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神祕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羣「不戴軍銜」的兵!

上高原、鑽深山,穿莽林、涉險灘,在火箭軍的序列裡,有一群鮮為人知的官兵,他們作為

“全軍唯一、軍種特色”,被上級譽為“流水的營盤,鐵打的兵”

他們常年分散流動在祖國數個省市縣裡,為共和國導彈事業默默奮鬥著,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為“倚天長劍”搭設視聽神經。

然而,更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個美譽的背後,他們付出的卻是不被常人所理解的艱辛和酸楚。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在執行任務時不戴軍銜,時常被駐地一些群眾誤認為是“假軍人”,面對質疑,他們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團隊精神贏得老鄉的信任,為新時代中國軍人樹立了良好形象。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接地測試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1

武器雖是鍬鎬,

擋不住作為軍人的自豪!

“入伍已兩載,不曾戴過銜,常服還沒穿,就到退伍年。”這首流傳在該部官兵口中的打油詩,是他們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中士彭亮在談及剛到連隊時的那段歲月至今記憶猶新。

來到連隊第四天,彭亮就跟著班長來到了一條鄉村小道旁。“今天的任務是人工開挖,現在開始分溝……”連長魯倫武現場給各班排分配任務,作為新兵,彭亮被特殊照顧:開挖3米纜溝,標準深度1.5米。看著班長分到了7米溝,彭亮暗暗慶幸:還好只有3米,應該沒問題。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彭亮撿起鍬鎬就揮動起來,不曾想,因為昨晚剛下過雨,泥土特別粘黏,所以他還沒挖幾下,就已經掄不動了。他失望地放下了手中的鍬,再轉頭看看班長李達,7米長的纜溝已經被挖到了齊腰的深度。

看到彭亮癱坐在地上,班長李達過來幫忙,總算在下工前完成了任務。彭亮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營區,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原本乾淨的迷彩沾滿汙漬,因為保密要求,臂章、胸標等標示符一個都沒戴,臉上、頭髮上還有泥漬與灰塵,活脫脫一個農民工。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幾天下來,彭亮感覺吃不消了,晚上給家裡打電話,就向母親抱怨在這裡的“遭遇”。一天下工後,他問班長李達:“班長,工地上這麼苦,穿個迷彩服還不能掛軍銜,整天渾身泥水,感覺一點都不像個當兵的,你咋還能堅持這麼久呢?”

李達笑著說:“工地上是辛苦,可沒有我們的默默奉獻,哪有導彈的順利騰飛。這身軍裝總是沾滿泥水,經常有人會把我們當成民工,有的人甚至直到退伍都沒穿過常服。但我們自己心裡清楚,是不是軍人不在於你穿什麼衣服,而在於你是否具備一名軍人的精神與素質,這滿身的汙漬就是我們軍人最好的榮譽!”

聽罷班長的話,彭亮久久的沉默了,他在日記本上寫道:我不會再為這身髒衣服感到丟人,它上面的每一滴汗水和汙漬都是我身為軍人的驕傲。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搬運材料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2

被懷疑的身份,

用真情換來群眾信任

2010年9月,該部鑽探連轉場至某工地擔負施工任務,可剛開工就遇到當地老百姓的阻撓,更有人說他們是假軍人,讓他們不要來糊弄村民。明明早已派人與當地政府部門協調過,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情況?

原來,鄉親們看到該連戰士經常扛著鍬鎬,穿著軍裝卻不戴軍銜,還乾的是挖溝搬石的活,就誤認為是假軍人。

找到“病根”後,連長段威豹一方面安排兩名四級軍士長帶領骨幹進村入戶,宣講相關政策法規;另一方面,組織官兵主動為村民做好事,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高空掛纜

9月下旬,村民們都在晾曬收穫的玉米、花生、大豆等農產品。一天晚飯過後,天氣突變,眼看著就要下雨,而附近幾戶村民晾曬的農產品因為面積較大,根本來不及收拾,如果淋了雨,這一年的收成就白費了。

該連指導員孫明強聞訊後,立即指派排長於建普帶領大家兵分幾路,幫助村民搶收糧食。收堆、裝袋、上車、入庫,天空已經降下了黑幕,大家在微弱的燈光下與時間賽跑。漸漸地,瓢潑大雨如期而至,但沒人多說一句話,手上的動作更加迅速,終於,村民的糧食收拾完畢。

第二天,村支書葛書記早早的帶著村委會幹部來到連隊。一見面,葛書記就激動的握著指導員孫明強的雙手:“感謝人民子弟兵,昨天晚上幫我們搶收糧食,要不然,我們農戶今年就慘了。”

指導員孫明強笑道:“沒事,人民軍隊為人民嘛,這都是我們該做的。”

葛書記坦誠的說道:“看你們平時也沒戴什麼標誌,還以為是假軍人呢。今天,看到你們過硬的作風,我相信你們就是真真正正的軍人。以後,我們一定堅決擁護國防施工。”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抗運標石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3

鑽山的歲月裡,

“三個特別”精神砥礪人生

上士徐春濤在連隊享有“一把刀”的美譽,因為他各項施工技術過硬,而且還是一班班長。2012年4月,他帶領施工小分隊奔赴西北某工地突擊節點任務,而此時他的妻子剛懷孕3個月。

由於任務需要,在戈壁灘工作4個月之後,他帶領一個班的人進駐到無人區。那裡方圓百餘公里沒有人煙、沒有植被、沒有水源、更沒有信號,只有一條土路可以讓官兵辨別方向。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鐵塔架網

由於沒有信號,通信基本靠吼,可一旦遇到沙塵暴,任何通信手段都無濟於事。吃飯的時候,大家就躲在車廂板上,所有人圍成一圈,但即使這樣還是無法避免風沙混到飯菜裡,常常是一口飯菜一嘴沙。由於沒有房屋,徐春濤帶領大家在戈壁灘搭建臨時帳篷,晚上常常蚊蟲肆虐,讓人無法入眠。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涵洞作業

條件如此艱苦,最難熬的卻不是施工強度,而是與家人斷絕了聯繫。算算日子,徐春濤的妻子已經快生了,不瞭解情況的他心裡很著急,但節點任務離不開他,等工程結束後已經到10月份了。

徐春濤歸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裡打電話,這時他才得知妻子已經住院待產。連隊立即給他辦理休假相關手續,當天就直奔市區趕火車,可還沒等他上車,女兒已經呱呱墜地。

揭秘神秘兵種:大山深處,有一群“不戴軍銜”的兵!

在該部,像徐春濤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也正是這群“不戴軍銜”的官兵,上高原、鬥嚴寒、闖戈壁、戰酷暑、鑽密林、趟海濱,用青春和熱血聯通了長纓巨龍的網絡神經。

無論施工環境如何艱苦,他們始終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團隊精神攻堅克難,完成了一項又一項急難險重任務,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精品工程,為共和國的導彈順利騰空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