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7月1日凌晨,我們在咖啡廳加班看世界盃(寫稿追熱點)的時候,見證了阿根廷跟法國隊的那一場“生死之戰”——少年姆巴佩用他逆天的速度,把阿根廷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不少網友紛紛感慨:31歲的梅西看著姆巴佩,滿眼是自己19歲時的樣子。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而C羅率領的葡萄牙隊,也被烏拉圭淘汰出局。

就這樣,C羅和梅西一起告別了世界盃。

四年之後,梅西將35歲、C羅則是37歲“高齡”。對於一個球員來說,這屆世界盃很可能是他們的“告別賽”。

其實,不止球場;在職場上,也有一個最糾結、最敏感的年齡——35歲。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35歲意味著,你的求職簡歷可能會因為“年齡不合要求”被婉拒;

35歲意味著,即使在華為這樣的大公司,也有被裁員的風險;

35歲意味著,你已經可以摸到職業的天花板……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前段時間,朋友問我:你知道哪裡考文憑最輕鬆嗎?

我有點兒好奇:為什麼現在突然想考文憑呢?

朋友說:30出頭了,以後找工作會越來越困難,所以想考個文憑。

其實,30幾歲去考文憑不是不可以;但正如梅西不能跟姆巴佩拼速度,我們也不能盲目地跟90後、00後們拼文憑。

那我們可以拼什麼呢?

我覺得,至少在這三個方向,我們是具有年齡優勢的:

1.搭建知識體系

2.挖掘核心競爭力

3.塑造個人品牌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1.搭建知識體系

知識,指的是一個人在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上,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並快速學習知識、分享知識、使用和創新知識並創造價值的過程。

而“知識體系”,則是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對獨立的知識概念或觀點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聯繫的知識系統。

每年都有很多名校畢業的大學生跨入社會。但是,文憑不代表知識;你知道很多東西,也不代表就一定能在實戰中發揮出來。

很多戰術和計劃都是完美的,只是一上了戰場,戰術就全忘了。

就像全世界很多球迷們都知道,應該用什麼戰術才能戰勝法國隊;但真正能率領阿根廷走向世界盃的,卻只有梅西。

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裡,我把我們對知識的掌握大致分為五個層次:

1)基礎知識:進入某個領域必備的、最基本的入門知識;

2)經驗:在這個領域,我們有沒有親自去嘗試過、而不僅僅是通過閱讀去了解的?

3)分享:我們在這個領域產生的、一些讀到的見解;比如你讀了這篇文章,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分享給別人、而不是直接轉發?

4)糾錯:事物一直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知識也需要迭代改進;一定要提醒自己:盡信書不如無書;

5)產出: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產出自己的成果;而這些成果,也是檢驗我們學習效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2.挖掘核心競爭力

有一次,我給辦公室的同事演示“如何做工作總結PPT”。

當我教他們如何快速把PPT的圖標對齊的時候,一個同事說:“你怎麼知道這樣構圖好看呢?”

我想了一會兒,說:“這就說來話長了,不如你先練練怎麼對齊吧!”

其實,每一頁構圖,背後都是經驗的積累:什麼時候該對齊、什麼時候該重複;什麼時候用對比的方法、什麼時候使用黃金比例……

就像我會熟練使用單反相機,也知道很多攝影的方法,但拍出來的照片始終趕不上公司的攝影師同事。

這就是核心競爭力——掌握知識背後的底層邏輯。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如何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這就要運用到古典老師的“能力三核”:知識、技能、才幹。

知識就是某個領域的基礎知識、概念和專業流程;技能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才能掌握,比如寫作、演講、時間管理;而才幹則是我們通過大量練習,內化到無意識的技能、品質和特質。比如:樂觀、幽默、腦洞大、邏輯性強。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舉個例子: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他的“能力三核”是什麼樣的呢?

具備營銷、文案、策劃方面的知識;

具備寫作、推廣營銷、活動運營的技能;

另外,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起來的個人特色、行事風格(富有幽默,或者邏輯性強,或者文藝清新),就是屬於“才幹”的範疇了。

當你要跳槽、換工作或者遷移崗位的時候,知識可能會丟,技能可能需要更新,但你的才幹,卻是會一直伴隨你的。

如果不能確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妨結合前面提到的“構建知識體系”,看一下現在的你正處於什麼階段,然後嘗試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3.塑造個人品牌

“構建知識體系”的第三步是:分享。

通過分享,我們可以有機會跟同行討論、甚至勾搭大咖(實在不行,我們去報大咖的課程,然後將學習心得分享出來、完成一份漂亮的作業,大咖總會搭理我們吧?);然後,我可以不斷糾錯、改進,重新用到工作中去。

你可能會問:那麼,要如何塑造個人品牌呢?

其實,我們的分享、討論和勾搭過程,本身就是在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啊!

讀到這裡,細心的你肯定已經發現:以上三步都不是各自分離的,它們是一個整體——你在完成第一步的時候,或多或少已經在做第二步、第三步的事情了;同樣,當你在增加核心競爭力、塑造個人品牌的同時,你會發現,自己的知識體系也越來越完善。

不要說“我沒什麼時間,不如先完成第一步、再慢慢過渡到第二步”這樣的話。

第一:你會半途而廢的。我就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很慘痛;

第二:只學習不分享,我們就容易缺乏合理的定位、而陷入“低水平重複陷阱”;看上去每天都很努力,但從長期來看卻是在原地踏步;

第三:只學習不塑造核心競爭力,你會發現:自己懂了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一件事情……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以上三步,是我用來鞭策自己的,如果能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你的動力,那就太好了!

一起加油。

梅西C羅離場:30歲後,你靠什麼跟年輕人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