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價格真的漲定了嗎?

豆粕价格真的涨定了吗?

6月24日,國內沿海地區油廠豆粕報價:遼寧大連3020元/噸,天津2950元/噸,山東2850元/噸,江蘇2930元/噸,廣東2910元/噸,平均報價2932元/噸,比6月10日上漲100元/噸,漲幅3.4%。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反覆無常,豆粕價格大幅上漲,市場看漲預期強烈。不過筆者認為,豆粕價格短期震盪,7月份有創新低的可能。

7月進口大豆成本或略降

據統計,隨著巴西大豆大量上市,6月份我國進口大豆以巴西豆為主,5月船期、6月進口的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為3392元/噸,比5月份進口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上漲12元/噸,漲幅0.35%。截至上週五統計,6月船期、7月進口的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為3372元/噸。統計期間,美豆期貨1807合約下跌151美分/蒲式耳,跌幅14.4%,運行區間為841~1078美分/蒲式耳。由於美國重新挑起貿易摩擦,導致巴西大豆升貼水大幅上漲,由6月中旬的80美分/蒲式耳,上漲到目前的160美分/蒲式耳,漲幅100%。

人民幣匯率貶值,由4月1日的低點6.27上漲至上週五的6.48,漲幅為3.3%。經過測算,每噸進口大豆成本增加102元/噸。雖然期貨大幅下跌,但是匯率和升貼水抵消部分美豆期貨大幅下跌的影響。預計6月船期、7月進口的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為3360元/噸。

油廠壓榨利潤繼續回落

按照6月份進口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3392元/噸,對應大連期貨6月22日豆粕1809合約收盤價2968元/噸、豆油1809合約收盤價5492元/噸計算,壓榨虧損43.9元/噸(豆粕、豆油基差和加工費相互抵消)。當週平均壓榨虧損11.5元/噸,比前一週減虧31元/噸,減幅269%。

按照6月份進口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3392元/噸,對應長春地區6月22日現貨豆粕價格3060元/噸、豆油價格5630元/噸計算,壓榨虧損65.9元/噸。當週平均壓榨虧損17.5元/噸,比前一週減虧86元/噸,減幅491%。按照6月21日美豆期貨1807合約收盤價879.4美分/蒲式耳計算,進口巴西大豆到港理論成本為3217元/噸,對應內盤1809合約豆粕、豆油壓榨盈利131.5元/噸,對應1901合約壓榨盈利234.6元/噸。

基差縮小至底部震盪

豆粕現貨與期貨1809合約的基差,從2017年10月16日的高點490元/噸縮小到2018年6月22日的92元/噸,下跌398元/噸,跌幅81.2%;同期現貨下跌240元/噸,跌幅7.2%,期貨上漲161元/噸,漲幅5.7%,走出現貨下跌、期貨上漲的背離走勢。

統計顯示,基差縮小到底部,最終現貨跌幅大於期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基差底部震盪區間為50~200元/噸,目前基差為92元/噸。鑑於遠期壓榨利潤高企,說明現貨供應充足,壓力沉重,一旦壓榨進入極度虧損,基差必定走強,屆時豆粕才能大幅上漲。

油粕比值擴大是大勢所趨

進口大豆成本均值對應盤面壓榨虧損43.9元/噸,而現貨壓榨虧損65.9元/噸,雖然虧損幅度不一致,但是方向一致。而盤面跟蹤壓榨利潤,對應1809合約盈利為131.5元/噸,對應1901合約盈利為234.6元/噸。如果加上油廠豆粕、豆油銷售基差(抵消加工費後剩餘部分),壓榨利潤更高,說明後期進口大豆成本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近期美盤期貨跌幅高達14%以上。

據預計,6月份我國進口大豆980萬~1000萬噸,7月份進口960萬~980萬噸。由於遠期壓榨利潤非常好,但近期壓榨虧損,加之近期進口大豆到港集中,導致油廠不惜成本拋售;反之,後期低價大豆到港,銷售虧損會更多。從豆油、豆粕比值看,6月19日現貨比值為1.71,完成兩次探底(4月19日低點),基本是歷史鐵底,未來比值擴大是大勢所趨。綜合測算,預計7月份全國豆粕平均價格將下跌200~300元/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