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要生孩子?這些回答刷了朋友圈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些回答刷了朋友圈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

當然,這個問題能被討論的前提,是在當前普遍的現代文明中,生育已經從一種義務轉變成一種權利。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傳宗接代”這個答案首先要被剔除掉,否則沒有說下去的必要了。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些回答刷了朋友圈

那麼,當生育成為了一種權利的選擇之後,我們應該仔細地思考生不生孩子帶給我們的意義和影響了。

人們最容易忽視而其實又最困難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在當前情況下,生孩子往往可能源於一次衝動,養孩子卻是需要一場持續數十年的時間、金錢、心力成本的。

根據網友的反饋,一般中產家庭養育孩子的金錢成本大概如下:

月嫂每月一萬八,育兒嫂每月一萬二;紙尿褲150塊一包,10天一包;奶粉200多一罐,一週一罐;

童車2000,冬夏天各一輛;嬰兒床、椅子、沙發,家用的車用的外出的,1000左右;嬰兒床1000多;

衣服一天換三件,兩個月全小了要買新的;

玩具和健身器材可以堆滿一間臥室或半個客廳;

還有揹帶、包被、提籃、搖籃,奶瓶、吸奶器、輔食機、身體乳、沐浴露、溼疹尿布疹藥膏,藥品營養品。

還不包括以後還要換學區房、全家旅遊、孩子擇校補課、出國唸書……

還有育兒過程中,從牙牙學語到蹦蹦跳跳,從可愛笑顏到哭鬧不止,從以前夫妻為中心到圍著孩子轉,這其中夾雜了好的、壞的、酸甜苦辣的各種抽搐虐心的體驗。

面對著這一大串成本清單裡,我非常理解很多人不想要孩子的想法。

但很多人也有自己生孩子的理由: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些回答刷了朋友圈

網友@celibate

講一個好玩的故事。

我有一個同事,和他老婆結婚的時候說好不要孩子,做丁克家庭。

這樣的狀況維持到30多歲,都一切正常。

某週日,這兩口子在家裡下了一整天國際象棋,日近黃昏的時候,差不多輸了一整天的我同事幽幽得說:“這真無聊,不如我們生個孩子來玩吧......。”

於是他們就生了一個,現在這哥們天天更新微博,記錄他閨女的語錄.......

網友@陳年大棗

我的母親是一個偉大,嚴厲,而且時髦的女人。生了我以後,帶著我打遊戲機,練打字,學電腦,九十年代學校裡,她是全學校第一個實現電子化備課錄入成績的老師。

喜歡吃西餐,尤其是意大利麵和鱈魚排,是最愛。看韓劇,圍脖上熱搜之前她就已經看了大半了。

44歲的時候還能帶著一群二十幾歲剛參加工作的年輕體育老師打排球,教技術。

但就是這樣一個如風如火強大的女人,也老了,也病了。老的走不動路,病的吃不下飯,原來再強大的人也抵不過歲月的侵蝕。

我想,哪怕不結婚,我也會領養一個孩子,把他養育成人。

等我老了,也有個依靠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些回答刷了朋友圈

網友@漫漫說-

到了某個年齡,就是會很無聊,很荒謬,缺乏意義和存在感。

可你一旦有了孩子,繼續生活,解決該解決的問題,面對該面對的人。你跟沒有孩子的自己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你的時間和情感派上了用場,你想給他很多愛,想看到他笑,在他哭泣時把他摟在懷裡。

你又有了努力工作掙錢的動力,又一次渴望睡眠,甚至連電視劇也因為沒什麼時間看而變好看了,在你面對漫漫長夜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小生命軟軟地窩在你懷裡,胖腿擱在你的小腹上。他讓愚蠢又軟弱的你感到好聖母好堅強。

網友@傅糧哲哉

以前我認為生孩子一事,更像是賭博,而且賭注是一輩子:一次生育便如同簽下了契約,不論降生之人是聽話、頑皮、高矮胖瘦、有無先天缺陷、有無忤逆反骨,這輩子都是跟定你了。

這是代價極高的一錘子買賣,學步、識字、看護、學業、事業甚至愛情,都會免不了你的操心和費力,而且沒有掀開底牌的可能。

沒有後悔藥,沒有之後某個頭破血流心力交瘁的時候,你說,媽的我不幹了,孩子送人了。不可能。

總的來說,這是一場代價高於成本的高風險生意。

但我現在變了,因為生意原本就不能用情感來衡量,它在我們所珍視的情感面前,是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回答問題,我的觀點:人生孩子,是為了再經歷一遍童年和青春。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些回答刷了朋友圈

網友@楊大毛

我女兒是稀裡糊塗被我生下來的。她現在兩歲多一點,剛學會了一個無敵技能:

當她想吃糖(或者想出去玩,或者想玩一些平時我不太讓她玩的東西——比如尖尖的筷子之類的),她會悄悄地走到我身邊,扯我的褲腿,讓我蹲下來。

然後她撅起嘴,吧唧親我一下。我了個大去!我簡直無法抗拒!根本沒辦法說不!

忽然深深的理解父母要孩子的原因——懷孕時的難受,生產時的痛苦,照顧孩子的累,加起來也抵不住那一口不帶糖的吻。

網友@水萌萌君

為什麼要有孩子呢?是啊,這是風險很大的事情。

這意味著我必須身體不錯,熬過十月懷胎,不會掛在產房。意味著我必須保證我不能工作的月份裡,有人養我,照顧我。意味著我還需要愛和關注更多,避免產後抑鬱。

意味著我的事業有一段時間是谷底,而且不知道生完孩子後能不能繼續喜歡的工作。意味著還要有無數的錢和精力投入在這個小傢伙身上。

網友@廖夢

沒有孩子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要生孩子,大概我這個人就是隨遇而安,不喜歡計劃吧。等真有了孩子,我才意識到,我的生命似乎不必再是線性的,只能往前一個方向不斷前進。

大多數人四歲以前的記憶是很模糊的,最多記住一些印象深刻的場景,然而我和豆子一起長大了一次,我似乎找回了我四歲以前的記憶,這些記憶可能不真的屬於我,但是屬於我最親近的人,我借用一下,他大概不會介意吧。

更妙的是,我又有了彩虹,可以體驗一把第二季《女孩子如何成長》以及第三季《兄妹一起如何成長》。我和他媽作為父母,既是觀察者,也是體驗者,陪孩子們一起長大,讓我們也重新長大了一次,這大概就是我們生孩子最大的收穫吧。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些回答刷了朋友圈

網友@比的原理

看到過一個蠻有道理的說法:選擇一條大眾都走的路,容錯率高的多。

走這條路,也許你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因為大家都走這路,解決方案都是現成的,所以一般你都能克服困難走過去。身邊的人也很容易幫助你走過去。

比如說:當你年近40的時候,周圍的朋友都是一家三口/四口了,你跟他們很難溝通。你想找沒孩子的玩?20歲小夥根本懶得理你,對吧。

即使不考慮婚姻,自身精神世界也有崩盤的危險。畢竟周圍的人(父母,朋友,甚至朋友的孩子,侄子侄女什麼的)都會對你施加壓力。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些回答刷了朋友圈

所以,生孩子,那到底是因為什麼?

我聽到過太多生孩子的原因,也曾問過很多朋友:

因為結婚了

因為年紀到了

因為家裡老人催了

因為要傳宗接代

因為要…養兒防老

……

曾經看過網上的一句話,也許能回答你內心的困惑:

“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們爭門面,不用為我們傳宗接待,更不用幫我們養老。

我只要一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他同行一段……”

從你生下孩子那一刻起,你的生命就產生了牢不可破的外延,從此你在這世上有了一個無時無刻牽掛的人,雖然你繼續生活,解決該解決的問題,面對該面對的人。但你跟沒有孩子的自己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

你的時間和感情變得豐富而具體,你不自覺想給孩子更多的愛,想看到Ta笑,想在Ta受委屈哭泣的時候把Ta摟在懷裡,你的心變得無比柔軟。

我們跟孩子的緣分,除了血濃於水,還有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要努力讓他們擁有正直善良的品格,用最清澈的眼睛去看看世界,用最堅硬的身姿最柔軟的心態去感受生活。

至於孩子在長大後有什麼使命、有什麼夢想要去完成,那是他們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羈絆,我們只能選擇放手、微笑注視、真心祝福。

就像龍應臺說的:

漸漸地,你會意識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今生今世我在一次次的目送中與他告別,而那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