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於上海紡織世家,卻在梧州開創了輝煌的「梧州絲綢」時代

他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却在梧州开创了辉煌的“梧州丝绸”时代

他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却在梧州开创了辉煌的“梧州丝绸”时代
他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却在梧州开创了辉煌的“梧州丝绸”时代他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却在梧州开创了辉煌的“梧州丝绸”时代

徐天放老人在接受媒體聯合採訪。齊帥宇/攝

一腔熱血支援廣西建設

徐天放出生於上海的紡織世家,是地道的“老上海”。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這一年,就讀於蘇州絲綢工業學校的徐天放成為第二批絲綢專業畢業生。

剛練就一身技藝的熱血青年迫切想幹出一番天地,身為班長的徐天放更是熱切期待到祖國急需而又最為艱苦的地方去。確認自己被派往廣西后,徐天放馬上起程,並帶上全部生活用品做好了“攻苦食淡”的準備。個人命運與祖國需要如小溪匯入江海,這是人生旅途的重大抉擇與轉折。徐天放說,在乘船從南寧到梧州的兩晝夜裡,他的內心一直如江水般激盪:去支援廣西建設,為國家開闢新天地出力!

徐天放來到梧州,分配到市第二工業局,負責技術安全工作,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語言不通。“當時我身邊沒有幾個本地人會說普通話,經常得通過文字來交流。我來報到時,跟人說要去市委報到,因語言不通,被帶路人錯帶到了地委。”徐老回憶起當初艱難的交流障礙,僅以一笑置之。

幾經周折建起絲綢廠房

徐天放初到之時,廣西的絲綢工業才剛剛起步,正計劃在梧州建一間規模達五百臺絲織機的絲綢廠,他被抽調去參加籌備工作。當時,中央多次派專家、技術人員來指導和協助籌建工作,這給了徐天放極大的鼓舞。

為了更好地瞭解廣西的桑蠶生產情況,徐天放奔走於各地。“桑蠶調查必須詳細,因為它是絲綢工業的原料。我當時去過北流、容縣、平南、玉林等地考察,瞭解各個縣種桑養蠶的情況。我還在長洲島上住了好幾個晚上,當時島上種桑養蠶的環境很好,上海只可以養春蠶和秋蠶兩造,而在這裡可以養四造。另外,這裡還種植木薯,它的葉子可以拿來喂蠶,木薯蠶絲可以拿來做絲絹,資源已經不是問題。”徐天放回憶說。此番考察,他心裡有了底,並很快向上級遞交了工作報告,成為廣西提出發展絹紡業的第一人。1959年,梧州絲綢廠項目得到上級批覆正式開始籌建。

然而好事多磨,由於經濟環境的影響,絲綢廠建設難以維持,只得把項目再次擱置。雖然經過兩次上馬兩次下馬,但徐天放一直沒有想過放棄。1963年,經濟形勢好轉,徐天放又開始招兵買馬,謀劃絲綢廠建設。梧州絲綢廠當時選址在龍新村,那裡是一座山包,連路都不通,建設條件非常艱苦。徐老回憶道:“當時廠房的基建主要是通過各界群眾義務勞動完成的,梧州人民眾志成城的苦幹創業精神讓我十分感動。”徐天放和廠裡的工人們憑著一股幹事業的韌勁,終於在1964年建成廣西第一家擁有120臺絲織機及配套織印染的絲綢聯合企業——梧州絲綢廠。

他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却在梧州开创了辉煌的“梧州丝绸”时代

徐天放至今還珍藏著一張當時梧州絲綢廠的產品宣傳單。楊苑君/攝

革新技術成就絹紡夢想

1964年,梧州絲綢廠建成第一年,人造絲產量就達到了幾十萬米。同時,該廠陸續試製成功被譽為“絲綢皇后”的提花絲絨及20多種絲綢製品,其商標“金翎”成為了行業內的名牌,奠定了梧州絲綢在行業裡的重要地位。徐老參與研究的科技項目,有多項獲得自治區級和梧州市級的科學進步獎,不但提升了產品的品質,也換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此外,梧州絲綢廠還曾為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廣西區的重大活動製作過織錦。“當時我們製作向九大獻禮的毛主席像就是我親手掛線的。”徐天放自豪地說。

他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却在梧州开创了辉煌的“梧州丝绸”时代

徐天放榮獲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楊苑君/攝

“從選廠址、開土方、建廠房,搞機械設備,到製造投產,最後還搞新品種開發,沒有什麼能難倒我們,遇到不會的就學,藝多不壓身。”徐天放如此總結那段激情創業的經歷。他認為,只有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通過學習自我提升,才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

他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却在梧州开创了辉煌的“梧州丝绸”时代
他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却在梧州开创了辉煌的“梧州丝绸”时代

梧州發佈

wuzhoufabu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