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行走在「雲端」的蟲草人 生活背後的辛酸事


早上6時,天還沒有亮,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內的茂縣松坪溝鄉,羌族漢子李慶準備好挖蟲草的鋤頭與套馬用的胡豆,準備到距離松坪溝幾十公里外的偏溝雪山去挖蟲草。

李慶從小生活在這裡,他說小時候家裡很窮,衣服褲子都是破的。放暑假經常在景區內給遊客牽馬來補貼家用。近些年來這裡旅遊的人多了日子也開始好起來了。

松坪溝地位於四川最大的羌族聚居地,處岷江上游兩岸,是龍門山褶皺帶的過渡地帶,海拔2,500米以上,距汶川縣97公里。羌族有著雲朵上的民族的美譽,在這裡四面環山景色優美。小小的松坪溝卻經歷著“5·12汶川大地震”與“ 6·24茂縣山體坍塌”的兩次自然災害。

水常寶與李慶是連襟關係,幾年前水常寶賣掉自己經營的幾十年的犛牛,湊夠了50萬元和李慶投資做起了農家樂。在出發挖蟲草之前,兩人正在吃早飯。

廚房裡,水常寶的妻子正在為他們準備一天的乾糧,其中包括三塊臘豬裡脊,四張烤餅和一罐泡菜。

馬和犛牛幾乎是羌族人家的標配,平日裡這些牲畜都是散放在山上,需要它們勞作時,主人會來套馬。

4月份,是農家樂生意的淡季,作為土生土長的羌族漢子,水常寶與李慶二人自然閒不住,只要不是惡劣天氣,二人便會一起採挖蟲草。

每年的4月份,是採挖蟲草的季節,許多村民都會騎著馬,帶著乾糧朝著雪山走去。羌族自古善騎術,有著雲朵上的民族的美稱,這裡不管男女都會騎馬,如果採挖蟲草的數量多的話,他們也會在山上露宿。

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才會有蟲草,高山草甸、草原、森林是前往雪山的必經之路,山路陡峭需翻山越嶺,如果單靠雙腳起碼要走上8個小時,所以大家都會騎上馬兒前往目的地。

“山上的泉水很乾淨,小時候上沒有條件帶瓶裝水,全是帶水壺在這裡取水。這麼多年了,我來到這裡都會喝上一口”李慶說。

趴著、跪著、伏著累了的話就躺著,反正什麼姿勢都有,誰也不會笑話誰,只要找到了就是好樣的。

高山上草甸剛開始由黃轉綠,新草正在萌芽,冬蟲夏草這一神奇的東西,就潛伏在草甸中,它的蟲體藏在泥土內,只有草體露出地面,跟周圍的雜草泥土顏色差不多,極難辨認。

他們累了便會坐在地上胡亂的吃上口午飯,也捨不得睡覺,上山下山要6個小時,留給挖蟲草的時間並不多。

“找到了,在這裡”,李慶興奮的喊著。李慶與水常寶匍匐在地上,拿出工具,小心翼翼的取出蟲草。

草地上褲子沾滿了泥巴、鞋子在過溪水時早已溼透此時他們覺得都值得。

收工回到家裡,李慶與水常寶清理著這些天的收穫。

“我希望我們一直能挖到蟲草,我也希望蟲草會帶動遊客來這裡旅遊,這樣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李慶暢想著未來的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