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髓和玉的區別

玉髓是一種礦物,又名“石髓” ,玉髓其實是一種石英,SiO₂的隱晶質體的統稱,它是石英(隱晶質)的變種。它以乳房狀或鍾乳狀產出,常呈腎狀、鍾乳狀、葡萄狀等,具有蠟質光。玉髓形成於低溫和低壓條件下,出現在噴出巖的空洞、熱液脈、溫泉沉積物、碎屑沉積物及風化殼中。有的玉髓結核內會含有水和氣泡,非常有趣。它的物理性質與石英一樣。玉髓被人們當作寶石,主要用作首飾和工藝美術品的材料。玉髓與人們熟知的瑪瑙是同種礦物。有條帶狀構造的隱晶質石英就是瑪瑙,沒有條帶狀構造、顏色均一的隱晶質石英就是玉髓。

玉髓和玉的區別

​玉髓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玉石品種之一。

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作為飾物出現,以後歷代綿綿不絕。

玉髓和玉的區別

主要化學成分:SiO₂ ;可含有鐵(Fe) 、鋁(Al) 、鈦(Ti) 、錳( Mn) 、 釩(V) 等元素。 結晶狀態:隱晶質集合體,呈緻密塊狀,也可呈球粒狀、放射狀或細微纖維狀集合體。

常見的主要顏色:以透明至白色較普遍。也有極少數顏色鮮亮質地通透的品種。

其餘的比如紅,綠,藍,紫等也都有少數產出,但是因為此類顏色的寶石品種較多。

種類

紅玉髓

玉髓和玉的區別

紅玉髓的傳說

幾乎在每一個偉大的文明中都可以發現紅玉髓的影子。從烏爾文明(聖經時代以前美索不達米亞的首都)到拿破崙時代(他曾經在埃及征戰凱旋時就帶回了一顆碩大的八邊紅玉髓)再到藏傳佛教文明,紅玉髓都以其在藥用、精神和創世上蘊含的優秀品質而得以留存在。

紅玉髓是一種宗教色彩濃郁的寶石。埃及女神伊希斯晚年

的長壽之神就是紅玉髓。

古希臘和羅馬人將紅玉髓用作陰雕(凹雕)圖章戒指,古羅馬人還象徵性地寓深色紅玉髓是男人,淡色紅玉髓為女人。

阿拉伯帝國的穆罕默德的玉璽就是一枚銀環鑲邊的陰雕紅玉髓。

時至今日,中國佛教、印度佛教以及藏傳佛教都對玉髓的魔力深信不疑,還傳襲 著古埃及的傳統,將紅玉髓與綠松石和天青石擺放在一起,以增強自己的法力。

紅玉髓的功效

紅玉髓對人體有益是經過科學論證的。經物理科學研究發現,紅玉髄原子排列組合結構及振動頻率可以增加人體磁場及心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活化細胞組織,調理改善虛。

藍玉髓

藍玉髓,是被作為裝飾品廣泛使用的彩色寶石,據說品質最高的藍玉髓發現於古希臘人的卡爾西登,因此得名。

和其他彩色寶石一樣,藍玉髓有著自己獨特的象徵意義,人們認為藍玉髓能夠賦予佩戴者柔和之心,幫助調節心情。象徵信任和仁愛的藍玉髓,能夠幫助佩戴者培養寬容之心,能夠幫助佩戴者塑造健全的人格,幫助佩戴豁達的個性,幫助加強人際關係和佩戴者的交際能力,同時還能幫助佩戴者消除煩躁不安情緒,去除偏見。

在古羅馬,藍玉髓被認為是祈雨之石,各種祭天儀式中都少不了藍玉髓的身影。而古人也相信守護植物的月神狄安娜喜歡藍玉髓這種彩色寶石,能夠幫助避免大旱。

血玉髓

血玉髓就是血石,是傳說中擁有基督教血之傳說的神聖之石。血玉髓是深綠色中帶有紅色斑點的石頭,這些紅色斑點看上去特別像血滴,所以取名為“血石”。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綠色是自然的顏色,有著天地的力量,也認為紅色是吉祥的顏色,能夠驅散妖魔鬼怪。所以古時候人們認為佩戴血玉髓能夠起到守護作用,能夠保佑佩戴者的平安,所以血玉髓被認為是擁有絕對力量的寶石。傳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受苦受難的時候,他的血滴落到十字架下的碧玉上,這些碧玉就是血玉髓。

綠玉髓

綠玉髓,清爽的翠綠色中帶著點點黃色,常常讓人們想起“在金子中誕生的寶石”。色澤和外表特別像翡翠,受到眾人的青睞。

綠玉髓像植物一樣生機勃勃的綠色是能夠給人看到希望的綠色,清新柔和,平靜的外表下具有強大的力量。佩戴綠玉髓能夠幫助穩定佩戴者的情緒,還能夠幫助緩解焦慮、憤怒、緊張,能夠激發佩戴者的潛能,同時還能夠增強佩戴者肝臟的解毒功能。

黃玉髓

黃玉髓,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玉髓顏色,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金色透明的金水菩提了。金色代表著財富幸運,因此比較惹商務,白領,商人的喜愛。

黑玉髓

黑玉髓,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玉髓顏色,因為形成的溫度相對較低,所以內部含有大量其他的礦物元素。黑玉髓因鐵,鉀,硒化合物較多因而顏色成紫黑色,深黑色等。

因為有多數人把瑪瑙和玉髓混為一體,在這裡順便介紹下關於瑪瑙的基礎知識。

雖然瑪瑙大都具有塊體大顏色豐富的特點,但是因透度不是很好所以一般只能作為一般的手鐲或工藝雕刻原料使用。下面將結圖片對瑪瑙做一個大概的闡述。瑪瑙呈同心層狀和規則的條帶狀,可分為纏絲瑪瑙、條紋瑪瑙、苔紋瑪瑙、火瑪瑙、縞瑪瑙。

玉髓和玉的區別

​雖然玉髓與瑪瑙的構成物質同屬於石英(主要是二氧化硅)但是也有很明顯的區別的。因為形成的條件不同,所以內部結構也大有區別。玉髓屬於含水石英的隱性晶體,這一點與水晶更為接近,但是瑪瑙卻是脫水二氧化硅的膠凝體。所以玉髓的通透感極強,而瑪瑙與之相比就遜色得多。

玉髓和玉的區別

​玉是在世界(尤其是東亞)各地區受到廣泛歡迎的一個寶石的分類。通常被稱為玉的礦物主要為硬玉(也稱緬甸玉或翡翠,主要成分為NaAlSi2O6)和軟玉(透閃石、陽起石一類,因化學成分的不同而呈現各種顏色,種類較多,但主要成份均為Ca2(Mg, Fe)5Si8O22(OH)2)。廣義上的玉不僅包括硬玉和軟玉,也包括蛇紋石、青金石、瑪瑙、珊瑚、大理石及其他意義上的寶石。時至今日,東亞地區依然將玉視為一種深具文化特色的寶石之一。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約十幾億年),在塔里木古陸南緣,也就是今天崑崙山脈北緣所在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淺海地帶,那裡有大量的碳酸鹽沉積,其中含鎂質的白雲岩為成玉的主要物質來源之一。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紀,塔里木運動造成全區強烈的褶皺斷裂活動,從而最終形成了塔里木大陸。在廣泛的區域變質作用中,白雲岩變質為白雲石大理岩。此後,該地區的陸塊隆起,成為我國最早露出海面的陸地之一,其上也沒有原層沉積物覆蓋。在2億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殼運動發生了,被稱為“華力西運動”。華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陸的南緣,古陸塊的陸緣地塊和活動帶中間地塊中有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岩漿活動,沿斷裂帶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雲石大理岩。在侵入體頂部殘留的白雲石大理岩捕擄體或舌狀體與岩漿侵入體和熱液接觸交代後,形成透輝石化、鎂橄欖石化和透閃石化蝕變,成為成玉的物質條件之一。華力西晚期侵入體派生的淺成中酸性岩脈侵入到白雲石大理岩蝕變帶時,再次發生接觸交代作用,在適當的地質條件(300—350攝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壓應力)下,和闐玉最終形成。由於玉的種類繁雜,在礦物學、歷史學及考古學上各有不同的分類,以及中國對“石之美者”的理解,除礦物學外玉的分類不僅繁雜而模糊,其種類也隨之不勝枚舉。

玉髓和玉的區別

為解決這種分類混亂的情況,社會上曾提出過各種具體的分類方式,如將“玉”定義為礦物學的解釋,而將“玉石”作為包容蛇紋石、岫巖玉、藍田玉等其他傳統上被認為是玉的礦物歸類於此。或者將軟玉劃分出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軟玉依然是透閃石、陽起石等物質為主的礦物,而廣義上的軟玉則是文化傳統上所有被認為是玉的礦物集合。也有將軟玉只定義為新疆的和田玉,其它皆為“傳統玉材”,不一而足。

但準確而具有代表意義的分類除礦物學外上沒有一個明確的共識,《中國大百科全書》定義是將“玉”作為“玉石”的簡稱,而“玉”的分類以礦物學定義為準。

一塊尚未加工的藍田玉石。

因此,最廣義上的“玉”包括:

硬玉(翡翠)

軟玉(陽起石、透閃石)

軟玉(文化分類)

岫巖玉

藍田玉

青海玉

俄羅斯玉

新疆碧玉(天山碧玉)

和田玉

青白玉、羊脂玉

依照顏色劃分也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墨玉的分類方式。

獨山玉(南陽玉)

酒泉玉

漢白玉(大理石)

靈璧玉

貓眼石

綠松石

青金石

珊瑚

瑪瑙

其他寶石

硬玉

玉髓和玉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