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有利有弊 或倒逼公司合規化運營

上週,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震驚業界!

拼多多上市有利有弊 或倒逼公司合規化運營

文件顯示,拼多多計劃通過IPO交易籌資最多10億美元,此次IPO由瑞銀、高盛和中金聯合承銷。

作為中國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電商企業之一(電商兩個字似乎可以去除了),拼多多發展到底有多快呢?招股書顯示,拼多多在2017年全年交易額(GMV)為1412億元(226億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交易額為662億人民幣(106億美元)。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訂單總數分別為43億單和17億單。而達到同等級別的體量,京東和阿里、蘇寧等發展以迅速著稱的平臺都用時超過10年以上,拼多多隻用了不到三年。

此前因為假貨橫行多次被媒體曝光和點名,此番拼多多衝刺資本市場引發各界熱議以及爭議,我也接受《吳曉波頻道》等媒體採訪,表達了我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以下是根據受訪內容整理的正文:

拼多多是中國最快速最野蠻生長的企業之一,上市不是問題,關鍵是因為之前頻頻被打上“假貨平臺”標籤,上了後它應該警惕面臨的情況:被集體訴訟、被投資人質疑、被機構做空等。

拼多多發展這麼快,我認為主要打掉了三個層面的“溢價”:

1、打掉營銷溢價。 很好地利用了社交網絡帶來的紅利,好幾億用戶幫其做免費推廣。

2、打掉渠道溢價。拼多多采用的是“商家直接對個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渠道體系,當然拼多多的審核門檻過低備受質疑,讓一些假冒偽劣或者不合規的產品進入平臺銷售。

3、打掉品牌溢價。 比如,在拼多多上一款名為“魅揚”的洗衣液,售價比品牌名氣更大的“藍月亮”便宜一半左右。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理解是因為魅揚的品質要比藍月亮差了一倍。實際上,我趕赴這家工廠總部調研,採用盲測進行多輪試驗,結論是“魅揚足可以媲美藍月亮”。 在同等品質或者品質接近的前提下,拼多多選擇了名氣更小的,放棄了名氣更大的產品,打掉了品牌溢價,讓利給消費者和商家,這就是拼多多成功的最核心原因。

另外,拼多多崛起的原因還包括強大的管理團隊以及融資能力。在營銷方面,拼多多贊助了一些大型綜藝節目,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廣告營銷,迅速打開了知名度。

當前正處中美貿易摩擦期,不少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股的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很難理解拼多多選擇在這時上市。

從本身的體量看,在中國未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中,拼多多的交易額幾乎數一數二(目前未上市且全年GMV超1000億的企業也只有美團、滴滴等少數企業,這些企業相繼傳出要上市)。 對於拼多多來說,上市可以幫助其獲取更多資金,獲得資本市場更多關注,同時倒逼公司合規化運營。

從目前看,這幾年拼多多瘋狂擴張和營銷,低價促銷,不但沒有取得盈利,應該還處在鉅額虧損階段,剛剛公佈的招股書也顯示了拼多多成立三年虧損13億。

當然,拼多多想進一步盈利完全可以,只是現階段對於它來說擴張顯然比盈利更重要。未來如果可以通過抽取商家傭金、廣告位、平臺入場費等這些方式來盈利,當然在進一步合規化運營的同時,也一定會開啟多元化盈利,比如開展創新金融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