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世聞:幹事爲民勇擔當

幹事為民勇擔當

——記盧龍縣委書記鞠世聞

2017年,盧龍縣技改投資、全部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8倍、32.1%和26.7%,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森林覆蓋率提升10個百分點,秦皇島市唯一的劣Ⅴ類河流如期退出,信訪綜合排名全市領先,榮膺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稱號,併成為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提名城市……一串串成績的背後,凝聚的是縣委書記鞠世聞“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從政堅守。

2016年12月上任以來,鞠世聞從不懈怠,堅定忠誠、堅守乾淨、堅決擔當,以實際行動凝聚起推動盧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

“幹”字為要永向前

7月1日是星期天,但對鞠世聞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參加全民洗城和重點項目觀摩推進會、慰問老黨員……一天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13時30分才開始吃午飯。“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一直是他的行動座標。

鞠世聞始終以行動詮釋“向我看齊”,“5+2”“白+黑”是他的工作常態。“每一項難點工作,他都要一竿子插到底,逐環節、逐區域、逐點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木井鎮黨委書記任海濱說,當地煙花爆竹非法生產安全隱患嚴重,但這個產業已有幾百年歷史,清理起來難度很大。2017年1月,鞠世聞親自掛帥,帶人入戶檢查,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徹底解決了非法生產煙花爆竹問題。

信訪被稱為天下“第一難”,鞠世聞尤其強調“幹”字為要。他說,信訪工作沒有捷徑,只能下足笨功夫。盧龍縣信訪局局長魯大勇說:“鞠書記對信訪工作十二分投入,每天6時30分和22時都要進行調度,堅決把一切矛盾隱患化解在基層、化解在縣內。現在,他的每日研判制度已在全市推廣。”

去年11月15日至今年1月15日,鞠世聞到中央黨校參加縣委書記培訓班。為不影響工作,他每週五23時趕到家,一項一項給各部門“留作業”。週一凌晨2時出發返回北京,然後每天按進度檢查落實情況。“感覺比他在家還緊張。”盧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李學興感慨地說。

“盧龍等不起,盧龍43萬人民時時刻刻都在看著我們!”鞠世聞這樣提醒自己,也提醒別人。

攻堅克難謀發展

2016年,鞠世聞到任後參加的首次全縣性會議就是冬季森林防火工作會議,會議將冬春造林任務由往年的2、3萬畝增加到10萬畝。接下來,他踏河、踏林、踏路、踏城,查看農業種植結構、沿河養殖場、雙違建築、環境衛生,盯辦造林指標分配方案、地塊落實方案,現場指揮拆除雙違工作,到企業排汙口檢查,並分包了當時全市唯一的劣Ⅴ類河流飲馬河。

“全長24.7公里的飲馬河主河道,70多公里的飲馬河支流,鞠書記從嚴寒二月到酷暑八月,帶著相關部門一米一米地看,一段一段地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摳。最終,2017年8月飲馬河退出劣Ⅴ類。”對鞠世聞在治理飲馬河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真勁兒,盧龍縣環保局主任科員郭繼清感受頗深。

2017年,盧龍拆除違建107萬平方米,是上年的10倍,實現全縣無“雙違”。2017年到現在,一舉完成造林22.8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0%。昔日臭水溝飲馬河變身“飲馬清流”,魚蝦重現。尤其是通過環境形象的脫胎換骨、生態品牌的挖掘彰顯,招商引資呈現跨越態勢。

“去年春季招商會上項目簽約額僅60億元,秋季招商會就達到260億元,今年已新引進39個項目,投資額達到527億元。”盧龍縣發改局局長周庚全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客商紛至沓來,近期還有好幾撥客商要來盧龍考察。

心繫百姓辦實事

“作為共產黨人,無論任務多重,困難多大,條件多苦,都要把老百姓的事兒辦好!”這是鞠世聞對自己和全縣黨員幹部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鞠世聞致力解決全縣農業大而不強問題,圍繞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出臺一系列重磅舉措,紅酒小鎮、黃桃小鎮、紅薯小鎮等項目深度推進,美麗鄉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美麗家庭以及美麗工廠、美麗社區建設高潮迭起。同時,大力開展“護根行動”和“清化收”活動,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夯實農村改革發展基礎。

貧困群眾更是鞠世聞心頭的牽掛,他謀劃推動了脫貧攻堅春夏秋冬“四季攻勢”等一系列活動,創新開展了“攀窮親、送溫暖、強黨建、助脫貧”志願服務活動。“現在,無論逢年過節,還是春種秋收,都有萬餘名志願者活躍於‘窮親戚’家中,為他們送上溫暖,幫他們脫貧致富。”盧龍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鬍瑞東說。

燕河營鎮燕窩莊村民謝春政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需要長期服藥。自與他結為親戚後,鞠世聞多次來到他家,幫他修繕房屋,更新生活用品。幫他謀劃產業脫貧項目,發展養殖業,利用產業扶貧資金3400元購進10只羊羔。協調電力部門為他安裝了動力電,併為他購買了鍘草機和攪拌機,解決了飼料加工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