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綠圈收聽ta的聲音)
大多數人的生活,都不是你曾經在朋友圈裡看到的那般。別人的生活永遠是別人的,你永遠也不知道朋友圈背後的人會不會也在流淚。而我們的生活哪怕不光鮮亮麗,卻依舊會有我們自己的溫度。
朋友圈就像一面哈哈鏡,外人看不清你的樣子,你猜不透外人的心思。
朋友圈就像一個萬花筒,表面上看起來五彩斑斕,實際上也不過是瑣瑣碎碎。
文化大家餘秋雨曾經說: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別把生活捆綁進朋友圈這個小小的圈子。
別把生活侷限在朋友圈這個虛幻的圈子。
走出社交的綁架,其實一片豁然開朗。
和大家分享一篇餘秋雨先生的文章,或許你會對朋友圈有新的認識。
魏晉時期的一大好處,是生態和心態的多元。禮教還在流行,而阮籍的放誕行為又被允許,於是人世間也就顯得十分寬闊。
記得阮籍守喪期間,有一天朋友裴楷前去弔唁,在阮籍母親的靈堂裡哭拜,而阮籍卻披散著頭髮坐著,既不起立也不哭拜,只是兩眼發直,表情木然。
裴楷弔唁出來後,立即有人對他說:“按照禮法,弔唁時主人先哭拜,客人才跟著哭拜。這次我看阮籍根本沒有哭拜,你為什麼獨自哭拜?”
說這番話的大半是挑撥離間的小人,且不去管它了,我對裴楷的回答卻很欣賞,他說:“阮籍是超乎禮法的人,可以不講禮法;我還在禮法之中,所以遵循禮法。”
我覺得這位裴楷雖是禮法中人卻又頗具魏晉風度。他自己不圓通卻願意讓世界圓通。
既然阮籍如此乾脆地扯斷了一根根陳舊的世俗經緯而直取人生本義,那麼,他當然也不會受制於人際關係的重負。
他是名人,社會上要交結他的人很多,而這些人中間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吃食名人為生的:結交名人為的是分享名人,邊分享邊覬覦,一有風吹草動便告密起鬨、興風作浪,剎那間把名人圍啄得累累傷痕。
阮籍身處亂世,在這方面可謂見多識廣。他深知世俗友情的不可靠,因此絕不會被一個似真似幻的朋友圈所迷惑。
提到朋友圈的問題,我需要說一說我對現在年輕人的理解——他們畢業以後很快就被一個圈子圍住了,我所說的圈子不僅僅是指一個人際關係的朋友圈,還指別人的生活標準,它會把你的生命耗費很多;還有朋友圈裡的互相攀比,又要把你的生命消耗很多。
結果很快你會覺得自己的生命不夠了,整天疲於對付這些圈子,對付這個錢鍾書先生所說的“圍城”。一個在教師看來生氣勃勃的學生,過幾年再看到他,他卻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所以我始終要提醒大家,你們要不斷地設定起點,不斷地突破圍城,不斷地提醒自己,你值得有一個更精彩的生命,即使年紀很大了也是這樣,這樣的生命就比較有價值。
儘管這個圈子很有魅力,而且被高科技給武裝起來了,但是一旦你沉溺於這個圈子裡,你的生命格局只會越來越狹小。
許多人就是整天在這個朋友圈裡折騰——你說幾句漂亮的話,我講幾句漂亮的話;你曬曬家裡發生了什麼,我曬曬最近買了什麼。
結果你就被這個圈子纏住了,你不知道這個圈子裡邊所包裹的是一個永遠不可重複的高貴的生命。
閱讀更多 大江晚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