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皆匠心,作品驚艷巴黎時裝周!這兩位帶著廣繡走向世界

小禺兒 番禺臺

上週二,50集大型文化紀錄片集

《記憶番禺》首播!把番禺那些著名的或不為人所知的故事,以4K拍攝技術、超高清標準呈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記憶番禺》第一期節目大家都看了嗎?從番禺臺後臺的留言來看,大家對第一期節目還是挺滿意的,特別是本地人都很熟悉的番禺賓館,原來還有這麼多故事!

明天,番禺綜合頻道將播放《記憶番禺》第二集節目,這一期節目講的是什麼呢?小禺兒帶你來先睹為快!

廣繡

一針一線皆匠心,作品驚豔巴黎時裝週!這兩位帶著廣繡走向世界

傳承:從番禺到巴黎

廣繡,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有2000多年的歷史,與潮繡合稱“粵繡”,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早在公元二世紀,東漢桓帝時期,古羅馬帝國的商船第一次經地中海、紅海,循海路駛達番禺,開闢了廣州與亞洲、非洲、歐洲相連的海上航道,此後,中國生產的絲綢就沿著這條海路遠銷世界各國,正是有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廣繡工藝漸漸在番禺一帶興旺起來。

今年2月,一件繡有廣繡圖案的時裝在巴黎的服裝展覽會上,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而這件時裝上的廣繡圖案,出自於廣州番禺人——梁雪珍之手。

一針一線皆匠心,作品驚豔巴黎時裝週!這兩位帶著廣繡走向世界

梁雪珍痴迷於廣繡,潛心研究廣繡的技藝,她對傳統廣繡加以創新和發展,自創了一套特別的針法,先用鋪針,再用2—3種不同色線“繞眼圈”的做法,從而將刺繡作品做出更加精細逼真的效果。

番禺一家服裝公司的設計師發現到廣繡的獨特之處,於是找到梁雪珍老師,希望將廣繡時裝結合,帶出國門,走進巴黎,參加時裝展。

一針一線皆匠心,作品驚豔巴黎時裝週!這兩位帶著廣繡走向世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以純手工製作的廣繡,漸漸被機械化生產的商品代替,呈日漸息萎的趨勢。為了推廣和宣傳廣繡,廣繡傳承人梁雪珍,到各地講學、參展、現場演示,為的是讓更多的人認識廣繡,喜歡廣繡。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梁雪珍的廣繡個人成就展在小谷圍新村活動中心舉行,在展覽現場可以看到,有不少小朋友前來學習廣繡工藝。就想像梁雪珍老師說的,現先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廣繡的種子,將來廣繡才能從他們這一代人身上得以生根發芽。

創新:闖過廣繡人物頭像“禁區”

廣繡真正實現跨時代意義的創新,是在番禺南村的陳少芳的作品上呈現的。

一針一線皆匠心,作品驚豔巴黎時裝週!這兩位帶著廣繡走向世界

這一幅廣繡作品叫做《晨曦》,獲得了1982年全國工藝品百花賽金獎,也確立了廣繡在全國的重要地位。

一針一線皆匠心,作品驚豔巴黎時裝週!這兩位帶著廣繡走向世界

(資料圖)

在這一幅廣繡作品上,陳少芳大膽將傳統只能繡繡巴掌大小的孔雀的顏色,發展到可以秀出1米多大的孔雀,創新出“扭花絲繡法”,結合廣繡慣用的強調與誇張的用色手法,拉大色距,形成富麗堂皇的色彩,讓廣繡工藝製作出來的孔雀效果比真孔雀還要漂亮。

正是《晨曦》的成功,讓陳少芳明白,傳統的手工藝更是要繼續攀登,尋求更多的突破。

一針一線皆匠心,作品驚豔巴黎時裝週!這兩位帶著廣繡走向世界

為開拓廣繡技術和市場,陳少芳放下傳統制作的思想包袱,大膽創新。攻下了人物肖像刺繡的這一難關。她前後試繡經歷了三年,終於琢磨出名畫《蒙娜麗莎》“微”笑的特點,闖過廣繡人物頭像禁區。

退休後,陳少芳與家人一起投入廣繡的工作。在政府的幫助下,陳少芳工作室在南村文體中心成立,給廣繡帶來更大更廣的發展空間和市場。

如今,陳少芳已81歲高齡,而她所帶領的第三代傳承人也開始嶄露頭角。在傳承廣繡的道路上,他們也在不斷地摸索前行,力求讓古老的藝術,綻放出新的生命力。

機遇:廣繡中看出番禺人的態度

一根細針,在普通人手中只能縫補,而在大師的手中,則是一支可以描繪斑斕畫卷的畫筆。廣繡作為針尖上的藝術,既有先祖圖騰崇拜的基因,還承載著對當下美好生活的祝願。

廣繡的一針一線,既是彼此的牽連,又是互相擁簇,透過廣繡針尖上的功夫,看到的是番禺人刻苦耐勞、包容創新的態度。

一針一線皆匠心,作品驚豔巴黎時裝週!這兩位帶著廣繡走向世界

今天,在番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廣繡又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機遇,以陳少芳為首的廣繡藝人,以番禺為平臺,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領下,在新時代的春風裡,必將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播放預告

每週二的13:00、18:00 、23:33這三個時段,《記憶番禺》將番禺綜合頻道準時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