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空間站時代,將爲中國帶來哪些產業蛋糕?

隨著航天科技的進步,發展太空經濟已近在眼前,那麼中國有望奪取哪些產業蛋糕?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首位飛天航天員楊利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等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於中國太空探索和發展太空產業的建議引起各界關注。而太空農業、太空互聯網、太空能源,特別是飛行製造的機遇和空間尚需全面發現。

【兩會】空間站時代,將為中國帶來哪些產業蛋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首位飛天航天員楊利偉

兩會期間,楊利偉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進入空間站時代。

目前,唯一在軌的國際空間站將於2024年左右退役,這意味著,屆時中國將成為唯一擁有在軌空間站的國家。

“2018年科研任務很重,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我國空間站核心艙要由初樣研製階段轉入正樣研製階段,其他艙段進行初樣階段的研製和生產。”楊利偉說。

據周建平介紹,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由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組成,這三個艙每個都重達20噸以上。這種三艙構型可以對接兩艘載人飛船、一艘貨運飛船。

“我們計劃在2020年前後發射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周建平說,發射目的在於驗證空間站關鍵技術。完成驗證以後,再陸續發射兩個實驗艙與之對接,空間站也將從建造階段轉入運營階段。空間站轉入運營階段後,將有3名航天員長期飛行,乘組定期輪換。輪換期間,最多有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工作。

【兩會】空間站時代,將為中國帶來哪些產業蛋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那麼,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將對中國航天有哪些影響呢?“中國人飛向太空的腳步將會邁得更高、更遠、更穩。”楊利偉不久前曾這樣解讀空間站時代的影響。

而從商業角度來看,空間站時代還將為中國爭奪太空經濟產業蛋糕奠定基礎。

太空旅遊

國外已有遊客實現了太空旅遊的夢想。2001年,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將美國富商丹尼斯·蒂託送上太空,讓後者成為人類首位太空遊客。之後又有6名遊客登上過國際空間站,每名遊客為此花費了2000萬-4000萬美元。

而目前,發展平民化的太空旅遊已被提出。如美國的維珍銀河航天公司甚至提出了一小時的太空遊,首批500名遊客指導價20萬美元,並已有超過500人預訂了“船票”。另外,俄羅斯太空公司Energia也將推出太空旅遊計劃,目標時間為2019年,首批派遣六名遊客前往國際空間站,並在那裡停留10天。遊客可以在太空中短途行走,拍攝視頻。

根據近期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披露的商業航天計劃,他們也將涉足太空旅遊,其目標客戶將面向全球。如今全球太空愛好者群體在不斷擴大,未來太空旅遊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而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將為太空旅遊的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硬件支持。

太空農業

太空育種早已經實現,空間站時代太空農業或將在種植方面取得進展。2016年11月,在天宮二號艙內,中國的航天員成功種出了生菜。近日,美國航天局也公佈了,國際空間站上的機組人員已經種植了兩批混合綠色蔬菜(包括日本蕪菁、紅生菜和東京貝葉甘藍)的消息。而根據阿聯酋近期公佈的太空計劃,2020年,他們將把一架太空監測器送上火星,並在火星上種植棕櫚樹和草莓。

目前,這些生長於太空的蔬菜還不能吃,僅用於做實驗。但長遠來看,在軌植物栽培,是未來長期太空載人活動、深空探測等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隨著植物在太空生長規律的逐步掌握,以後在空間站種植種類更多、面積更大的植物將成為可能。未來的太空旅行者也將有望從從太空得到食物補給。

太空互聯網

所謂太空互聯網,是通過多顆環球衛星組建的覆蓋全球的網絡。這種網絡部署能為全球的人們提供優質的互聯網服務。目前國外一些公司如O3b、OneWeb、Google、SpaceX等已經付諸行動,有的甚至已經做出了成果。

如太平洋地區最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O3b公司為例,它已經擁有了12顆衛星組成的太空互聯網,雖然其還未實現全球覆蓋,但只要在其衛星覆蓋區域內的人們都可以光纖的度接入互聯網。

針對太空互聯網,目前中國已推出了“鴻雁星座”計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計劃於2020年建成一個由60顆低軌道小衛星組成的具有全天候、全時段且能在複雜條件下實時雙向通信能力的全球系統。根據設計,除了上述功能,“鴻雁星座”系統還將具有自動識別能力,能為全球範圍的船舶、飛機等目標進行監控與管理,同時可提高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精度。屆時,我國不僅能分享太空互聯網這一巨大蛋糕,還能更好的保障國防安全。

【兩會】空間站時代,將為中國帶來哪些產業蛋糕?

剛剛去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預言,人類可能在2600年前就會滅絕。隨著地球人口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只能去尋找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當人們在太空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太空移民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