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也有威脅?近萬公里外發射雷達難以發現?但我相信中國!

美國LRASM即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是“遠程反艦導彈”的縮寫,是美國海軍與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研發的新一代反艦巡航導彈。2009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和火控分公司簽訂了發展遠程反艦導彈的第一階段合同。遠程反艦導彈項目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共同出資開展,承包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和火控分公司負責,旨在開發並驗證一種前所未有的遠程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大幅超過現役180-240千米的反艦導彈。射程達到900公里。談到中國如今能夠對抗美軍LRASM反艦導彈的問題,我們該簡單的談一下這個問題。美軍旨在開發並驗證一種全所未有的遠程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大幅超過現役180-240千米的反艦導彈;遠程反艦導彈須裝備先進的彈載傳感器和具備較強信息處理能力。

中國航母也有威脅?近萬公里外發射雷達難以發現?但我相信中國!

該導彈還需減小對情報、監視、偵察系統及數據鏈、全球定位系統(GPS)的依賴,可利用主/被動對抗手段突破敵防空系統,對敵艦進行精確打擊。獲得第一階段合同後,洛·馬公司下屬火控和導彈分公司成立了兩個獨立的設計團隊,兩個團隊提出自己的各自競爭方案,經過近9個月的努力,兩個團隊完成了各自方案的初步設計評審,這兩個方案分別是LRASM-A導彈和LRASM-B導彈。洛馬公司在白沙導彈試驗場進行了“賈斯姆”-增程型導彈的首次飛行試驗,試驗彈為一枚惰性彈,由B-1B轟炸機發射,導彈飛行了740千米後準確命中目標。洛·馬公司已基本完成“賈斯姆”-增程型導彈研製計劃的第二階段工作。從洛·馬公司公佈的LRASM-A導彈的概念圖來看,LRASM-A導彈延續了“賈斯姆”導彈的氣動佈局和外形設計,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性能非常出色,其末端制導可能紅外成像制導基礎上增加了主動雷達制導。

中國航母也有威脅?近萬公里外發射雷達難以發現?但我相信中國!

由於制導系統體積增大,從而減少了導彈燃料的攜帶量,LRASM-A導彈的射程約為800千米,該導彈彈頭為454千克侵徹/爆破殺傷多用途戰鬥部。按計劃,LRASM-A導彈已達到初始作戰能力,屆時,美國海空軍可以遠距離對敵國大型水面戰艦進行打擊。LRASM-A導彈所要攻擊的軍艦也非常明顯,若美軍海軍要攻擊5000噸級以下驅護艦之類的目標,美國現役的“魚叉導彈”、“斯拉姆”-ER等導彈已經足夠,LRASM-A導彈所要攻擊目標主要航母、兩棲攻擊艦、大型驅逐艦等大型水面艦體。LRASM-A導彈對別國海軍戰艦特別是航母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高官的話來說,LRASM-A導彈是一種“改變博弈規則”的重型反艦導彈。據悉,美國空軍試圖將B-1B打造為“亞太地區空中反艦平臺”,主要是看中了B-1B的高速、突防能力強的優點。美國空軍正與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合作,為B-1轟炸機配備LRASM-A遠程反艦導彈。未來,B-1B轟炸機將能夠跟蹤海上艦艇,並能夠在數百千米外發射導彈打擊海上任何目標。

中國航母也有威脅?近萬公里外發射雷達難以發現?但我相信中國!

因此,此次LRASM-A導彈的試驗並不是單純地試驗該導彈,可能還涉及到B-1B與LRASM-A兼容性等方面的試驗,為B-1B的“轉型”做相關的前期探索。我們談到如何對抗美軍的LRASM,首先在其未發射前擊落其載機載艦,無疑是個好選擇,但問題是該導彈射程達到1000公里左右,足以在防區外發射,所以在無把握擊落對方導彈的情況下,就必須及時發現導彈目標,並採用各型防空彈在該導彈航路上將其攔截,最後的手段無疑是採用末端反導武器將其攔截於最後,但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該導彈採用隱身設計,發現更難,這就對艦載雷達提出更高要求,就目前來看,按照發現即摧毀的現代武器定律,雷達的早期發現無疑是最好的辦法,而就隱身LRASM導彈來說,其本身速度為亞音速,擊落不是難題,而關鍵是其隱身的難以發現,另外還有個關鍵點是如何應對該型導彈的飽和攻擊,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在055上實現了火控雷達的相控陣化,對隱身目標的觀測和發現距離也有了相當的提高,我非常相信中國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