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光一科技(SZ:300356)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2017年報預盈5000萬,最終鉅虧3.8億收場。

到了2018年年中,前一天剛曝出股權質押觸及質押違約風險,次日的6月29日,便就發佈公告稱半年內淨利潤為1300至1800萬,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上升10.68至14.4倍。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面對秉性如此火爆的公司,難怪我們的投資者屢屢“追漲殺跌”。

透過現象看本質,光一科技究竟是一家怎麼樣的企業,它是如何練就變臉絕活的?藉著財務報表中的蛛絲馬跡,筆者決定深扒開去。

01

藏在招股書裡的異常

從去年預盈5000萬實虧3.8億開始,筆者就開始關注光一科技的經營軌跡和財務報表,並從中發現了一些亟待投資者注意的異常之處。

追根溯源還要從它的招股說明書開始。

2012年10月,光一科技登陸創業板。在IPO前三年,即2009年至2011年:

  • 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113.86、12831.07、25740.82萬元,同比增長率為15.45%、100.61%。
  • 淨利潤為3546.85、3638.02、5566.88萬元,同比增長率為2.57%、53.02%。

看似運營成色還不錯,但是他的經營性現金流,卻透露出諸多不和諧的因素:

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139.42、33393.89、2368.84萬元,同比增長率為2434.29%、-30.20%。

將以上三個維度的財務數據比較研究後不難發現:

經營性現金流存在明顯的大幅波動,證明公司主營業務存在諸多不確定;營業收入的大幅增加,則是有存在上市前營業收入突擊確認可能;而淨利潤的在2011年同期大幅增加,說明公司存在較高的非經常性損益。

這些疑點,筆者接下來將結合其主業業務的具體情況詳細闡釋。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02

IPO存在財務粉飾嫌疑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通過觀察上表,我們可以得知,光一科技的營業收入是由低壓集抄系統、手持抄表終端、專變採集終端、配變計量終端和其他收入構成。

其中,又以低壓集抄系統為主要收入來源,幷包括低壓集抄產品收入和技術服務兩種分支收入。

2009年至2011年,公司低壓集抄系統收入佔比,分別為12.24%、49.51%、80.48%。

因此,我們就很有必要去研究下光一科技的主業是如何確認收入的。

首先,我們看低壓集抄產品收入一項,根據公司的描述:

光一科技通過技術性中標後和客戶簽訂銷售合同,而生產完成後發配給相應的技術性產品,對方驗收產品合格後,支付款項,即可確認為收入。

其次,低壓集抄技術服務一項收入,按公司的說法,是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為收入。(簡單說,對方會和相應技術需求方簽訂技術服務合同,等期末時根據相應的完工比例確認當期技術服務方面的收入。)

但是中標真實性又該如何判斷呢?

答案就在低壓集抄技術服務一項中:由於低壓集抄技術服務,是根據相應的完工比例結算的收入,所以通過產成品佔存貨比例,可以檢驗收入是否存在提前突擊確認。

這個邏輯就在於,公司產成品是根據客戶的需求按需定產,故而其存貨指標非常重要。存貨存在異常與否,便能洞悉光一科技的整體財務數據是否存在失真。

據招股書顯示,2009年至2011年,公司中標營收佔總營收為70.96%、75.84%、96.06%;該三年,低壓集抄系統增長最快且逐漸成長為主要收入品種,分別為1311.21萬元、6210.72萬元、20573.98萬元,同比增長率高達373.66%、231.27%。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繼而,我們開始對光一科技的同期存貨進行深入審視。招股書顯示,2009年—2011年三年間,其產成品佔存貨比重為分別25.20%、48.88%、65.87%。

其中,2011年產成品佔存貨比重,明顯低於低壓集抄系統收入佔主營收入的比重。

這樣的比例異常,使得我們不得不問,公司2011年的低壓集抄系統是不是有什麼隱情。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同據招股書,2011 年IPO前夕,有9599.46萬元的低壓集抄終端收入,尚未獲得交付收入確認。也就是說,2011年的低壓集抄終端中46.66%,是屬於未完成收入收入確認的。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這裡不得不著重指出的是:光一科技2009年至2011年的預收賬款分別為185萬元、3.85萬元、24.31萬元。這意味著,其實在上市前夕的2011年,預收賬款是明顯下降的,代表他的經銷商網絡實力並不強。

同時,2009年至2011年預付賬款,也從165.01萬元上升到了1212.75萬元,上升了近7.35倍;應付賬款也從2374.09萬元上升至6051.39萬元,上升了2.55倍。

這樣的數據均顯示,光一科技下游議價的能力同期大幅下降。聯繫到原材料2011年儲備也低於2010年的事實,很難不讓人懷疑,光一科技的IPO本身便存在財務粉飾嫌疑。

除了以上主要疑點,其他的問題仍是順手便可抓來,比如說在相關費用支出上。

雖然下游議價能力在2011年已經顯示出種種頹勢,但是光一科技還是很捨得在差旅費、業務招待費上花錢的。

2009年公司差旅費是17.97萬元,業務招待費是69.63萬元,到了2011年差旅費102.01萬元、業務招待費增長到152.81萬元,分別上升了5.68和2.19倍。

更離譜的是,諮詢、中標服務費從2009年的92.11萬元上升到了572.84萬元,也上升了6.22倍。

03

主業不精, 併購來撐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既然最終完成了在創業板的IPO,那麼光一科技提前確認的哪些項目,最終的回款命運又是怎麼樣的呢?對於這個問題,也很有必要深入聊聊。

表面上看,上市後的光一科技風光無限,其貨幣資金從9183.38萬元迅速上升至2012年峰值的47417.87萬元。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有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抬愛,光一可以隨即火力全開,全力衝刺併購式的資本運作。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2014年併購湖北索瑞電氣有限公司。

這起3.19億的併購案中,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時索瑞電器當時只收取了84.15%的股份,按照當時的估值來看在3.79億元。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不過,觀察索瑞電器的2013年客戶明細,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異常點:江蘇省電力公司一舉成為索瑞電氣的大客戶,而本身江蘇省電力公司卻欠著光一科技7031.21萬元的款項。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耐人尋味的是,光一科技2013年的應付賬款增加3918.58萬,以及2014年突擊借入的3000多萬長期借款,合計為6968.58萬元。而這樣的金額數目,則基本與江蘇省電力公司的應收賬款一致。

通過此次收購,光一科技直接將江蘇省電力公司欠下的7000萬應收賬款,轉給了索瑞電氣,然後再將索瑞電氣成功收回。

一來二去,這般折騰,最終將公司原本的應收賬款轉移到參股的公司索瑞電氣。

由於索瑞電氣承擔了主要的應收賬款,所以只要索瑞電氣在業績成對期限內不出雷池基本上都沒有啥事。

索瑞電氣也相當“爭氣”,成了光一科技的業績支撐,三年的業績承諾也完成得妥妥的。

這其中我們應該注意到,直到2015年年報時,江蘇省電力公司還沒有把應收賬款給補上。只是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光一科技實控人非同一控股的公司裡。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至於索瑞電氣,它還要完成他的業績對賭。根據索瑞電氣的業績顯示,2014年至2016年,公司淨利潤是7,558.37萬元 、8,102.68 萬元、8,798.71萬元,三年超額完成了業績對賭。

看似還不錯,但是不要忽略一個前提條件,索瑞電氣當初併入光一科技的報表時候可是帶著3.19億的商譽來的。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到了2017年年報的時候,我們應該其實就應該想到:光一科技前一年投資獲得的6750萬元的債權,最終還是被計回了上市公司體系;這意味著,光一科技再次扛起應收賬款,並計入了自己的負債體系。

於是很自然的,公司經營現金流說惡化就惡化了,繼而出現了業績大變臉的情況。

也就是說,商譽減值實際上並不意外——它早就明牌;但關鍵問題在於,光一科技要的是全額計提商譽的損失。

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堪稱A股一絕

用大白話來理解下這個問題的關鍵:我那些年給的那些估值,是因為我把我的那些應收賬款移到了你的賬目底下,所以你才有那個估值,如今你的使命已經完成了,所以也沒有你索瑞電氣啥事了。

最後回到光一科技本身,其實滾了一圈,本身應收賬款其實還在原本體系中,只是沒有財務解讀能力的投資者們哪能搞清這一點。

正所謂主業不精,併購(資本運作)來撐。為了能將業績故事繼續講下去,創造出市場關注度,光一科技的“變臉絕技”仍在精進之中:

兩家公司的股權對價合計為16.6億,按照資產基礎法評估的話,這兩者的增值率分別達到了604.85%和1174.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