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福布斯“2018年全球企業2000強”近日發佈,

至少12家福建上市企業榜上有名。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全球十強中美平分

6月6日,福布斯發佈了“2018年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

今年的《福布斯》榜單已經是第16次"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涵蓋了60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市企業,這些企業的年度總營收達到39.1萬億美元,利潤達3.2萬億美元,總資產為189萬億美元,市值為56.8萬億美元。所有指標和去年相比較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利潤增速高達28%。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分別拿下“冠亞軍”,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連續6年排名第1和第2位。緊隨其後的是第3名的摩根大通和第4名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其他入圍前10的公司依次為中國農業銀行、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蘋果公司、中國銀行和平安保險集團。也就是前十名企業中,5家中國企業,5家美國企業。中美兩國“平分秋色”。

但從總體數量上來說,中國還是遠遠遜色於美國。美國總共上榜企業560家,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上榜企業291家。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在榜單上,中國的銀行數量數不勝數,來自中國區的“BANK”企業,無比之多,除了工建農中之外,還有諸多的股份制銀行上市企業、上市的城商行等,讓人頗為驚訝。比如招商銀行、甘肅銀行等等。

在上榜的科技類企業中,中國總體偏少,可謂是屈指可數。

閩企12家上榜

其中興業銀行排名最高,興業銀行總排名第62位,進入全球百強行列。位列中國大陸入圍企業第12位、上榜股份制銀行第2位。根據2018年榜單,興業銀行營收480億美元、利潤88億美元,總資產10231億美元、市值535億美元。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在此次榜單中,建發股份排名全球第910位,和去年的1114位相比,躍升了204位;銷售額341億美元,市值50億美元。

紫金礦業排名上升至第947位,相較於2017年排名上升253位(2017年第1200位)。其中,紫金礦業營業收入排名第672位,利潤排名第1316位,總資產排名第1631位,市值排名1004位。本次上榜的有色金屬企業(不含黑色)共37家。紫金礦業在上榜的黃金企業(共6家)中排名第2位,僅次於巴理克黃金(791位);在上榜的有色金屬企業中排名第14位,排名較上一年上升4位(2017年第18位)。有色金屬企業的前三名為嘉能可(64位)、必和必拓(108位)和力拓(111位)。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廈門國貿營收259億美元,市值24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444位,排名比去年上升了396位。

永輝超市營收93億美元,市值140億美元,全球排名1445位,與廈門國貿“肩並肩”做鄰居。

象嶼股份營收316億美元,市值21億美元,全球排名1557位。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安踏成為榜單內唯一一箇中國體育品牌,營收25億美元,全球排名1622。其他上榜的福建上市公司,也都是在行業內很有影響力的企業,包括:

三安光電營收12億美元,全球排名1628位。

恆安國際營收29億美元,全球排名1755位。

陽光城集團營收49億美元,全球排名1783位。

達利食品營收29億美元,全球排名1860位。

泰禾集團營收36億美元,全球排名1893位。

如果算上總部在外地的閩企,那麼數量還會增加。比如總部設在上海的旭輝控股,營收47億美元,市值63億美元,全球排名1465位。

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被視為全球最權威、最受關注的商業企業排行榜之一,排名採用的是相同權重的四項指標以營業收入、利潤、資產和市值的綜合評分為依據。市值按照2018年5月11日的收盤價計算。

閩商觀察

銀行業統治榜單

在本屆“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上,可以說是中國企業表現強勁,不但數量高達291家,更是十強中佔據了半壁江山。冠亞軍全部在握。這是值得人們驕傲的。

更值得慶賀的是,在2003年發佈第一份榜單時,只有43家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企業入圍。現在有291家,16年時間,增長率近7倍!!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這說明在這16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企業伴隨中國經濟高歌猛進,勇往直前,得到極大的擴張。營收、利潤、市值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數量也得到巨大發展,資本市場支持經濟發展得到有力的支撐。

但有一個現象值得重視。認真研究一下可以發現,在榜單上,中國近三百家企業中,銀行、房地產、鋼鐵企業,幾乎佔了一半份額。

尤其是銀行,幾十家銀行在榜單上尤其顯眼,不說傳統的中農共建交五大行,也不說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廣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老資格的股份制銀行,各地的城商行幾乎都榜上有名。從東北的盛京銀行、錦州銀行、哈爾濱銀行,都首都的北京銀行,再到中原的鄭州銀行、徽商銀行、中原銀行,到西北的甘肅銀行、貴陽銀行,到西南成都銀行、重慶銀行,到沿海的上海銀行、天津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青島銀行、浦發銀行,這個上市企業2000強,看起來更像中國銀行業2000強大檢閱。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數十家的銀行上榜,佔比超過中國上榜企業十分之一,這是一個讓人驚訝的數據。或者,中國實體經濟全部是為銀行打工的?

銀行業發達確實是好事。銀行業越發達,對市民服務越到位、企業得到的支持也越多。但如果只有銀行業的發達,實體企業、高科技企業卻乏善可陳,那才是實業的悲哀。在我們的經濟規模越來越大,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時期,什麼時候銀行業不會如此強勢,在各種榜單上佔盡一個國家的風流?

與國外上榜的企業相比,我們國家高科技企業確實稍顯弱勢。真正拿到出手的就那麼幾家。

上市公司全球2000強,閩企花落哪幾家?

發達國家依靠技術全球擴張,難道我們就依靠銀行打天下麼?

依靠銀行,是無法推動先進生產力繼續向更高層次躍進的。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更值得深思的是,資本市場應該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但我們的資本市場,卻成為銀行業的“自留地”。

讓資本市場更多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應該是核心任務。

文:林仙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