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愛,從來不秀朋友圈

最深的愛,從來不秀朋友圈

趁你睡意安然,拿一支筆前往紙間,把你的樣子摻進墨水裡,一寫一萬年。

01

我書櫃的最下層,放著一個小紙箱。

紙箱中,放著20多本落滿灰塵的日記本。封皮五花八門,樣子大小不一,濃縮著我從小學至上班長達20餘年的人生。

記日記的緣由,想必是有話要說,但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那好,就把它記下來,權當自己和自己說話。

最早記日記時,為節省本子,我把廢舊的油印考試卷收藏起來,積攢到一定數量,沿著背面一張張對摺後,用母親做活的粗針在散開處打上眼,再用五顏六色的毛線裝訂成本子。

那時的日記,談不上什麼用處,更沒有日後翻閱的價值,多半是少年的憂傷和不安。

比如,小學四年級那年夏天,老家大旱,長達兩個多月裡一滴雨也沒有下,父母天天愁容滿面。

我害怕地裡顆粒無收,家裡沒有進錢的門路,就天天在日記的末尾寫這麼一句“老天爺,快點下雨吧”。

我的同桌是一位非常淘氣的鄉村少年,他不知何時偷看了我的日記。

有天我倆發生爭執,他站在人群中引用我日記裡的內容大聲嘲笑我:“老天爺,快點下雨吧。”

那一刻,我羞得想立馬找個地縫鑽進去。

從那時起,我就發覺珍藏秘密的不易和保守秘密的珍貴。

多年後,我學心理學,成了一名情感主持人,遇見歷經各種遭遇的讀者,也書寫他們千種百樣的故事。

每每下筆時,我都提醒自己:

如果可以,請對那些來自內心的秘密珍重以待。

最深的愛,從來不秀朋友圈

那個年代的日記本。

02

中學時,開始流行印著明星照的紅綠塑料皮本。

我從每週父母給的零花錢裡省出一點,買了很多這樣的小本本,來記日記。

今天看,這些日記裡都是一些談不上事情的事情。

比如,誰和自己爭班級第一,就老覺得人家妒忌自己,且看起來頗不順眼。

再比如,聽到暗戀的男生在樓梯道里說了一句髒話,就暗暗在心底發誓:“再也不喜歡他了”。

少年的無知與無畏,在於愛以自我的標準看待並要求他人,還以為那是最正確的。

直到高中起,我才開始嘗試跳出自我,去記錄別人或外物。

有一個很要好的高中女同學,和我並不同班,常和我一起說話。

高中的土操場裡成年長滿草。風一刮,滿操場或青翠或枯黃的野草就隨風舞動。

我倆就躲在那青翠或枯黃間,捧著厚厚的複習資料,和搖擺的野草一起忐忑不安地討論著高考與命運。

偶爾,學習累了,我們也會站起來,抬頭看操場外河堤上走過的人們,以及頭頂上結伴飛過的大鳥。

她的寬容與理解、鼓舞和信賴,也成為我暗淡的中學歲月裡,為數不多的光亮。

後來,我們失散多年,又在故土重逢。她依舊清澄質樸,我還是無懼無畏。

行走在老校操場上早已變了模樣的河岸,30多歲的她,緊緊地攥著我的手,還和17歲那年一樣靜默歡喜。

最深的愛,從來不秀朋友圈

追星時代的日記本。

03

後來成家結婚。

懷上兒子三個月後,我開始為他寫成長日記,每天由我或先生念給肚裡的他聽,堅持到出生,竟也寫了厚厚的一本。

孩子一歲後,我開始為他記趣事,每件事寥寥數語或三五段落,備註上他的年齡,如今也寫了三萬餘字。

孩子愛閱讀,有時,我會把給他記的胎教日記和幼年趣事拿給他,他看著看著就會笑出聲來。或者,他把頭扎進我懷裡,把小時候做過的事情再來一遍。

除此之外,我在讀寫的同時,也記錄一些讀書筆記和數據摘抄本,當作寫字時隨時調遣的資料庫。

如今,已記滿了六本,第七本剛剛開啟。

很多個獨坐的凌晨和黑夜,都是它們陪著我。

一頁頁重溫下去,指尖觸摸著結實舞動的文字,心頭閃過思考體悟的過往,生命彷彿瞬間有了質感與見證。

最深的愛,從來不秀朋友圈

我的摘錄本。

03

在這個萬物爭著向前衝的年代,緩慢與思考,書寫和閱讀,都成了奢侈品。

靠出位博粉,靠隱私賺錢,靠情緒行走,是不少人的江湖。

平凡如我者,依舊固守著那些陳舊而老套的生活方式,看似迂腐,卻自得其樂。

想念一個人時,就靜靜地坐在繁花盛開的窗前,提筆給他寫封信。

相見一個人時,就在夢醒後穿越萬水千山,去坦誠地和他見一面。

喜歡一本書時,就把這本書上美好而愜意的句子摘下來,就像記下一段段流年心聲。

想自己陪自己說說話,就把這話寫到日記裡,就如伸出左手握著右手說一句“加油”。

想為最愛的人留點紀念,就把一起經歷的美好與憂傷都記下來,給日子留一個載體。

想走近你們,就在書寫時把心一寸寸打開,讓你們看見裡面的好與壞,醜與美,真誠與狹隘。

因為,我相信:

最深的愛,從來不秀於朋友圈。

最好的人,出走半生仍是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