庫裡動過。

事實上,像這樣的行為,李二狗還可以繼續做7次,每當他有100萬的現金時,他可以放1000萬的貸。大家都堅信,小麵館的價值,會在200萬以上,千萬別是虛高,其實只有50萬啊。


投資是一場人性的博弈,面對著股票的投入,人們總會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情況真能如此嗎?

為什麼許多人常常發現自己手裡,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為什麼面對紛繁複雜的資本市場,人們總感覺患得患失,無所適從?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們,在資本市場中會馬失前蹄?

以下是投資決策過程中常見的一些人性弱點,克服這些弱點,你就離成功投資獲利不遠了。

投資決策的5個人性弱點

1、損失厭惡: 人們總是喜歡確定的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

假定你打開交易軟件,發現上週投資的某隻股票毫無徵兆的漲得非常好,盈利超過50%(持倉成本為16元/股,現在漲到了24元/股),您會如何操作?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獲利退出,落袋為安,部分老司機可能會選擇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和部分利潤,留著剩下的一部分利潤在股票裡,再博一把。

在這裡,無論是全部賣出,落袋為安,還是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反應了人們在盈利情況下,對於風險(不確定性)的厭惡。

人們會一直保持風險厭惡嗎?不一定!

還是上面的例子,假定股價不是大漲,而是大跌了50%,(持倉成本為16元/每股,現在跌到8元/股),您會如何操作呢?

心理學家發現,大部人會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反彈。因為此刻賣出,意味著浮虧變為實虧,這是一般人不願意接受的,為了避免確定的損失,人們甚至變得更加願意承擔風險,持有股票,期待反彈。最後,盈利(賺1000元)帶來的快樂程度要小於同等額度虧損(虧1000元)帶來的痛苦。如此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散戶手裡的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2、代表性偏差:人們習慣於簡單根據過去的經驗對新信息定論。

如果你聽到某某分析師說“我認為股價下一步將會……,因為2011年的經濟指標和現在相似,當時股價……”,聽到這種話的時候,要小心了,這裡可能存在著“代表性偏差”。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在街頭隨機訪問一些路人,問他們“到底是心臟病危險還是中風危險”,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這樣的,如果他們身邊有人不幸患上了心臟病,他們會說心臟病危險,而如果身邊有人中風,則更可能說中風危險。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醫學家對大量的病例進行細緻地研究,才能得出結論,人們習慣於簡單地套用過去的經驗去預測未來。

回頭來看前面分析師的那句話,2011年至今,雖然經濟指標類似,但無論是產品規模、法律法規,還是監管態度、投資者的成熟度,我們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因為一些指標的類似,就推出股價會有相似的走勢,這個結論的靠譜性是有待進一步考證的。

固然,從過去相似的事件中去總結歸納經驗,是經濟/金融學常用的研究方式,但結論的得出需要嚴格的論證、推導和檢驗。簡單地通過套模板得出的結論肯定是有待檢驗的。然而,你去翻翻券商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存在大量這樣的語句,受過專業訓練的分析師尚且如此,何況個人投資者乎?

3、控制錯覺:人們慣於相信自己能夠控制的結果,其實卻不一定。

假定你買了一張機打的彩票,我說2元轉讓給我吧,你可能毫不猶豫就轉讓給我了。但如果這張彩票不是機打的,而是你研究過往開獎情況,用心選的號碼呢?你仍然願意2元轉給我嗎?

理論上,兩張彩票中獎的概率是一樣的,精心挑選過的號碼會讓人有一種控制感,產生控制錯覺 ,使得在你的心目中,那張精心挑選過的彩票會有更高的中獎預期和估值。

4、懶:惰性是很多人虧損的重要原因。

人天生是存在惰性的,懶得關心時政大事,懶得去了解宏觀經濟,懶得去學習基礎知識,懶得去了解具體的投資產品,懶得去思考什麼收益與風險,甚至懶得讀完這篇文章。

而資本市場本身卻是瞬息萬變,天道酬勤的,每天發生的各種事件和信息,影響著各類投資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唯有多接觸、勤學習、常思考才能夠有機會抓住脈絡,跑贏市場。

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勤快,巴菲特每天用工作和休息時間的80%來閱讀(財務報表、報告、雜誌、報紙),彼得·林奇每年要訪問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閱讀700份年度報告,他們能贏是有原因的。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5、可得性偏差:人們更傾向於被容易獲得的信息所影響。

還記得那句“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XXX”的廣告詞嗎?簡單粗暴,有人正好在考慮過年帶些什麼禮品回家,腦袋裡飄出這個廣告詞,然後就買了。

人們更傾向於被容易獲得的信息所影響,這也是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廣告的原因。

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手上有點閒錢想投資點股票,一時也不知道買什麼,腦袋裡冒出某隻股票或者基金,也不太熟,可能以前身邊朋友提過,或者電視裡有推薦過,看了看就投了。恭喜,中槍!


投資策略

宏觀經濟面上,國家對經濟發展的要求從以前的追求量的增長模式進入追求質量的提高模式,這個基調的確定使得經濟的總體GDP增長會進入一箇中低速度狀態,這樣對一些靠量發展取得好業績的行業和公司來講就將面臨非常多的不確定性,對他們的投資就要謹慎對待;而對經過充分競爭後已經開始形成從量的發展到質的發展的行業裡優勢公司要重點關注。而由這個轉變帶來的確定性投資機會的現象在2016年和2017年已經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個現象和變化。2017年我們國家的GDP總量大概是79.45萬億人民幣左右(2016年是74.4萬億,2017年的增長為6.8%左右),而截止2017年12月31日我們滬深兩地的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56.82萬億;而這兩者的比值是0.715(56.82/79.45)。因為我們國家各個行業的重要公司基本都上市了,因此用這個比值來評估目前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還是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的。

巴菲特提出一個判斷市場估值高低的原則: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100%時要警惕風險,超過120%時可能會發生泡沫破滅”。總市值與GDP存在某種穩定的關聯,是因為資本市場與GDP生產過程處於一個統一的整體中,是同一系統中的不同方面,受同一系統這個基礎條件的約束,二者必須保持某種穩固的聯繫,否則就會使系統失恆。另一方面,在一定的GDP生產規模下,一個社會的流動資金和可用來投資的資金是一定的,當這些規模一定的資金都被吸引到了資本市場後,就沒有增量資金了,從而無力推升股價了,於是市場的總市值與資金的總規模形成了一種確定的聯繫。)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市場未來整體還是機會大於風險;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股票估值才是價值投資!

為什麼買入同樣的績優股、有的人賺的盆滿缽滿,有的人卻虧得一塌糊塗?這就是在股票估值的基礎上、買入價格和買入時機的問題。

價值投資就是用4塊錢買入價值10元的股票。但只有當我們知道這隻股票的價值是10元的時候,才敢用4塊錢去購買。

基本面分析可歸結為“評估價值,低買高賣”,當股票的市場價格明顯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便屬於價值投資的範疇。所以怎樣給股票估值是基本面分析的核心。市盈率法、PEG法、市淨率法和現金流折現法是常見的估值方法。本文主要介紹前三種。

一、市盈率估值法:

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根據選用的每股收益的不同,可分為靜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以及滾動市盈率。預測股價、對股價估值時一般採用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為:

股價=動態市盈率×每股收益(預測值)

其中,

市盈率一般採用企業所在細分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如果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市盈率可以提高10%或以上;

每股收益選用的是預測的未來這家公司能夠保持穩定的每股收益(可選用券商研報中給出的EPS預測值)。

二、PEG估值法:

1、市盈率法的侷限與PEG法

市盈率代表這隻股票收回投資成本所需要的時間,市盈率=10表示這隻股票的投資回收期是10年。但是有的股票的市盈率高於行業平均,並可達到百倍以上,比如說創業板主要從事海航電子科技產品研發生產的海蘭信,當前市盈率是102倍,績優股茅臺的市盈率也不過32倍,再用市盈率給它估值就不合適。

這就需要PEG估值法上場了。也就是將市盈率和公司業績成長性相對比,即市盈率相對於利潤增長的比例。其計算公式為:

PEG=P/E÷G

=市盈率÷未來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每股收益)

運用PEG的關鍵是對公司未來業績的預估,此處可使用券商研報中、企業未來三年每股收益預測數據。(至少三年)

所以,海蘭信PEG=102÷115.30=0.8877

但是,0.8877這個數值是高還是低?

2、PEG法的估值標準

PEG=PE/企業年盈利增長率

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中是這樣講的:

當PEG=1時,這個股票被認為估值得當;

當PEG<1時,也就是股價增長慢於利潤增長的時候,這個股票被低估了;

當PEG>1時,這個股票被認為是高估了。

就是說,選擇股票時PEG越小越好,越安全。

但通常成長型股票的PEG都會>1,這表明投資者認為未來公司的業績會保持快速增長,他們願意給公司高估值並支付溢價。

另外,PEG>1不代表股票一定是被高估的,不能只看公司自身的PEG來確定公司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如果某公司股票的PEG為12,而其他成長性類似的同行業公司股票的PEG都在15以上,則該公司的PEG雖然已經高於1,但價值仍可能被低估。

3、PEG法的應用

用PEG法可以解釋股市上的很多奇怪的現象。

公司A明明是一家基本面很好的公司,估值水平卻很低;相反,公司B業績平平資本市場卻給了它很高的估值,而且其股價還在繼續上漲。背後的原因就是這兩家公司的業績成長性不同。

A雖然是績優公司,但可能失去了成長性或者成長緩慢,用PEG來衡量可能已經不便宜了,投資者不願意再給予更高的估值;公司B雖然盈利水平一般,但是業績具有很高的成長性,只要公司不斷實現其預期的業績增長,其估值水平就能保持甚至還能提升。

買股票要的是就是不確定性和想象空間。公司A一眼就望到底了別人也不願意買。

三、市淨率法:

市淨率,傳說中的PB,就是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相對於每股淨資產的倍數。計算公式為:

市淨率=股價÷最近一期的每股淨資產

股價=市淨率×最近一期的每股淨資產

這種估值方法適用於淨資產規模大且比較穩定的企業,IT、諮詢等資產規模較小、主要依賴人力成本的企業就不適用,但鋼鐵、煤炭、建築等傳統企業可以使用。分析的時候依舊延續“同行比、歷史比”的原則,通常市淨率越低,表明投資越安全。

但是這種方法也有侷限。PB<1,其實就是選擇那些資產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也就是股價低於賬面價值的股票。

但是,大多數公司的資產並不會升值,相反,機器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因為磨損等原因不斷貶值。可是公司賬面上記錄的是這些資產的歷史成本。結果就是這些股票的實際價值早就低於了賬麵價值。

所以不要覺得股價低於賬面價值自己就撿了大便宜,因為資產早就貶值了。


基本面如何看懂?

基本面分析就是根據有關理論對影響股票價值及股票價格走勢的基本因素進行分析,以決定投資某種股票的決策過程。 基本面指對宏觀經濟、行業和公司基本情況的分析,包括公司經營理念策略、公司報表等的分析。長線投資一般用基本面分析。那麼,基本面如何看懂?如何挑選基本面好的股票?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基本面包括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和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

而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業績,

也為上市公司進一步的發展確立了背景,因此宏觀經濟與上市公司

以及公司相應的股票價格都有密切的關係。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包括:

財務狀況、盈利狀況、市場佔有率、經營管理體制、人才構成等各個方面。

基本面在長線投資方面運用較多。

基本面的分析主要要先了解該公司,多花時間弄清楚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

這就要求會看公司的年報、中報等,那麼如何才能真正讀懂公司的年度報告呢

比較分析法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一般而言,分析年報時,我們會注意到淨值的大小。淨值越大,表明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就越好。

同時還要注意到淨值與固定資產的比率,淨值大於固定資產,表明公司的財務安全性高。

由於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以後,餘下的就是經營資金,這個數字越大,表明公司可支配

的經營資金越多。還要注意負債與淨值的關係,負債與淨值之比在50%以下時,說明公司經營狀況良好。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上市公司的基本篩查:

1.公司主營業務突出。將資金集中在專門的市場、專門的產品或提供特別的服務和技術上;而此種產品或技術基本被公司壟斷,其他公司很難插足投入,是優質股。

2.公司的產品前瞻性很好。尤其是現在的AI科技,區塊鏈,壟斷藥企,5G應用等企業,後市產品的應用面比較廣,市場空間很大,所以未來的公司效益增長是必然的。尤其我們說的一些行業獨角獸企業,更是市場資金青睞的重點。

公司的市值比較小而精。市值小,就是盤子不大,未來公司發展優之後,不斷擴張的需求就大,在上市公司業績會有保障的前提下,長線投資是可以進行的。

4.上市公司所經營的行業不容易受經濟週期所影響。上市公司所經營的行業不但在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中能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而且也不會因為宏觀經濟衰退而輕易遭淘汰。

5.公司敢於創新投入和產品升級。任何一個產品被生產出來,然後使用都是有一定保質期的,比如我們說手機的更新率就是偏高,幾乎很多人都是一年就要升級一個最新款的手機。如果公司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優勢,就會必然被淘汰。

6.公司仍未被大多數人所認識。雖然有人聽說過公司名稱,但大多數投資者都不知道該公司的股本結構、潛質、經營手法、生產技巧和利潤潛力等,太出名或已經被投資者廣泛知道的上市公司不可能成為“明日之星”。

善於在政策的扶持中找機會:

其中,中國的股市投資就是一個政策市,我們投資自然是要跟隨上面的政策來進行,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政策的調控也是必然的,所以,找準當年政策扶持的重點板塊,再去尋找機會。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國家對某一產業的扶植或限制,常常意味著這一產業有更多更快的發展機會,或者被封殺了發展的空間,而且國家的產業政策往往是在對產業結構發展的方向和各產業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作出並實施的,因而具有顯著的導向作用。

然後在選股的時候,我們也要重點考察板塊中的藍籌股,藍籌股中的龍頭股。那什麼叫藍籌?是指具有穩定的業績和優厚的分紅,行業前景光明,在所屬的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具有較大的市場佔有率和市場影響力的大盤股。

1.盤子較大,屬於航空母艦,而“小舢板”是難以挑起大梁的。

2.低市盈率、主營業務突出,且公司在該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3.具有較強的分紅能力,每年都能給股東滿意的回報。

4.公司所處的行業正處於成長期,行業景氣度高。

所以不論是基本面選股,還是在藍籌股中去找機會,或者是板塊的龍頭股,其中機會還是很多的,但是我們篩選的時候,就要認真的做功課,避免一些企業刻意做出的一些“靚麗”的陷阱。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投資十大信條

1、只用閒錢。

2、當心槓桿負債。

3、順勢而為。

4、只對你有確定性的公司下注。

5、自己深思熟慮後再下注,知進才知退。

6、做能提高確定性的集中或者對抗不確定性的分散。

7、少做短線減少交易次數。

8、不長期做空。

9、做好長期持股的準備。

10、進退有譜有計劃。


防止入坑

分析莊家的指導思想

1、是莊家,都跑不了吃貨、拉高、出貨;

2、吃貨的手段就是躲避買盤,吸引賣盤;出貨的手段就是增強散戶持股信心,吸引買盤;

3、莊家做股票的習慣、手法和信心;

4、莊家的共同心理:預期獲利幅度、不願賠錢、不願認輸;

5、大盤走勢、板塊聯動、周邊消息等對該股買賣盤的影響。

莊家底部操作的思路

1、 熊市行情中 〉頻破底 〉不創新低反穿頭 〉拉回不觸前低 〉再度穿頭 〉短底浮現。

2、股價經一段時間整理 〉價穩量縮 〉長均線在下 〉短均線糾結 〉巨量長紅 〉中底浮現。

3、大跌一段之後 〉盤跌 〉無量下跌 〉巨量長紅v型反轉 〉中長底部確立。

4、熊市行情中,不要自作聰明預設底部,操作一定要有原則。

主力坐莊手段

1.發掘題材

“據市場傳聞,該股有三大利好題材…….”,這是我們很熟悉的股評語言。

主力做莊,第一步是挖掘題材,而後吸籌,再有計劃的將題材公佈於眾。

當少數圈內人獲知這些題材時,還真是靈驗的。於是形成掙錢示範效應,這條消息通道也隨之被認為是黃金隧道。最後大量的消息從這條隧道中湧出,主力也就有了出貨條件。

2.製造概念

形成概念是人腦的機能,不幸的是,股市中的人們常常被一個概念套牢。

我們經常聽到的四萬億投資概念、新能源概念、國際版概念、新能源概念、生物醫藥概念等等,肯定會無一例外的把大批的股民套在高位。股市的概念是一種廣告效應,當一個概念被市場炒熱的時候,您說這時莊家該做什麼了呢?

3、激發想象

中國人崇尚眼見為實,如果您說服一個企業家投資一個項目,他常常要您拿出一篇長長的可行性報告,必要時您還要使用點公關手段。但股市中不用,我們常聽股評家說,該股想象空間巨大。就是說,股市憑想象就有人投資。如果街上一個賣豆腐腦的,忽然某天改賣電腦了,您能想象得出他能賺到錢嗎?但如果這個賣豆腐腦的是個上市公司,問題就不同了,它就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想象空間對於主力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了想象空間,他的貨還能賣給誰呢?

4.形成規律

股市的規律有時候是人造的。

比如主力吸籌,他可以讓一隻股形成有規律的上下震盪,每一次衝高都是賣出機會。而當人們真的逢高賣出時,主力則通而吃之。單邊上揚也是一種規律,什麼時候賣都是錯的。當2007年人們大叫死了都不賣的時候,結果全被高位套牢了。有時股價忽然回調,當大家正在擔心時,股價又創新高。過幾天又回調,結果沒跌多少又漲了。看來每一次回調都是進貨機會。真的是嗎?下一次回調試著進貨吧,那時您就知道厲害了。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如何找準莊家的軟肋攻擊?

軟肋之一:不能快進快出

資金雄厚、持倉量大是莊家的主要優勢,也是莊家的弱點之一。因為持倉太重,船大難調頭,要想成功兌現出局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股價在走勢過程中,莊家要玩弄很多花樣,使用許多指標。但如果被散戶投資者識破,不受他吹噓的美好前景誘惑,不肯在遠離股票價值的高位接過這最後一棒,莊家是無可奈何的。在這個時候,莊家被關在自己親手製作的套子裡,靠對倒維持股價,而聰明的散戶早已將這個燙手的山芋甩給莊家,去享受豐厚的利潤去了。

尤其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莊家無法及時有效地避免損失,容易引起其他莊家的參與分享成果。在每波行情見頂之後,總會有一些莊家因操作失誤而重倉被套。如果大盤處於極度弱勢,則莊家的處境就更艱難。因為這時若一味將股價維持在高位,則控盤成本太高;若順勢將股價打至低位,又可能遭到其他莊家伏擊從而丟掉部分低價籌碼。可見莊家若想成功地運作於股市,其難度也是相當大的。

軟肋之二:資金成本高

拿破崙與奧地利公主瑪麗亞·路易莎結婚後,曾到奧地利的一所學校視察。拿破崙在對學校讚美之餘,認為還有所欠缺,於是,決定贈送一些鮮花給這所學校。但是,由於季節的原因,當時還沒有這些花。拿破崙承諾將在來年的春季再贈花給學校。此後,拿破崙因為陷入對俄戰爭的困境中,將這件事忘記了。

直到20世紀末,奧地利方面向法國索要當年承諾的鮮花,並說如果法國人不支付這筆鮮花的費用的話,就證明拿破崙言而無信。法國人怎麼會因為區區一筆鮮花的費用,而讓自己的皇帝背上失信的名聲呢?當即答應一定會支付這筆費用,但是,等計算結果出來以後,法國人大吃一驚。原來,經過幾百年的利滾利後,當年一筆微不足道的鮮花費用,如今已經超過了法國人全年的教育經費。無奈之餘,法國人只好請求奧地利放棄催款,並承諾今後一定在教育事業方面盡力給奧地利提供幫助。

一筆鮮花的費用能演變成鉅額資金,這就是時間成本的魅力所在。

莊家的資金雖然強大,但都是有時間成本的,而且絕大部分資金的利息是高於同期存款利息的。這些資金在短時間內確實能發揮強大的威力。但是,天長日久,莊家就不堪重負了。市場中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長假來臨前,都會有部分流動性強的主力資金撤出股市,這就是時間成本造成的結果。莊家的資金大多揹負著沉重的利息負擔,如果無法及時兌現出局,其壓力之大可以想象。另外,莊家大多設置了龐大的諮詢機構等組織,聘請了若干投資顧問和操盤手,並且要花相當大的代價去和各方搞好關係,並且每一次控盤動作都需要成本消耗。所有這些,都註定了莊家最後的毛利潤要大大地打上一個折扣。

軟肋之三:技術面的痕跡

莊家在坐莊的整個過程中,莊家行為在股票走勢圖上都必然留下痕跡,一旦被市場投資者識破,就給市場投資者提供了賺錢的機會。坐莊一定要拉抬股價,如果莊家不造市,就很難有高位派發的機會。但是,幾次拉抬之後,聰明的股民就能從技術指標中觀察到不尋常之處,即技術指標會顯示出超買跡象。這會讓散戶們望而卻步,莊家的最後一棒難以脫手,中小股民則因數量較小,可把包袱扔給莊家輕易脫身,而莊家對此毫無辦法。

另外,如果上市公司不配合莊家,目標個股早已有別的莊家潛伏其中,這些都將增加莊家坐莊的難度。莊家投入資金多,如果股價沒有足夠的上升空間是賺不到錢的,莊家完成目標股的整個坐莊全流程,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這個較長的週期中,給散戶提供了足夠的賺錢機會。

如何識破莊家致命弱點

1,上市公司不配合莊家,目標股早已有別的莊家潛伏其中,這樣增加了後來莊家坐莊的難度。幾個莊家撞了車,所炒的股票便成了雞肋股。

2,市場缺少做空機制,只有單邊做多才可獲利,否則就要虧損,資金大的莊家沒有一定大的上升空間也是賺不到錢的。

3,莊家完成目標股的整個坐莊全流程,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這個較長的週期中,給散戶提供了足夠的賺錢機會。

4,莊家的行為,不管玩弄多少花招,使用多少種指標,在股票的走勢K線圖中必然留下痕跡,一旦被人識破,散戶不理睬莊家的行為,莊家是毫無辦法。再狡猾的狐狸,他也難逃惡運。

5,莊家玩的這一套,他的行為是與上市公司,監督機構不斷產生矛盾,他需要不斷地要擺正這些關係。

6,大批的莊家耍盡了花招,扭曲了正常人的心態,該走好的不走好,該走壞的不走壞,好壞股票難分,加大了市場投機成分,使理性的長期投資理念的莊家也好,散戶也好,在市場中都很難尋找生存空間。

破綻是偶然出現的、是瞬間的,是莊家被逼無奈或者不小心留下的!(誰會天天暴露破綻呢?),因此這些出現破綻的時間點就是我們做買賣決定的時刻。


散戶在股市中生存下去要做到“三選”。是哪“三選”呢?

一、選股;二、選時;三、選節奏。這好像是廢話,誰不知道“三選”呢?但是,我說的這“三選”,可能跟你心中的完全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呢?下面分別我就結合近期實戰簡單的把這“三選”,給大家作一個分享:

一個故事告訴你:投資要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真能如此嗎?

第一選,選股。

選股不一定要選美,弱市中要敢選醜。每個散戶都想選到一買就漲的股。其實,有些股即使我打包票叫你買,你也不敢買。比如:週二漲停的妖股四川雙馬,從6元多漲到33元多了。莊家出不了貨在自拉自唱,看上去很美,你敢買嗎?這一類股,我稱之為看股,長得美只是拿來看的,中看不中用,一隻套住,就會死得很難看。選股是每個散戶必須要做的功課,大部分股民都是花大量的時間去覆盤和做功課的,為的就是選好股票。可是悲哀是大多數散戶都願意去看漲幅靠前的熱鬧股,收盤後,你看主力資金流向那些板塊,流向那些股票,那些股票上龍虎榜,那些股票有利好消息或重組,那些股票今天出現指標金叉了,那些股票業績改善了,政策面也支持等等,很少有人去關注趴在底部的“醜股”,散戶以為自己在選股,其實自己是在選美。比如我們在3元下方提到的PE不到10倍的國電電力看上去就很醜,但近三個交易日也曾衝高至3.5元,如果你在3元下方買進,短線也有了15%的收益。關鍵是醜股讓你敢買,買進後收益是大於風險的。我很醜,但我很溫柔,指的就是溫柔的讓你穩賺不賠。

第二選,選時。

這個很好理解即買入股票的時間,選擇合適的時機買入股票,並在適當的時候拋出從而實現盈利的策略即為選時;這個大家都很容易明白,簡單說就是技術指標的金叉,發出買入信號,個股處在一個上升通道等等。其實,選時最核心的是,還不在於買與賣,在於要學會在一定時間段休息。當盤面出現了一些突發事件,比如:險資借舉牌短線套利穿幫被監管喊話說:不,!當行情看不懂時,休息等待就是首選了。你如果發現了好股,一刻都馬不停蹄的想買進,買進後想馬上大漲,這是不現實又是非常危險的。選時就是要把好股放進股票池,等回調下來再考慮分批買進。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不管選出來的股票多麼的看好,都不會當天買進的。都是先養起來,等待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低位才進行買進的。

第三選,選節奏。

市場是有節奏的,漲多了要調整;跌多了要修復校正。只有跟著市場的節奏舞蹈,就能在刀鋒上行走一樣抓到牛股。一個沒有節奏感的市場參與者,等待他的永遠都是一買就套一賣就漲的後悔。去傾聽市場的節奏。只要你能按照節奏來,沒有人能阻擊你。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是有規矩有順序的,眉毛鬍子一把抓就破壞了節奏。為什麼要強調節奏,一切最終都是為了資金的安全與利用率,大資金是有節奏的運作,而對小資金同樣是實用的,掌握了節奏,你的效率會更高。要有效率,必須要有節奏,要有節奏,你就要敬畏市場,跟著市場的節奏走。

一個成熟的股民應該把這“三選”做好並達到一個平衡,這樣你才有機會活下去,不然,在股市結局只有一個:去做被割的韭菜或者正在去當被割韭菜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