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戶蕭疏到千家林立,它是重慶現世與過往的一場邂逅


“通遠”顧名思義就是通向遠方的意思,作為古代重慶城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陸路通道,通遠門肩負著守護老重慶的責任。

門設在城內最高處,前有深壑,只西邊可通,是陸上入城的最後一道關隘。通遠門是古代重慶最重要的軍事要塞,城門兩側都建有炮臺,歷來攻守都在此門。

這座現在看來殘缺斑駁的城門,在歷史上曾經歷過三次重大戰役。第一次是在南宋末年,當時蒙古大軍攻破成都,宋軍退守重慶。最後京都城破,宋朝滅亡,而通遠門的守城將士仍然憑藉著險要地勢殊死抵擋,令蒙古兵扼腕長嘆。

第二次是在明崇禎十七年,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率60萬之眾圍攻重慶,經6天激戰久攻不下,後由佛圖關攻入重慶。據傳,當時張獻忠入城後就大肆殺戮以洩憤,為了不汙染水源,張獻忠就下令將百姓的屍首掩埋在通遠門外的七星崗一帶。

第三次戰役是1911年保路運動期間,革命黨人與晚清守城官兵的對峙。然而與前兩次的刀光劍影不同的是,這次守城軍官被重慶同盟會成員收買 ,重慶兵不血刃,宣佈獨立。

如今的通遠樓再不復戰爭年代的廝殺,取而代之的是在歲月滄桑中愈加展現出厚重大氣。午後,附近的居民會在通遠樓下小憩,一壺茶,一支菸,一盤棋,這斑駁的城牆又能勾起多少過往呢?

除了士兵的雕塑外,廣場前還有兩個民俗小品雕塑,市井生活氣息十足,一個叫《滑竿》,一個叫《炒米糖開水》,它們都展示了重慶早已消失的舊時風貌,時隔多年,我們仍然能感受到曾經由通遠門為這座城市帶來的繁華。

今天的通遠門經過多次修繕工作,在現代高樓林立的環境裡顯得愈加樸素平凡。它算不上建築史上的精品,但那些被留在時間長河裡的故事依然受到後世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