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做好一個社群?

一、自我介绍(可跳过)

大家晚上好,我是自媒体人Peter

我是自媒体人,前环球雅思金牌讲师,个人品牌打造专家,传统文化终身传播者和践行者,开设收费上万的个人品牌私房课,做了一个付费写作圈子,半年时间做到了上万人。

今天跟大家做分享,是因为我自己做了差不多有10个收费社群。有几十元的,也有几千元的,更有上万元的,总结出来一些经验,给大家分享分享。

我先讲讲我做社群的经历,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在自媒体领域,我算做收费社群做得比较晚的,抛开我跟平台的合作,我开始做社群是在去年7月份,我做了第一个收费社群,而且是押金制的,每人交900元,然后我们一起写作90天,我带着十几位伙伴一起死磕写作,每日精进。

在做这个社群的时候,大家状态是比较好的,因为人数比较少,彼此之间的连接性也比较强,不会说因为社群人数比较多,而照顾不到每个人,这种小圈子也是我后面一直致力于发展的。

我做的第二个收费社群,是配套我之前写作专栏的,做了一个大群,500人。

虽然收费不是很高,但在里面会经常做到一些分享,做内容分发和定期的主题公开课分享,但这个群没有做得比较好,因为后期的管理没有跟上,目前只做内容的分发。

后来我做了核心精英群,收费是1980元一年,这个社群我只招50人。

我是做成小圈子,线上线下彼此联机学习,共同成长精进的,通过我们每季度一次的线下聚会,和每周的分享,我们彼此之间的连接就非常得紧,也可以说非常密切,这个群做得比较好。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做了收费1万的个人品牌密训营的高端收费社群,做内容和服务上的升华和叠加。

以及到现在我做了99元的个人品牌行动营的知识星球社群,这个人数比较多,已经420多人了。

总之,这半年多的时间,我做了有将近10个收费社群,有几十元的,有几千元的,也有收费上万的,总结出来一些心得,希望在分享的过程中,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二、从0到1打造一个铁杆粉丝社群

凯文.凯莉,在《失控》这本书中提到,如果你是一名内容创作者,比如教师、艺术家、音 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 作者,或者作者——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

这里面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不是说有人买了你的99元的知识星球或者课程就是你的铁杆粉丝了。

如果这样的粉丝有1000个,也可能让你糊口,也可以说基本是维持在一个简单的生存层面,活得很好还谈不上。假设,1000个粉丝,每年在你这的消费,能达到几千,乃至上万的话,那么可以说,你活得很潇洒了。

而不是天天为着怎么卖课,怎么卖产品,怎么卖服务而发愁了。这也就是意味着找到你的铁杆粉丝并维护好他们就显得极其重要。

我从16年开始创业做雅思工作室,一开始的生源还是可以的,我们几个老师上课都有点来不及。但大家知道出国留学这个行业,上完就结束了,学生基本不可能再跟你报第二次课。

因为你没有铁杆粉丝,没有粉丝一直会跟着你走下去,所以就带不了持续性的收入。

那铁杆粉丝都会为你做些什么呢?

  1. 只要你推出任何最新的产品和课程,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来支持你,这个就显得极其重要了,铁杆粉丝会用金钱来支持你,给到你鼓舞和力量。

    就如同我来做内部公开课分享,超级铁杆就会给你打赏,就这个道理。

  2. 如果说,你有线下的公开分享,或者说线下的私房课程,他们也会从全国各地赶过来。

    这个我很有感触,我的很多核心精英群里的成员参加两天的线下私房课,都是从全国各地赶到上海的,有台湾的,新疆的,哈尔冰的,广州的,深圳的等等。

    这些人每次过来支持,都会让我非常感动,因为他们的支持,我会更好地做线上线下的分享。

  3. 有些人还会经常来催你,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分享,更好的高端课程,什么时候写新书等等,都会带给你很多的动力。

你的铁杆粉丝会为你做哪些事情呢?有没有做更多,这就取决于你的个人影响力和魅力了,也直接决定了你的收入状况。

我们做内容的,会经常跟铁杆粉丝私下深度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不像一些超级明星,离自己的粉丝很远,属于够不着的状态,这样我们就很难了解他们的需求,也谈不上更好地服务。

现在用户认可我们的开始慢慢从本身的内容作品,到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了。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老师,做画画的,他就是全国各地旅行,然后一边旅行,一边画画,在旅行在不断做分享,定时开课做社群,日子活得很潇洒。

所以那些铁杆粉丝就特别认同她的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愿意买她的产品支持她更好地生活,他们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这样,美美哒活着,自由放松地活着。

最近有个朋友叫帮主,他在搞一个项目,专门帮助他的会员通过一些小项目来赚钱,这比较符合很多人的需求,小而美也是内容创业者的方向。

今天我们不是说像很多明星一样,非要把自己的粉丝基数做到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才算得上是赚钱,恰恰相反,我们可以做成小的粉丝群体,但能够把这些粉丝做精,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养活自己了,所以打造自己的粉丝群体必须建立这样的思维,不求多,而求精。

三、内容创业者在社群中的机会

还有一些社群就是因为大家都有写作的爱好,而聚集在了一起,根本就没有说要把社群做成收费,甚至是高收费的,没有这个概念。

趁早的王潇,我们常称潇洒姐也是这样的,当时就是做了一些爱好的社群,跑步,写作什么的,后来慢慢得发展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做得比较厉害。

现在市面上做得比较厉害的社群像:猫叔,秋叶大叔,当初也是一样,当初就是小玩玩,后来看到了社群的机会,就开始在通过社群做分享,做成高质量的内容系统,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些都是社群带给他们的可能。

我对猫叔了解得多一些,因为之前在猫叔的行动营,后来去了他的剽悍品牌特训营,他就是一直在搭各种各样不同的社群。

他让群友有不同的存在感,同时拥有较为厉害的线上互动,时间长了,就建立了比较强的信用背书,然后把收费社群做得行业领先位置,这是非常难得的,他是把社群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人。

今天做社群已经不能用裂变的思维来玩了,因为这样的信任度会非常低。

因为听完我的一节课,基本上就没有然后了,有一小批人会进我的收费社群,但大部分的人都会离开。

因为前期建立的信任背书比较弱,只是透过一场分享,如果说你通过社群不断地吸收我的内容,我的知识,我的思维,那么我们彼此之间的粘性就会很强,因为我一直在给你提供价值,而不是突破向你要点东西,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大家有没有听过有书,他们一开始起来的时候,就是通过裂变玩的,他们这样做,是迅速把粉丝积淀起来,而牺牲了社群做服务这一块的内容,这也是战略部署。

但一般的平台,或者个人,绝对是不能这么玩的,你不可能做推广、宣传,然后不用什么维护或者服务,就直接开始变现的,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也很难产生直接的效用的。

玩社群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粉丝的变现在于你为粉丝做了多少,贡献了多少价值,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就这么玩下去,收点费用,这样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积累自己的势能,运营好自己的社群,这样才能持续给粉丝创造惊喜,让你的粉丝持续成为你的铁杆。

这样你卖产品、卖课程、卖服务才能一直做下去,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远见性思维。

我之前在社群跟核心伙伴们讲过一句话:以前我们常常注意要扩张我们的粉丝群体,而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向内收,服务好我们的铁杆粉丝,这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

内容创业者应该更多忽略流量思维,而更注重社群思维和铁杆思维,这样才能持续地做下去,做好,乃至做精。

今年2月初,我出去学习,有一个做美食的自媒体人,他私下给我们分享如何通过社群卖锅具的,非常有思路。

但社群的变现价值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卖产品的思维,比如,我们可以用社群做大自己的影响力,怎么理解呢?

假如,你要举办一场活动,你就要想一下,那你能调动多少人,能调动多少人跟你一起来玩,一起来做,你就能判断出自己在社群中的影响力了。

如果做不到这样,你还要好好打磨自己的社群,扩大自己在社群中的影响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现方式:资源的调配。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内容创业者做内容,有时候会内容枯竭,他们需要一些好的点子,把它孵化成内容产品,这些好点子就是来自于社群成员的碰撞,这些铁杆粉丝会帮你测试和分析产品,大大降低你投入市场后的成本,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社群变现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要把变现局限掉了,这样就会很肤浅的。

我在今年年初去听了一节课,关于资源整合的,资源整合简单来讲,就是能量的互换,你跟着同级别能量的圈子互换自己的资源,达成资源共享,比如,我自己做付费写作专栏的,有时候我就会跟同级别的伙伴互推自己的写作圈子,这就是简单理解了能量互换这个概念。

升级自己的变现思维,就能够很好地达成人生的结果。

四、社群创始人如何更好地自我赋能

我自己参加过很多收费社群,但把社群做得好的其实是不多的,很多人仅仅停留在宣传卖课的基础上,所以社群创始人一般很少会在社群运营这一块使劲,卖了一些东西就结束了,然后社群就是没人管理了,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死群。

我也看到过像猫叔,秋叶大叔他们的社群,互动性和凝聚力是非常强的,他们更多的做得是行动和思想的指引,所以社群成员能跟着一起来奋进,靠的就是这样的力量来做驱使。

我自己做了一个个人品牌打造行动营的收费社群,我会做每日的新媒体思维的分享,还有一帮老铁来帮着我运营这个社群。

这些人很多都跟着我**心365环保公益,这就奠定了我们这个社群的基因,这是极其重要的,不然容易做着做着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如果有一天你考虑做一个收费社群了,你就要思考:我该如何获取第一批粉丝呢?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有个朋友端银,做朋友圈营销的,把课程做成了爆款,然后通过这门课程积累了500个优质的社群粉丝,他就是通过一件很牛的事情来奠定了第一批粉丝的基础。

我再给大家举两个案例,他们也是靠铁粉做起来的,一个是scalers,他做了1000天的持续行动分享,后来出版了他人生第一本书籍《刻意学习》,市场将近卖了5万册,去年年底招生年会学员,2280元一人,一下子收了1000人,这些都是他对于铁杆粉丝的付出和积累。

我再举个例子,剽悍一只猫,大家都应该听过,2016年他在****上做了一场7万人的分享《普通人快速崛起的10大狠招》,一下子让大家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

听现场分享之前,直播间就已经打赏了近2万,这是极其罕见的,更夸张的是分享当天,我们是从红包里找语音,想想都觉得好玩,但这样也是看出了猫叔在持续不断经营好老铁带来的巨大成果,他真正把老铁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我再举我们的团队,做了一个个人品牌打造的社群,几乎每一周都有一位老铁做1-2场的分享,而且我们一帮人都在精进新媒体写作,这样的氛围自然而然带动了很多老铁的参与和支持,时间长了,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就非常强。

我也发现了一个事实,只要你用心做,用心引领,很多老铁愿意给你赋能,是因为他们希望你能够做得更好,在第二届《极致践行大会》,我和花仙子老铁坐一桌,她就跟猫叔这样说:只要你在前面引领,一直扛着大旗,我就愿意一直力挺你。

所以,这个时代更缺少的就是一个优秀的社群领导人,来带动一大帮老铁一起前行,只要你愿意带着大家往前,我们都愿意给你赋能,因为我们希望你能够做得更好,因为成为一个优质的圈子。

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专业人士是很难成为优秀的社群创始人的,是因为什么呢?

是因为缺少温度,温度需要有趣的点,闪光的点,较真的点,自黑的点,这些都会让一个社群创始人更具吸引力。

或者来讲,如果你的精神和思想魅力足够大,也能吸引一大帮的铁杆,像很多的领袖,其实他们自身的魅力就特别足,足以带动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一起前行。

我以前跟着我的师父,是因为我觉得人生还可以这样活,所以我就踏实地跟着他,社群创始人也是一样,已经成为了圈子里生活形象的代言人。

十几年前,刘克亚提出一个“国际自由族”的概念,大概意思就是你可以游走在任何一个国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这个概念出来之后,就受到了很多媒体的采访,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他们就渴望成为这样的人,让自己活出这样的日子,让自己身心自由。

每个人都希望有这样的生活,如果你活出来了,就可以成为粉丝心中的生活代言人,那么持续不断地,你就会在小圈子当中就有影响力。

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讲,跟着这些有能量的人,应该是想着如何更好地一起做一些事情,彼此赋能,互为贵人,而不是一直想着如何学习,学习只是积累,跟着他们成为合伙人,一起共事才是目标,这样才能够彼此更好地前行。

五、社群创始人如何实现商业变现

其实,很多社群创始人只能做到社群维护、陪伴或者是链接,但很少有人真正做到商业运作,能做好商业运作,你必须要具备一些思维的,如:产品思维、互联网思维、跨界思维、营销思维、资源整合思维等等。

我就拿资源整合思维来讲,可以说很多人都不具备的,就拿我们做自媒体的人来说,我们需要几种人:产品人、运营人、媒体人、平台人,很多人平时都很少做资源梳理和资源维护,更谈不上关键时候,能够做好资源整合了。

比如,你要发起一个大的活动,无论是生意的,还是公益的,你都需要一帮人来替你一起运作,这时候如果你平时没有积累,你就会很头疼,因为邀约不到人,同时也没有人帮你来筹办这样一件大的事情,更谈不上要做好了,所以平时资源的积累和梳理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做社群的人也是一样,平时没有这些方面的积累,就很难达到商业变现,也很难达到系统化的商业运营了。

我们需要社群运营人,我们也需要产品来做商业变现。

我跟群里很多伙伴说过:我不排斥大家对自己的社群来定价,是因为只有定价才知道自己的价值,才会在持续的付出当中沉淀出自身的价值。

秋叶大叔有一句毒鸡汤:如果你不知道为这件事情定价,变成靠谱的产品或者服务,你会在等待中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而不是像很多的人坚持做着一件事情,然后没有什么太大的结果,这样就很难维持,其实,我们**度经营一个社群,就会有多种收获的结果。

我们学习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就在考虑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度考虑收获,创造多赢价值,这就是我们说的统筹,运营社群也是一样的道理。

之前秋叶大叔讲过一个电商逻辑,我觉得比较到位,分享给大家:以教育作为流量入口,以社群作为信任的赋能,然后通过独家严选的电商来进行变现。

普通人如何做好一個社群?

这个路径大家可以来记一下,对大家做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由非常大的帮助的。

我们很多人说社群好变现,这其实就跟为人处世一样,有人愿意买你的产品,是因为你平时非常懂得付出,非常有温度,非常愿意帮人家一把,人家愿才意来买自己的产品支持你一下。

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学习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更好地体悟出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所以,下一次的分享会带给大家全新地落地步骤,一步一步去践行,如果说还想深入了解,可以去买秋叶大叔《社群运营》书籍,写得非常细,值得同行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