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梁家河》第28期」侯敏:走過青澀年華 無悔奮鬥青春

「感悟《梁家河》第28期」侯敏:走过青涩年华 无悔奋斗青春

「感悟《梁家河》第28期」侯敏:走过青涩年华 无悔奋斗青春
「感悟《梁家河》第28期」侯敏:走过青涩年华 无悔奋斗青春

《梁家河》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村插隊時的工作生活,再現了總書記由一名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歷程,真實記錄了幾十年來梁家河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該書在我市發行以來,不但受到全市各級黨員幹部的熱捧,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大家紛紛提筆,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感悟《梁家河》第28期」侯敏:走过青涩年华 无悔奋斗青春

走過青澀年華 無悔奮鬥青春

西鄉縣白勉峽鎮政府 侯敏

翻開紀實文學《梁家河》,我的心情好比見到了久違的親人,更似看到了不遠處那個青澀的自己,一面是理想和現實的痛苦掙扎,一面是心理落差和紮根基層的艱難抉擇,翻開就愛不釋手地讀了起來。

可以說《梁家河》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這本書,我最深的感觸就是“現實”和“奮鬥”,書中字字飽含著真摯的情誼,句句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該書真實講述了一代偉人青春年少時也曾有過的迷茫和動搖,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黃土高原貧瘠艱苦的環境之下,習近平克服“五關”、帶領群眾戰天鬥地、擺脫貧困的實踐生活讓他完成了人生的巨大曆練,由一個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堅毅的品格。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梁家河這個貧瘠的小山村的確印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更映射了一代偉人堅定理想信念、務實為民情懷、做人為官的智慧的生動實踐。

一、他也曾有過動搖,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十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才十五歲,就要揹著行李到當時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梁家河插隊。在那裡一待就是7年。從一個白淨的城裡娃鍛鍊成了一個幹農活從不“撒奸兒”的好把式;從一個講普通話的北京人變成了一個張嘴就來陝北話的黃土高原漢子;從一個先後寫了10份入黨申請才被批准入黨的年輕人,成長為當時梁家河的黨支部書記。他在面對到處咬人的跳蚤、難以下嚥的飯食、不被理解的黑幫子弟等困境時,坦言自己也曾當過一次“逃兵”,藉著回京探親的機會,被關進派出所四五個月,被強制乾重體力活,習近平回來後,立志“紮根農村,紮根一輩子!”“不再有回北京一說了”,由被動到主動,他最終戰勝了自己,想到養育他的梁家河人民,他毅然回到黃土地決心為鄉親們謀事業奔脫貧。

想到自己參加工作時已經比習總書記當年插隊時15歲大了不少,但面對最基層的鄉鎮村社,面對遠離城市的枯燥煩悶,抬頭是綿延不斷的大山,低頭是巴掌大的小天地,我不知道這一來要呆多久,失望又絕望,難以適應以後這就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由於距離較遠,只能週末回家,來回趕車倒車也得兩三小時,這個偏遠的鄉鎮宿舍也成了我生活的天地,一年中的絕大多數時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經過三年多的歷練,如今漸漸適應了這裡的一切,習慣了一邊負責業務職責,一邊走村入戶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一邊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一邊及時回應群眾的需求。

苦,是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底色。我們要向總書記堅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對標看齊,把牢思想之舵。我們要從總書記的成長曆程中汲取深厚養分,尋找力量源泉,多在艱苦複雜的環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難磨礪自己,在基層幹出一片天地。我們要學習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把黨賦予的各項工作完成好,以苦幹實幹成就事業。

二、他也曾遇到困難,好日子好光景不是一帆風順的

當年,習近平憑著敢為人先的魄力,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士氣,帶領幹部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建起了陝西省第一塊水墜壩、第一口沼氣池和第一家代銷店……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沒有直接可以借鑑的經驗,只能自己鑽研領悟,既是業務技術能手,又是帶頭勞動的先鋒,還得是培訓推廣的講師,體現出習近平同志身上那種“敢吃第一隻螃蟹”的智慧和勇氣,敢於啃硬骨頭的作風和擔當,推動梁家河貧困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真是難以想象,在插隊期間,在那樣的環境裡,他帶領鄉親們打壩造田,建沼氣池、興辦鐵業社、縫紉社、代銷點等,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如果沒有一種鍥而不捨、堅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如果沒有對黨忠誠、對人民熱愛的堅定信念是難以支撐的。習總書記在梁家河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和真情實感,贏得了全體村民的愛戴和不捨,譜寫了一曲既感人肺腑又蕩氣迴腸的壯麗詩章。

三、他也曾挑燈夜戰,治國平天下的遠見不是紙上談兵

習近平一面進行著他的農民化實踐,一面在書中汲取著精神、思想上的營養。15歲時他立志讀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只是他受大環境影響的思想。在梁家河人的印象裡,習近平常看磚頭一樣厚的書,吃飯時在看,上山放養時手中還不忘拿書閱讀。晚上,習近平在窯洞裡點著微弱的煤油燈看書,臉都燻黑了、吐出的痰也是黑的。在無數個漫長的深夜一邊抽菸一般看書,心裡有多麼苦悶,也就是在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習近平讀完了他能找到的所有書籍,古代的、現代的、中國的、外國的、文學的、哲學的、自然科學的……“我愛好讀書,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習近平看來,好的文藝作品不僅能給人啟迪,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相互瞭解、溝通的方式,對習近平而言,讀書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個不斷成長、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過程。

他飽讀詩書博古通今,更有著樹高千尺不忘根的情懷,到梁家河兩三年後,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延川話了,而且多年後重回故里還能親切的給夫人彭麗媛講解那些趣事、叫出那些少時的知青夥伴的小名,做的官再大也還保留著接地氣的泥土氣息,這樣才能將豐富的書本知識和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國情結合起來,他提出的“一帶一路”、大國外交、新發展理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必將指引著偉大祖國闊步向前。

青春如朝日,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年華。讀《梁家河》一書,我深深為青年習近平同志“青春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所敬服。我們作為基層最年輕的生力軍,在最美好的年華紮根於基層農村、服務基層群眾,在希望的田野上綻放最絢爛的青春,我們雖在學校飽讀詩書,但在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卻知之甚少。基層工作直接面對現實、面對矛盾,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是幹部在實踐中檢驗所學所悟的好課堂,應該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理論聯繫實踐,多思考多動腦,工作中要帶著問題學帶著問題做,學做結合,善於理清思路、學習新思想新方法,將脫貧攻堅作為歷練自己的熔爐,在困境中涅火重生,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奮鬥的征程永無止境。

《梁家河》給了我們青春答案,“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我們青年幹部要以習總書記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青春扎進基層工作的第一線, “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常的深入群眾,幫助群眾轉變觀念、發展產業、解決難題,切實發揮好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把青春和理想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昂揚的姿態奮戰在一線崗位,把“青年之歌”奏成“奉獻之歌”,燃燒青春、實現價值,用奮鬥換來幸福,讓青春開出最美的色彩。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也同樣是一個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每一名黨員幹部心中都要有一條深藏心間的梁家河,不忘本色、本來、本源、本根,一直為心中的世界和夢想而戰鬥。每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生存還是毀滅”的拷問從未停止,唯有用奮鬥之火點燃青春的激情,用一己之力為偉大復興中國夢再添薪火,才能無悔青春、不負芳華,為新時代鄉村振興再建新功。

「感悟《梁家河》第28期」侯敏:走过青涩年华 无悔奋斗青春

總編:黃學鋒

審核:劉平

「感悟《梁家河》第28期」侯敏:走过青涩年华 无悔奋斗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