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爲下一個「李嘉誠」?你先得學會「殺死」小我!

如果有什麼東西能讓窮小子改變命運,走上人生巔峰。那麼,那東西的名字一定是叫做“成長”。

從普通老師到商界領袖的馬雲,從陶瓷工到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從推銷員到華人首富的李嘉誠,這三者最大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都經歷了一個跨度極大的轉變,而這種轉變源自於他們在過程中持續不斷地成長。

但是,成長和成長之間也有很多不同,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外在成長和內在成長。

想成為下一個“李嘉誠”?你先得學會“殺死”小我!

所謂外在成長,就是指知識、能力的提升;而內在成長則是指思維方式、思考境界等的提升。

外在成長只要我們花費時間和努力,無論是什麼途徑,基本都能實現。

但是內在成長卻沒有那麼容易。

談到人的內在成長,就是要做到一件事:“殺死”小我,請出高我。

小我和高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前者會驅使你用自我的角度去面對世界,而後者會讓你用更高的姿態俯視世界。

想成為下一個“李嘉誠”?你先得學會“殺死”小我!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小我”當家,遇到事情總愛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因此也總會遇到矛盾的情況,容易讓自己處在僵持的局面中,進退不得。

但是軍哥早就強調這種行為的不可取,“請高我成為我的內在之主”才是智者的做法。

那我們該如何“殺死”小我?

首先,我們要清楚小我的本質。小我中的“我”指的是虛幻的自我,是愛因斯坦所說的“一個意識的視覺虛幻”。小我當家的人總愛用腦子做決定,凡事都要經過腦子計算得失,考慮利益問題,有的時候甚至會因為這點導致違背了自己的本心。

為什麼很多人認可馬雲的永不言敗,卻沒有人創出第二個淘寶?

為什麼很多人學習稻盛和夫的活法,卻沒有人打破他的記錄?

為什麼很多人模仿李嘉誠的勤勉,卻少有人如他一樣成功?

原因就在於,很多人沒有真正在事情上用心,缺乏持續的動力。

要知道,馬雲的永不言敗持續了23年,稻盛和夫的活法持續了50年,而李嘉誠的勤勉更是持續了70年!

這就是所謂的:心有勁,而力無窮

想成為下一個“李嘉誠”?你先得學會“殺死”小我!

“按照心動的方向,一直前行,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軍哥這句話重點不在於開頭或者結尾,而是“一直”,這個詞語也就意味著這不是一件短期就能實現的事情。

試想一下,假如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業沒有發自內心的喜愛,又怎麼獲得堅持這麼多年的動力呢?

軍哥說過:“讓頭腦多休息,讓身心多體驗。多走心少走腦。”

因此,所謂“殺死”小我,其實是放棄掉凡事用腦子計算利益的做法,聽從內心的指示去做事,用一個流行的詞語來描述,那就是要 “走心”。

記得看過任正非先生的一個訪問視頻。

主持人問他:“你覺得華為和蘋果比怎樣?”

他答:“華為現在雖然成功,甚至在一些地方賣的比蘋果好,但是我們在技術上確實比蘋果還是有些差距的。”

主持人又問:“你們已經開始收入專利費,並且很多人說通訊的利潤越來越低了,你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他又答到:“專利費你們現在看到我們像其他如蘋果強大的公司收入專利費,你們卻沒有看到我們當初踏出第一步,什麼都不會繳給他們的專利費,華為從一個專利沒有現在到收取別人的專利費的路途付出了多少。”

想成為下一個“李嘉誠”?你先得學會“殺死”小我!

哈哈大笑後又繼續道:“通訊肯定是利潤極大的,不然華為那麼多錢怎麼來的,我們只是悶聲發大財。對於我們成功的原因就是我們是一群傻瓜,悶聲苦幹的傻瓜。”

看得出,任正非先生在做通訊設備這件事情上是非常用心的,不然也不會在短短的31年內實現從模仿者到引領者的轉變。

這就是“遇事問心,借事修心。”

只有當一個人在做事時真正用心了,他才能從過程中吸取養分,獲得成長。

其實,想要收穫成功,擁有幸福,最應該做的不是立刻邁開腳步去追逐。

而是先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在追逐的時候更有效率。

“殺死”小我也是一樣的,這不是說動手就能解決的問題。

想成為下一個“李嘉誠”?你先得學會“殺死”小我!

真正想“殺死”小我,我們需要擁有更高的思維層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