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山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之生态文明建设篇

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山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之生态文明建设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一年来,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从3700万山西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省上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铁腕治污再加力,绿色发展乘东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环保制度建设,以环保升级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在美丽山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迎来了一场真正的洗礼。

将铁腕治污铁到底,以超常举措彻底打破阻碍绿色发展的坛坛罐罐

不破不立,只有彻底打破落后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形态才会随之确立。面对生态文明的时代课题,山西的回答是: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

比认真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领导包案、高位推动,无疑是山西环境治理的一大特色。

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山西,为加强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我省成立了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领导机构。省委、省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各市领导奋力争先,亲力亲为,立行立改。省委书记骆惠宁多次深入基层现场检查,并亲自领办太原市黑臭水体治理、太原市“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两项环保重点工作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太原市晋祠宾馆污水排放农田等3项事项。省长楼阳生亲自领办了临汾市区规划区内清洁供暖工程、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生活污水处理两项环保重点工作和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霍州市58户副食品加工燃煤替代等3项事项。

由于集生态脆弱和增长粗放于一体,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可谓任重道远,任何一点成绩的背后往往是巨大付出和超常举措。

根据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下半年,省委政法委、省环保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开展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专项行动,开启了在全省范围环保与司法联合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大幕。

201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环保督察,率先实现对各市环保督察全覆盖,率先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一年来,是我省环境治理措施最严、力度最大的时期,是近年来查办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法企业案件最多的一年。全省查处四类典型环境违法案件1851件,是2016年的2.15倍,查处案件同比增长79%。特别是去年10月份以来,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完成113万户“煤改电”“煤改气”,2017年淘汰燃煤锅炉1.1万台。同时,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2017年底,单机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任务要求。不断加大“散乱污”企业排查力度,全省共排查“散乱污”企业8155家,其中列入淘汰范围的7400多家已全面取缔。

制度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大环保格局初步形成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关系党的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和大同市一样,今日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治污先治吏,督企先督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是我省环境保护机制体系建设的一项突破。由过去环保部门开展督促、检查,转变为上级党委、政府对下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进行督察,使环保督察对象、督察层面、督察内容发生根本变化,从制度层面上为环保“一票否决制”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晋中市完善环保、公安联合执法和典型案件移送司法机制、监控处置机制,成立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指挥中心,实现监管信息化、智能化。长治市发放了全国第一张排污许可证。吕梁市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领办突出环境问题工作制度》等38项制度文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乡镇的环保职责。

目前,我省正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已经形成《山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征求意见稿)》。同时,着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将太原、阳泉、长治、晋城4市纳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将晋中、吕梁、临汾、运城纳入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并积极探索建立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吕梁、晋中部分市县的太原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

以环保升级倒逼产业升级,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的底色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太钢所在地曾是太原污染最重的地区,近年来,企业在环保规划上坚持高于国家环保标准,从而实现了钢厂与城市的价值趋同。以前由于生产污染严重,烟尘废气让小区居民苦不堪言,现在的太钢已建设成一个公园式企业,当地居民深感天蓝了、水清了,烦恼也烟消云散了。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

2017年,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37%,超额完成年度下降3.2%的目标任务。太钢、广灵金隅、朔州润臻、孝义盛世富源4家企业获批绿色制造示范,孝义金晖兆隆可降解聚酯塑料产品列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绿色技术与高新产品研发不断推广,以环保升级倒逼产业升级初见成效。2017年12月,我省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开发区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在转变发展观的同时,右玉精神在我省不断弘扬,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汾河流域“七河”生态修复工程、太行吕梁“两山”保护修复工程、59个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扎实推进。2017年,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3万亩,23个矿山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完成营造林419万亩,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58个贫困县承担退耕还林任务,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统计数字显示,从去年10月1日至今年3月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期间,全省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同比下17.2%和48.7%,大气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实行饮用水、地下水、流域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建设175项水污染防治工程,四级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基本建立,所有县级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一级A排放标准。

今日三晋大地,塞外“大同蓝”,晋南花果香,太行山水壮,吕梁添绿装,那个“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美丽山西正大步走来。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山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之生态文明建设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