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保險,就是以合同形式確立雙方經濟關係,以繳納保險費建立起來的保險基金,對保險合同規定範圍內的災害事故等所造成的損失,進行經濟補償或給付的經濟形式。
保險業從西方傳入中國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180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開辦了中國第一家保險機構,主要為鴉片貿易服務。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加強了對我國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侵略。外國保險公司紛紛登陸中國,他們憑藉不平等條約所持有的各種特權,迅速擴張各業務領域,利用買辦招攬業務,壟斷了我國早期的保險業市場。
我國民族保險業的開端,遲至十九世紀後頁,且最先是從海運業保險開始。1865年,上海誕生了我國第一家民族保險公司——義和公司保險行,打破了外國保險公司獨佔我國保險市場的局面。到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先後創辦了“保險招商局”、“仁和水險公司”、“濟和水火險公司”等官辦保險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洋務派在保險業方面的努力仍不能改變外商壟斷中國保險市場的局面。
洋務派創辦了“仁和保險公司”
汕頭開埠之後,很快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海運港口之一。西方列強的貿易、海運等跨國公司相繼進駐汕頭埠。如德記、太古、怡和、新昌、福昌、美隆等洋行均在汕頭設立分支機構。商貿、海運業的發展,亦帶來了金融、保險等行業的配套發展。囿於汕頭不具備上海、香港等金融中心地位,保險業這個須有雄厚資金支持的行業,在汕頭便以代理人的形式出現。洋行及洋人開辦的酒店,成為各種保險業務的代理人。
在清末汕頭埠出版的報紙上,常常可以看到各家保險公司所做的廣告。這些廣告中,絕大多數是外資保險公司的廣告。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上海、香港的中外合資和中資人壽保險公司相繼成立,這些保險公司亦紛紛到汕頭開設分支機構,保險業務多涉及人壽險,財產險卻很少很少。
人壽保險在我國出現,較之財產保險更晚。如香港自1841年便出現第一家保險公司。之後,因其保險業與貿易活動息息相關,大部分保險公司以經營火險、水險和意外險等財險業務為主,保險廣泛應用於保障船舶貨物及財產,遲至1898年才有人壽保險。上海亦大致在這一時間才出現人壽保險。
清末在汕頭埠報紙上刊登的保險業廣告,卻絕大多數是人壽保險廣告。目前所見的最早一則人壽保險廣告,是刊登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5月26日《鮀江輯譯局日報》上的《宏利人壽公司燕梳告白》。“燕梳”,是英文Insurance的音譯,意即“保險”。
宏利人壽保險公司
宏利人壽保險公司創立於1887年,是英屬加拿大一家跨國保險公司,總部設於加拿大多倫多市。宏利人壽於1897年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隨後又在汕頭設立代理,代理人是設於汕頭埠的德記洋行。這則廣告用文言文書寫,沒有標點,為便於閱讀,現句讀如下:
蓋聞韶華不再,難留富貴之人,藥石無靈,莫永卿相之壽。故人生,幸而浩首歸真,珠玉滿堂,蘭桂盈階,固可雲中含笑;不幸而青年仙去,室有遺幼,家無擔石,以至泉壤增悲。本公司有慮乎此,所以人壽燕梳之設,非裕私囊於一己,實籌後顧於萬家。用是取價從廉,擇人無刻。歷年以來,惠顧者眾,亦以本公司平正信實。凡屬保限圓滿者,完壁極厚;修短者,償玉極先。此成公已便人,利貧益富。滿期則可長資力,夭期亦可贍家人。且經醫士鑑衡,允卜延鶴算。特告。諸君主顧,不過收取蠅頭。詳細均泐剖明章程,容迓光呈覽。光緒壬寅三月十七日代理人:汕頭德記洋行謹啟
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宏利公司在《嶺東日報》刊登廣告,這次的廣告詞不再用“燕梳”,而是直接用“保險”了。而且,業務亦有所擴大,對投保者“遇因缺用銀項亦可攜保單向本公司揭借,利息便宜……”。廣告內容還讓我們也瞭解到,當年宏利公司在我國的四座城市開設了分支機構,除了上海、汕頭,還有香港和廈門兩處,且“皆由德記洋行總理”。
永年人壽保險公司
永年人壽保險公司是英國商人摩惹等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在上海創辦,開辦初期主要業務對象是外商企業人士,之後無論中外士商均成為其招保對象。創辦不到十年,其總資產已達233萬美元,有效保險額達3165萬美元,成了外商在上海的大保險公司之一。
永年人壽保險公司創辦後,很快便在汕頭設點,由福昌洋行代理。永年公司還派英國商人呀蘭在育善街設立辦事處督辦業務(1906年後搬到第一津街,換為另一位英商烈士督辦)。“啟者,本公司向在通商各口岸分設保險人壽公司,素蒙中外士商光顧,所有保險賠款各費無不應期照付,極為快捷,詢法良而意美也。其詳細章程,諸君惠顧者請到本公司查閱。特此登報以閱。”
永年人壽保險公司這則廣告詞,在《嶺東日報》上可以經常看到。永年公司的廣告做得多了,有時也會變換另一形式,如用投保者來說話。宣統元年(1909)正月二十二日,投保人蔡日華之子到《嶺東日報》上刊登鳴謝廣告,稱其父蔡日華原在暹羅做生意,“前數年在該埠投保壽銀三千元,所有頭期銀兩業經如數備交該公司查收,旋因束裝回鄉”,之後在汕頭按期再交了幾期保費,不料其父便不幸謝世。其子到汕頭永年公司告知督辦英人烈士,烈士便按保額三千元全額賠償,分文不扣。
《嶺東日報》
永明、永平人壽保險公司
清末在汕頭埠開設分支機構的外資保險公司還有英屬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和美國紐約生命永平人壽保險公司等。永明人壽公司創辦於1871年,是永明金融集團旗下子公司。1891年,永明人壽業務進入了中國市場,隨後於1899年在香港設立分公司,服務於華南地區。1903年又在上海建立了北方分公司。1906年正月,永明人壽來汕頭設立分支機構,總理人羅士。洋人買保由新昌洋行經管,具體負責人是德國人施寶和中國人黃蓁庭;華人買保由保順銀荘及陳梅初引薦料理。同年8月,總理人改為曾負責永年公司督辦的英人呀蘭,辦事處設在汕頭埠育善街美隆洋行樓頂,副理是英人聯德,總代理人則是英商美隆洋行。
永平人壽是一家創辦於1851年(一說1845年)的美國人壽保險公司。該公司號稱已在全球八十二個國家開設分支機構。1904年,公司有效保險額已達英金215億多元。“是為殷實而大有權勢之人壽保險公司”。永平人壽於1903年開始來汕招攬生意,最初尚沒設辦事處,代理人嘉米士,住懷安街茂發樓。
為了顯示其“大有權勢”,永平人壽於1904年8月來汕開設辦事處時,特先到廣州口美國總領事官處告知。美國總領事官遂致函惠潮嘉道,稱“紐約永平人壽保險公司將在汕頭開設分局,該公司系美商所開,為天下最殷實而有權勢之人壽保險公司。本總領事官為此函布貴道知照,請照約為該公司分局暨代理人極力保護為荷”。惠潮嘉道便將函轉通知潮州府正堂。潮州府接函後,馬上通知澄海縣衙:“如遇美商在汕頭開設人壽保險公司分局立即妥為辦理,會營認真保護具報,毋稍違延,切速”。澄海縣衙於是鄭重其事發佈告。佈告先照抄美國駐廣州總領事給惠潮嘉道的函件,而後轉抄潮州府函件,最後向轄下子民通告:“示諭屬內軍民諸色人等知悉,爾等須知美國商人紐約永平人壽保險公司在汕頭開設分局,系奉文照約,認真保護。倘有匪徒籍端滋擾,一經查覺,或被告發,定即拘案究辦。各宜遵照無違。特示。”
永平人壽來汕開設“分局”後,隨在《嶺東日報》上刊登廣告,還特別將澄海縣衙的告示放在廣告一起刊登。此時代理人也有改變,英人呀蘭為總理,董理李維卿,經理人已遍佈潮汕各地。辦事處地址改在育善街,總代理是育善街的英商海利酒樓。
育善街
相比外資人壽保險公司,中外合資和中資人壽保險公司在規模上因創辦時間短而沒有外資人壽保險公司龐大,資本上也遠沒有外資人壽保險公司雄厚。
上海華洋人壽保險公司
上海華洋人壽保險公司又名華洋永慶人壽保險公司,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成立的英華合資(即現習稱中外合資)保險公司,額定資本股銀100萬兩。總公司設上海,在香港註冊。經營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等業務。
華洋人壽保險公司成立當年就來汕頭設立分公司,併到《嶺東日報》刊登廣告。廣告稱:“本公司總寫字樓設在上海並分局香港、廈門及南洋各埠。股本殷厚,規章妥善,保費相宜,久已昭信於人。今分公司於汕頭育善街,以便附近紳商之回顧”。代理人為汕頭德記洋行。
華洋人壽保險公司除了在香港、廈門、汕頭設立分支機構,之後還在澳門、廣州、福州、煙臺、牛莊、天津、京都、長沙、漢口、南京、鎮江、蕪湖、九江、杭州、寧波、松江、平湖、嘉興、蘇州、無錫、常州、常熟、揚州、淮安、靖江以及新加坡、曼谷、西貢等七十餘處設立分公司。後與英商永年人壽保險公司合併,最後被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兼併。
同益延壽火燭燕梳按揭匯兌積聚有限公司
香港同益延壽火燭燕梳按揭匯兌積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人壽和財產保險以及按揭、匯兌等金融業務於一身的中資公司,總司理人劉孟平。公司實備資本銀100萬元,“專保省城、香港、澳門、汕頭、上海、星架坡(即新加坡)各埠口岸及內地汕頭火險無意外之虞”。同時還“兼辦小呂宋、上海、星架坡、汕頭及省港澳匯兌銀兩並保延壽燕梳”等業務。汕頭辦事處設在永泰街的協昌行內,代理人是永泰街的協昌行和協利行。
在清末汕頭埠的報紙上,刊登財產險廣告的可謂少之又少,目前見到的最早財產保險廣告,是一家名叫宜安洋麵兼火燭保險有限公司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5月26日在《鮀江輯譯局日報》上做的廣告,廣告題為《宜安洋麵兼火燭保險有限公司告白》。
宜安洋麵兼火燭保險有限公司
宜安洋麵兼火燭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總理人方善亭、唐雲超、郭翼如、李天板、古粹山,司理人陳樹銘、梁雲達等,是一家中資股份公司。其廣告稱該公司“實備資本銀一百萬元,專保內地外洋輪船、帆船及貨物來往中外國各港口岸無洋麵意外之虞,並在香港兼保火險。凡屋宇、貨倉、傢俬、貨物等件,欲免祝融之累者,本公司均可受保”。儘管早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洋務派已成立了“保險招商局”、“仁和水險公司”、“濟和水火險公司”等官辦保險公司,但由於清廷一直沒有頒佈我國自己的保險章程,故宜安洋麵兼火燭保險有限公司的所有保險章程均按照英例辦理。宜安洋麵兼火燭保險有限公司在汕頭的業務由光興行陳吉六、榮發行蔡明、南怡盛行何渭濱、泰順行陳世澤代理。
光緒三十二年(1906),日本三井洋行來汕頭開莊,隨到《嶺東日報》上刊登《汕頭三井開莊廣告》。廣告羅列了其經營的各色商品之後,還稱“並代辦各國有名水火險公司事務”,至於具體代辦哪個國家哪家水火險公司,沒有說明。故而可以理解為,三井洋行來汕設莊,主業是做商品貿易,至於代辦水火險業務,只是意向告知:哪家“有名水火險公司”願意讓三井洋行代理,三井洋行有意代理。光緒三十四年(1908)農曆九月二十六日,三井洋行又到《嶺東日報》刊登告白稱:“邇來商況非常不佳,是以本公司汕頭分行暫時停歇,俟有轉機再行開辦……”。
清末汕頭埠的保險業,從報紙廣告來看,是人壽保險佔了絕大部分。但汕頭作為通商口岸,海運財產保險業務應該還是佔保險業的大頭。只是,為何在可看到的清末汕頭埠的報紙上,人壽保險反而佔了絕大多數?或許,人壽保險保的是人,報紙是讓人看的!財產或貨運險嘛,商家在辦理商品運輸業務時,自然會有代理商向其宣傳、招買,廣告也就可省則省了。這不,時至今天,無論紙質媒體、電視媒體乃至電子媒體,家喻戶曉的保險廣告仍然是各種人壽險廣告。
民國時期,汕頭埠的保險業得以繼續發展。據三十年代有關資料統計,時汕頭有保險公司49家,其中純火險的30家,水火險7家,純人壽險4家,火燭洋麵人壽等綜合險8家。
閱讀更多 潮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