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要顛覆傳統風投?

區塊鏈要顛覆傳統風投?

文/丹楓

最近,EOS被暴拉40%,數字貨幣一洗頹勢,似乎要迎來第二春。

區塊鏈要顛覆傳統風投?

2018年剛過完三分之一,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卻已走完了前半生。從一石激起千層浪,到全民參與的高潮,最後歸於平靜。這場大潮到底在改變什麼,生產關係的變革還是互聯網技術的補充......

作為區塊鏈熱的助推者,傳統風投又將如何被區塊鏈影響?

德豐傑龍脈基金合夥人王嶽華、BITARK聯合創始人李戈、朱大衛三點鐘聯合發起人朱大衛、集結號資本創始人範黎、飛鳥社區創始人王昆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01

數字貨幣會發展到幾萬億?

王昆:現在整個數字貨幣市值應該是四億多美金,各位覺得未來三至五年這個市值大概能有多大?如何看待數字貨幣未來發展?

王嶽華:我一直關注BTC。區塊鏈領域目前分為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迭代的時候我們經常講,我們在比特幣的加密市場,這個加密市場肯定是持續地往上增長,我們很多基金都是七到十年,我們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波動對我們來講是沒有感覺,但是我們認定了這個加密貨幣,因為很多的有形資產要上市,甚至鏈上的原生資產不會出來,我們四千多億,前幾個月是八千多億,也可能在一年之內。

李戈:整個現在貨幣資產的市值,對比三年前已經差不多有七十倍的增幅,下一波三到五年會有多大的市值呢?據有關預測和專家觀點,差不多會達到十萬億美金甚至更多。為什麼這樣說呢?從兩個方面來看。

目前雖然大家都在熱捧區塊鏈技術,認為是不是已經要爆發了或者很熱了,很多傳統互聯網人都加入到這個浪潮中。其實在整個行業發展還屬於特別早期,很多底層技術不完善,還不足以支撐到整個行業大規模商業應用的發展。即便如此對比三年前已經有了增幅,我們可想而知隨著下一步從2018年甚至未來兩到三年,在底層技術取得很多的突破和完善之後,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帶來的價值增長可以說是指數級的增長,對於大家來說都是機會。

第二區塊鏈本身是一門技術,其實改變更多的是生產關係,它實現個體更多的參與到點對點的價值流通和交換,那麼這樣能打造一個全網甚至全人類更高規模的協作,基於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們可以想象當每個人都能在更大的經濟體貢獻分享自己的價值,那麼整個數字資產或者說是整個在區塊鏈世界所能體現的價值,可以說是遠超我們現在所能想象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所有的消費數據甚至注意力,都集中在大中心平臺上。可能未來我們的注意力、某個評價、某個分享,甚至去購買某一樣東西,去分享一下我們的信息和價值,都能從中獲取在這個網絡中自己的IP,同時獲得相應的價值。

朱大衛:作為創業者,我們比較保守樂觀。我認為會有更多的創新者和創造者出來,把市場做大。不管是十萬億美金還是五萬億美金,前景值得期待,這個市場會有很多的機會。

範黎:預測得有實現時間,沒有時間限制,未來所有的貨幣都是虛擬貨幣,現在的貨幣總量大概是八十萬億,很可能超過這個數。納斯達克指數跟比特幣的曲線非常一致,但是納斯達克的指數是按年為刻度,比特幣是按月為刻度,這個很有意思。

從2000年到2013年,納斯達克從崩盤到恢復用了差不多十三年,那我們除以十二,所以我們可以懷疑比特幣或者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現在沒有價值支撐都是虛擬的,它需要一年時間完成從崩盤到恢復這個過程。當然恢復之後的數值應該高於現在,因為市場還遠沒有普及,還有更多人會進入,這是我對未來一年的判斷。未來三年來看,市值應該在1.5萬億美元,因為納斯達克大概是4萬億美元。

02

區塊鏈如何顛覆傳統VC?

王昆:區塊鏈或者數字貨幣對傳統VC行業有什麼影響?

王嶽華:首先,現在代幣發行確實對傳統的VC造成一些影響,但卻是短暫的。因為從本質來看,一個創業項目,不管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是要看它在原本生態裡作為一個新技術,到底解決了什麼需求。

從傳統VC角度來看,區塊鏈項目也存在定調的瓶頸。因為區塊鏈項目把所謂消費者跟投資人連接在一起,打通了一二級市場。傳統股權投資,只要做到IPO上市就可以退出。但現在區塊鏈項目要做到在交易所退出;

在管理層面,傳統股權投資的盡調,是很大的工作量,包括和項目的核心團隊訪談,瞭解產品、底層數據庫等等,都需要很深刻地調查。但到了區塊鏈項目,這些調查可能不會這麼久,一個月內就得對項目做出明確的判斷。

原來投後管理,可能是上了交易所結束,現在是上了交易所才開始,整個代幣在經濟體系裡面沒有各方面資源的注入,或許它這個配置就不會有比較好的表現。投資還是講究收益的,區塊鏈項目這些特性對收益會造成影響。

李戈:王總的這些分析很專業,很創新地提出了在區塊鏈投資領域的一些評估和投資模型。現在的情況還是有很多欣喜之處,從傳統VC角度,畢竟他們從背景的專業度以及風險的把控、資本的優勢以及自有流量和基礎,會給這個行業和項目方帶來很多助力。

但同時要談挑戰問題。在區塊鏈行業,我是從最早的參與社區建設過來的,更看好一個項目的生態和未來落地應用,或者叫增值空間。現在傳統VC進來之後,因為他要對LP負責,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價值體現是在交易平臺變現,能賺多少錢來回報投資人。

而傳統幣圈的投資方他們希望能持有更多優秀項目,以此作為對社區貢獻也好,未來生態的建設也好。所以從長遠來看,對區塊鏈價值的信仰者才能真正起到更大的作用。

朱大衛:首先區塊鏈對金融工程有一定影響,區塊鏈項目的融資過程和資本互動過程,會很高速、高效、選擇多、機會分散,一二級市場互動特別快。當我們做區塊鏈項目,不去倒推一系列二級市場邏輯的話,是非常不完整的。以前我們創業想融天使輪,但現在初期設計就是倒推三年五年,到一年到上交易所,一直到私募基石。

這個行業發展很快,每一層級的服務商都在迅速形成自己現有的規則。中間規則出現之後,大家玩法也開始發生變化,所以反應速度要很快,不管是古典還是新的,都要建立自己新的玩法,有自己的定位和操作方法。

第二,回到協作方式。以前投資人就是投資人。現在可能每個用戶都是投資人,就是沒有用戶的邏輯,每一個參與者,每一個協作者都是投資人,只是有的人投資之後他還兼顧社區管理者的概念,如何適應新時代區塊鏈創業者的協作邏輯,也是一個挑戰。

第三,商業模式的機會。說到區塊鏈商業模式的變化,究其原因是其帶有特別濃重的金融邏輯,一定是任何經濟設計都需要金融邏輯在裡面。新的形式比做很多年基金顯得弱,但是這個金融邏輯非常適合創業者,這個經濟體設計的時候,發行多少量,多少部分,什麼時候應該有增發,一系列的商業模式的設計,多年的金融工作經驗會對這個產生巨大的幫助。挑戰就是換一種思維模式,真正進入到每一個創業體驗裡面,創業經濟體,區塊鏈裡面去幫助創業者完成很好的流動性設計和分發設計,以及整體的設計,這一系列非常關鍵,整體是有優勢的。

03

當區塊鏈技術成型,大家投什麼?

王昆:當區塊鏈技術開始成型,各位投資人認為最先適用的是哪一個行業?大家從傳統VC進入區塊鏈領域,應該投些什麼?

王嶽華:金融服務、醫療行業的應用已經有了,但這些項目可能不掙錢。大家接下來會看到遊戲類的應用出現,另外是所謂的觀點價值化應用(比如所有BAT上面個人的數據、你在公共場合闡述的觀點,都是觀點價值化)我覺得觀點價值化可以應用在很多場景。

李戈:首先是多樣性,因為目前交易平臺技術,在錢包安全、效率方面還有很多值得突破之處,我認為這是下一個可以去關注和投資的方向。第二是剛才王總談到的觀點價值化,如何能讓大眾參與者覺得這件事好玩,分享、共享自己的價值同時,獲取更好的收益,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

朱大衛:第一是泛娛樂的應用以及和底層的結合。因為很多人的入場,把門檻迅速打低。第二肯定是說底層道路,我把它看成底層的,還是經濟體,特別適合的共享經濟,特別適合和經濟體結合的方向是非常棒的,就是共享經濟這種如果大家能有一些共享經濟真正和區塊鏈結合的方向的話,還是非常不錯。

範黎:簡單講,協議機會、工具的機會、流量的機會,還有生態商業的機會。前三個交易所、錢包、主流媒體都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也都投了。生態這塊我簡單講一下,很多人講區塊鏈是顛覆,甚至把互聯網的底層顛覆了,這個不存在,要用平常心來看。舉例子,滴滴早年有兩個事很有意思,第一是我第一次打專車,司機戴著白手套給我開門,是因為我可以打分,打五星,用戶通過投票的方式評級,影響他在整個生態中的權益。第二這個司機,他老是搶活,搶長途的活,為了避免這個事,就是滴滴和司機之間的博弈,打車是司機跟乘客之間的博弈。後來滴滴服務越來越差,因為他跟公司之間沒有博弈的,這種細節的設計具有非常好的網絡效應,一個公司做到幾百億美金不現實,現在有很多公司可以實現。我覺得很多人把做帳本等一些事情混為一談。

王昆:各位對投資者有何建議?

王嶽華:很簡短,奉勸各位對市場行情要冷靜,對行業發展要樂觀,對自己的選擇要有自信。

李戈:現在大家流行說一句對區塊鏈行業來說,最大的風險在於不參與。不管投資人、從業者,參與這個行業,應該是要創造、分享並收穫自己的價值。

朱大衛:大家對於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創造力應該有點信心,他們會創造增量價值。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我對年輕人非常有信心,多創造內容和價值。同時,應該花時間去真正創造一些增量的事情,研究感興趣的話題,而不是天天把時間花在看盤上,這裡提醒一下,是有這種風險。

範黎:我覺得市場會有一次非常極端的下行,整個數字貨幣市場會受到衝擊,入場需小心。

區塊鏈要顛覆傳統風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