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不論是電影還是網上的視頻,延時攝影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現在拍攝延時攝影越來越簡單,甚至是用手機就可以拍攝,入門的門檻越來越低。對於普通人來說,拍攝入門級的延時攝影只需要一臺相機、一個後期合成軟件即可;高階的延時攝影拍攝過程會十分繁瑣,後期合成的差別倒是沒有那麼明顯。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關於延時攝影你必須要明白的知識點和技巧,準備好迎接乾貨了嗎?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大師晉級路 關於延時攝影的乾貨都在這

先來欣賞一段延時攝影(由龔明同學拍攝)

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很多人會混淆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概念,確實很多入門級的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看上去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這兩者在拍攝和後期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

首先是拍攝手法的不同。視頻快放,拍攝的肯定是視頻;延時攝影既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照片。通俗一點講,視頻快放是正常的速度進行拍攝,然後快速播放;延時攝影是慢速進行拍攝,然後正常速度進行播放。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延時攝影可以以照片的形式拍攝,視頻快放只能是拍攝視頻

再有就是拍攝時間的差異。侷限於設備和存儲的壓力,視頻的拍攝不可能持續幾天甚至是幾周時間,然後壓縮快速播放。但是延時攝影不同,我們可以採用照片的方式進行拍攝,比如開花結朵這種題材,通常都可以持續幾周的拍攝時間,這樣就可以採用拍攝成延時攝影。BBC最新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中就有一些需要持續拍攝一點時間的延時攝影鏡頭片段,效果十分震撼。但是對於幾分鐘或者幾十分鐘的固定機位拍攝時長來說,視頻快放和延時攝影的效果差異非常小。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視頻快放用視頻當素材,拍攝機位固定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延時攝影可以拍攝圖片,機位可以移動

最後就是移動性的差異。一般來說視頻快放的拍攝機位都是固定的,也就是將設備固定好進行視頻拍攝,然後進行快放的後期處理即可。但是延時攝影可以更復雜,它的機位可以有變化,比如前後移動、左右移動、上下移動、繞圈甚至是綜合性的移動都能夠實現。如果是視頻的拍攝手法,可以架設滑軌,然後通過機器來控制移動的速度和拍攝角度的變化;如果是照片的拍攝手法,可以用三腳架(效果好)或者手持(不穩定)的方式,然後動態的調節移動的速度和拍攝的角度,然後後期處理疊加即可。當然目前侷限於軌道十分昂貴的現狀,大部分民間的延時攝影拍攝幾乎都是照片的拍攝手法。

品牌:佳能 數碼相機

2拍攝延時攝影需要幾步?

拍攝延時攝影需要幾步?

因為視頻的延時拍攝手法對器材的要求較高,比如還需要搭配滑軌等等昂貴的設備,另外技巧和拍攝的門檻也相對較高,所以我們這裡以照片的拍攝手法為主進行介紹,這種手法也是普通人就可以完成的。

第一步:規劃你的拍攝

其實不只是延時攝影,即便是我們拍攝任何的主題或者是幹一件事情,都要有規劃。延時攝影的規劃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個是拍攝的主題,比如城市風光,或是自然風光,或是植被動物等等;再有就是拍攝的手法,比如是固定機位拍攝,或是移動機位拍攝;最後就是拍攝的地點選擇。當然這裡只是簡單說了一下,實際規劃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很細緻,規劃的約細緻,拍攝出來的效果也就越出色。當然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畫面前景的搭配以及畫面的中心點選取,還有就是一定要去實地採景

第二步:器材的準備

由於我們所說的是拍攝照片的手法,所以要準備的器材自然也就是相機、鏡頭了。配件的部分也有一些最好能夠準備的物件,比如三腳架、快門線和一些濾鏡(比如ND濾鏡)。

相機就不用說了,能用什麼相機完全看你的經濟實力。鏡頭的部分,如果是大場景,效果很出彩的是魚眼或者移軸鏡頭,如果沒有就選擇大廣角,比如24mm以下的廣角鏡頭;如果拍攝特寫,儘量選擇長焦或者微距鏡頭。另外鏡頭最好是定焦頭,畫質好、光圈大,除非你要拍攝需要變焦的畫面。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器材的選擇非常重要

配件的部分,如果沒有三腳架怎麼辦,可以嘗試將相機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比如垃圾桶、車頂、墩子等等;如果沒有快門線怎麼辦,用手機計時,每隔一定時間自己按快門拍攝;如果沒有濾鏡,就不要用了嘛。

第三步:拍攝時的設置

拍攝的時候,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保證所有照片的拍攝參數都要統一,否則後期會有很大的困擾。所以我們在拍攝之前就要將相機和鏡頭進行相關的設置。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關閉相機內部的一些自動功能,比如自動關機、自動回放、自動測光、自動白平衡等等。將鏡頭的自動對焦關閉,如果是有防抖功能的鏡頭,將防抖功能也關閉。基本上,相機和鏡頭都成手動模式,才能夠保證拍攝的連續和穩定性。相信要拍攝延時攝影的人士也已經不是攝影小白的水平,所以儘量都是用手動模式。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鏡頭的防抖選擇關閉、調到MF手動模式

然後就是相機的參數設置。光圈、快門、ISO這種數值根據當時的光線設置,記得設置好了就不要再改變了。當然,有的時候你不能夠確定曝光是否完全準確,就讓畫面保持一點點欠曝,讓高光部分得以完整的保留,這是經驗之談。白平衡的部分也是根據拍攝環境來選擇,不要使用自動白平衡。相機的記錄格式方面,如果存儲設備給力,就用RAW格式,後期的時候可以調節的範圍和幅度會更優秀。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素材照片的數量一定要夠多

拍攝的時候,不要吝惜照片的數量,因為我們在後期製作成視頻的時候,如果是24p視頻,需要1秒鐘至少24張照片,所以如果照片數量不足,那就只能後期製作很短的視頻了。一般來說,我們要製作1段1分鐘時長24p的視頻,需要至少1440張照片,當然拍攝的時候最好高於1500張,以免中間有些照片拍攝失誤無法替換。

這也是拍攝延時攝影的原則,素材照片數量一定要高於最低需求量。

第四步:後期

如何後期,方法就不介紹了,每個人的對延時攝影的後期都以自己的一套理論。這裡筆者介紹一個自己的經驗,就是先用PS或者LR後期軟件針對照片進行白平衡和色彩的調節,然後再合成到視頻。因為後期時,PR等視頻軟件的色彩和白平衡調節並沒有圖片的後期軟件那麼豐富好用,因此先調節圖片再合成視頻可以讓視頻更出彩。

品牌:佳能 數碼相機

34個注意事項決定成敗

要知道的4個注意事項

1、避免拍攝時的畫面抖動

延時攝影對於畫面的穩定性要求極高,拍攝的畫面有一點點的抖動,都會嚴重的影響觀看感受。因此我們在前期的拍攝過程中,就要避免畫面產生抖動。由於很多人是拍攝圖片的方式來製作延時攝影,因此就要保證每一張照片的構圖和取景的穩定,尤其是帶有畫面移動效果的延時攝影拍攝。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最穩定的拍攝配件肯定是三腳架

有的時候,我們拍攝的環境不一定十分完美,比如人潮湧動、大風等等,這時候就要格外的注意。首先在這些地方拍攝,選擇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很重要。再有就是要搭配上快門線,或者使用廠商的APP來遙控操作相機,避免接觸相機的機身,因為每次按下快門都可能造成抖動的。另外就是如果拍攝的環境有很多人為因素的干擾,就要儘量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拍攝。還有我們在一些干擾因素較大的環境中,儘量使用廣角焦段來拍攝,因為中長焦端會將輕微的抖動進行效果放大,影響最終的視頻效果。總之注意以上幾點,可以有效地避免畫面抖動

2、移動拍攝時如何避免畫面不連續

有的時候我們在拍攝延時攝影時機位不會固定,會進行移動的拍攝,讓時間和空間的效果同時呈現,但是這種情況下,拍攝時如果沒有很好地規劃,後期處理之後會造成畫面不連續,尤其體現在旋轉角度拍攝時。

我們在旋轉拍攝時,比如拍攝城市的樓群,要在畫面中尋找一座建築物作為中心點,所有的照片拍攝都要以這個中心點展開。什麼意思呢,也就是將這個建築物放在畫面的一個位置上,可以是中心,可以是黃金分割點的位置,後面不論你旋轉到哪個角度拍攝,這個建築物在照片中的位置適中不變。這樣我們在後期剪輯成視頻之後,畫面就有一個連續的圍繞的中心。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拍攝時一定保證畫面是連續的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拍攝時移動的距離。簡單來說,如果承受不起昂貴的滑軌等器材,可以使用三腳架,然後人工進行移動拍攝。每移動一次,就要重新進行對準中心點,畫面配平對焦,然後再拍攝。這樣重複拍攝一定數量的照片之後,旋轉的效果自然就呈現出來了。移動的距離方面沒有固定的數據,但是有一個規律可以遵循,就是移動的距離等於你要移動的總距離除以拍攝張數,這個具體是多少,前期要進行詳細的規劃和計算。

3、如何避免畫面的跳躍感

造成畫面的跳躍感主要有三點:素材照片數量不足、拍攝間隔不相同和拍攝間隔過大。比如我們上面提到過目前視頻至少要保證24幀,也就是1秒視頻要24張照片,我們拍攝的時候,要有富餘的照片,避免一些照片拍攝失誤不能使用,將替換的照片餘量拍攝出來。拍攝素材數量不足這件事,後期可以縮短視頻的時長來彌補。當然建議大家還是要多拍,如果想要製作一個有一定長度的延時攝影視頻,幾千張照片肯定是最基本的。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建議使用快門線

拍攝間隔不相同這件事很多人都會遇到,因為如果沒有快門線或者機器內沒有定時拍攝的功能,單純靠人工看手機或者手錶來計算間隔時間,很容易會出現偏差。雖然有的時候偏差很小不一定明顯的呈現出來,但是筆者還是建議大家購買快門線,畢竟快門線可以完美的進行定時間隔拍攝。像是筆者購買的國產快門線只需要100元出頭的價格,很好用也很實用。

拍攝間隔過大這件事情也是常有發生的。這裡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標準,接著跟大家分享一個總結性的乾貨:

乾貨:延時攝影的時間間隔案例

快速移動的雲層:1-2秒

緩慢移動的雲層:5-10秒

地面上影子的軌跡:10-20秒

空中太陽的軌跡:20-30秒

夜空星星的軌跡:10-60秒

日落的軌跡:1-2秒

城市中的人群:1-2秒

植物的生長:5-40分鐘

當然,上面這些案例都是一個比較平均的時間間隔,我們在實際拍攝時要根據環境和主體的更換來動態的調整時間,不要刻板的完全按照這個時間間隔進行拍攝。不過我們有一個時間間隔的原則可以遵循,就是變化越快的場景,時間間隔越短即可。

4、日出日落的拍攝的注意事項

拍攝日出日落,最大困難點就是天空的色溫和亮度變化十分快速,比如從藍色變成黃色再變成彩色,亮度的衰減也是特別明顯,因此如何讓曝光和色溫的變化都十分平順,這一點就是日出日落延時攝影的關鍵點。

教你學會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的區別

日出日落拍攝一定要注意畫面亮度和色溫變化

如果有的時候我們對於調整相機的快門、曝光補償、色溫等等並不熟練,可以嘗試拍攝RAW格式的照片。RAW格式的照片記錄的是拍攝環境的各個參數,我們常用的JPG格式則是封裝好的照片,因此RAW格式的照片可以有更大範圍的後期調整。如果我們前期拍攝失誤,還可以通過RAW文件後期進行彌補。

另外日出日落的時間變化快,因此我們在拍攝照片的時候,間隔的時間一定要斷,大概2秒鐘拍攝一張。如果間隔時間太長,最後合成視頻的時候會有很明顯的畫面斷裂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