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降躁,你需要一本《道德經》

生活就像掃地,你若急躁,便塵土飛揚;你若平心定氣,則萬事通透。

在人生旅途中,行走步調太快,匆忙趕路,雙腳觸及地面的力度就會減輕,如此生活就會有失踏實,進而降低生活、成功的質量。

放慢腳步,戒除急躁,品讀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方向。

夏日降躁,你需要一本《道德經》

你已小有成就,該學會珍惜

世界上的誘惑太多,我們在不斷追求著美好的事物的過程中,總是得到後又馬上被新鮮的事物吸引,如此往復。原本收穫的喜悅都沒有來得及享受,又踏上征程,累而不自知,於是心浮氣躁、汲汲營營地追求。

其實,讓自己的身心慢下來,細數自己的收穫,慢慢品味已有的生活,就會發現慢下來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生命的質量在於“減法”,減去過度的慾望,珍惜當下的收穫。

01

慢,才能保持生機

《道德經》中說,不知常,妄作兇。

人不能妄動妄作。世上許多人鑽營忙碌了一輩子,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到頭來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經》又言:“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

真正的動,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滿意義的

“動之徐生”,心平氣和,生生不息,而是建立在心靜基礎上的外在運動。在靜到極點後,起動,動以後,則是生生不息,永遠長生。

夏日降躁,你需要一本《道德經》

“動之徐生”,如果當作我們做人做事的法則,就是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亂”不“濁”,章法有度,慢慢來。

今天的社會上,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看著身邊的親人朋友,天天分秒必爭,忙忙碌碌,事事窮緊張,不知是為了什麼,在拼命玩命。每每用心提點,卻遭碰壁,親情與友情,都在氣急敗壞的節奏裡,漸行漸遠。

愛你的人,會懂得和諧處眾,以智化怨,但是這樣理解之心,如果透支了,可怎麼辦?

02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道德經》有云:“少則得,多則惑”,“大器曼(慢)成”

夏日降躁,你需要一本《道德經》

據說,曾國藩少年時乘夜讀書,恰有一小偷在樑上,想等著曾國藩睡了偷竊。想不到,一篇文章反反覆覆的誦讀,曾國藩就是背不下來。最終,小偷一怒之下跳下房梁,將這篇文章給曾國藩背了一遍,並且揚言:你這腦子,就不要讀書了!

可見曾國藩資質平庸,但正因為他自知自己非聰明人,所以讀書做事不求捷徑,用最紮實的方法慢慢來!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憑著這股學霸勁,曾國藩終於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夏日降躁,你需要一本《道德經》

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往往不願意下苦工,做事總想找捷徑,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鬆鬆垮垮,結果平庸一生!

許多一路摸爬滾打中年有成的人都說:

現在的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都想自己做老闆,沒有人靜下心來好好做事了;

都想靠資源靠人脈的助力成功,沒有人紮紮實實提升自己的能力了;

所有人都想一夜暴富,早就忘了“揠苗助長”的教訓!

三年樹一品,十年磨一劍!

年輕人如果學不會慢下來,就算看起來有成就,也不過像泡沫,風一吹就散了。

03

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

孔子講:“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說話做事,該慢下來的事情,就必須慢下來,紮紮實實地做好。

夏日降躁,你需要一本《道德經》

孔子一日曾與幾位侍坐的弟子閒談,讓他們談談志向。子路性子急,孔子話音未落,他就洋洋灑灑地講了一大套。

可子路萬萬沒想到,他這一通情感流露,孔子卻反應冷淡。

孔子解釋道: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不是說你講得不好,而是你這沉不住氣的勁兒,太不像樣。

夏日降躁,你需要一本《道德經》

孔子一直強調“敏於行而慎於言”,遇事須機敏麻利,雷厲風行。

可講話最忌“搶”,一定要思慮清楚,等時機恰當,再慢條斯理地說出來。

唯心神寧定,厚積薄發,才是收穫大涵養,大格局的正途。

04

結語

在墨西哥,有一個有趣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夏日降躁,你需要一本《道德經》

走太急,走太遠,落下了初心,你還能把握人生的航向嗎?

慢下來,不等於停滯不前,也不是偷懶,身的休息,是心的修行。

穩而思進、慢而有為,時代慢節奏,別讓腳步太快,而丟了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