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八仙,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即劉鐵柺、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性情與百姓較為接近。2008年由郭晉安、賈青、何中華、康華、郭羨妮、施羽、吳岱融等聯袂主演的《八仙全傳之八仙過海》被搬上銀幕,收視率高漲不下!該劇講述北宋建隆年間,東海一帶瘟疫肆虐,八仙中的漢鍾離和鐵柺為解救百姓,前往東海之東的藥島採藥,受到花龍太子阻撓,雙方大打出手,花龍太子被傷。東海龍王告上天庭,因不滿玉帝裁決,誓言封鎖東海,不論仙凡兩界,無人可達藥島採藥。太白金星概言只有八仙俱全,方能安然過海,玉帝遂遣漢鍾離和鐵柺李兩仙下凡,找尋尚未成仙的其餘六仙,合八仙之力,渡過東海,採藥以濟蒼生的故事。

鐵柺李,亦稱李鐵柺。李鐵柺,相傳名叫李凝陽,或名洪水,小字拐兒,自號李孔目。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遊時因其肉身誤為徒弟火化,遊魂無所依歸,乃附一餓死者的屍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並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稱"鐵柺李"。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漢鍾離,原複姓鍾離,名權,字雲房,後改名為覺,燕臺人,字寂道,號和穀子,又號正陽子。相傳誕生時,異光數丈,狀若烈火。因受鐵柺李的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其兄簡同日昇天,度呂洞賓而去。有關其神仙傳說,起於五代、北宋。《宣和書譜》卷十九:"神仙鍾離先生名權,不知何時人。而間出接物,自謂生於漢。呂洞賓於先生執弟子禮。"後遂稱"漢鍾離"而不名。鍾離權逭雙髽髻以傳道,手搖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風。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果老是八仙中年邁的仙翁,名“張果”,因為八仙中年事最高,人們尊稱其為“張果老”。張果老,道教稱為果老仙師,由唐代道士張果演化而來。據說唐太宗、唐高宗曾派使者召他入宮,均被他拒絕。到了武則天時期,不得已奉詔出山,走到半路假裝死去又未去成,到了唐玄宗時期,玄宗派遣使者終於將他請到了宮內,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賜名“通玄先生”。後來,玄宗準備將他的女兒許配給他,他唱道:“媳婦得公平,平地生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最終也沒同意這門親事,懇辭還山,走到半路,死於衡山蒲武縣。弟子說他羽化成仙,唐玄宗下令在當地建棲霞觀以祭祀。民間傳說他常揹負一個道情筒,倒騎白驢,雲遊四方,宣唱道情,勸化度人。後來民間的名言“騎驢看唱本”就源於此。他所乘的白驢,日行萬里,夜間摺疊如紙,放在箱子裡。白天騎的時候,口中含水噴灑一下,就又還原成真驢。後人題詩:“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普遍的說法,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侄子(有說侄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仙傳拾遺》等書都有關於他的介紹。一稱是韓愈侄孫,歷史上韓愈確有一個叫韓湘的侄孫曾官大理丞。韓愈曾有《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他成仙的傳說,最早見於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書中稱韓愈有一年少遠房子侄,為人輕狂不羈,不喜讀書,韓愈曾責怪他,他卻能在七日之內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變顏色,並且每朵上邊還有“雲橫秦嶺家何在……”的詩句,韓愈驚奇萬分。還有說韓湘子是韓愈外甥,其事蹟和《酉陽雜俎》所言大同小異,韓湘子其人物原型為韓愈的族侄,五代時即被仙化。

傳說

八仙中的斯文公子,形象是一位手持長笛的英俊少年。韓湘子,本名韓湘,是唐代大文學家刑部侍郎韓愈的侄子。傳說,漢丞相安撫有一女兒,名叫靈靈,才貌雙全。已許配韓湘。但是漢帝想把她婚配與皇侄,安撫堅決不同意。漢帝大怒,將韓湘罷官發配。靈靈悲鬱而死,韓湘投生為白鶴,白鶴受鍾離權和呂洞賓的點化,又投生為昌黎縣韓會之子,乳名湘子,幼年喪父,由叔父韓愈撫養。長大後又得鍾、呂二仙傳授修行之術。韓愈極力反對,訓斥他。韓湘子因此而出家,隱居於終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為八仙之列。後來,韓湘子屢次化形,度化他的叔叔韓愈,但韓愈多次不悟。後來,韓愈被降官到了潮陽,路經藍關,雪擁不前,凍埋雪中。湘子趕來相救,並指點度化。韓愈最終感悟,也修道成仙。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呂洞賓,姓呂名巖,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為北五祖之一,又稱“呂祖”。呂洞賓成仙得道之前,原是個讀書人。他的好友中有個同鄉叫苟杳。苟杳的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但為人忠厚,是一個老誠君子,讀書又很勤奮,呂洞賓很賞識他,與他結拜為金蘭兄弟,並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刻苦讀書,以後能有個出頭之日。一天,呂洞賓家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想把妹妹許配給苟杳。呂洞賓深怕苟杳貪戀床第之歡誤了錦繡前程,連忙推託。沒料到,苟杳本人聽說林家小姐貌美,執意要應允這門親事。呂洞賓思索良久同意了,並對苟杳說:“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不阻攔,不過成親之後,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聽了大吃一驚,但寄人籬下,怎能不低頭,再說,婚禮的一切花費都得仰仗呂家,誰讓自己一貧如洗呢?思前想後,還是咬咬牙答應了。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跑前跑後張羅一切,而苟杳卻沒臉見人,乾脆躲到一邊。到了晚上,送走了賓客,呂洞賓進了洞房,只見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呂洞賓不去掀那紅蓋頭,也不說話,只管坐在燈下埋頭讀書。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可可苦壞了林小姐。回頭再說苟杳,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低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一連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顧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得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起頭來一看,更是驚詫莫名:怎麼丈夫換了個人?半天功夫,夫妻倆才恍然大悟。苟杳雙腳一跺,仰天大笑:“原來哥哥怕我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我啊!”林小姐也是心中歡喜,對呂洞賓充滿了敬意。夫妻倆都說:呂兄此恩,將來一定要報答。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而去。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財化為灰燼。呂洞賓和妻小隻好在殘磚破瓦搭就的茅屋裡寄身,日子過得是夠難的。

呂洞賓只好出門去找苟杳幫忙,一路上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苟杳府。苟杳對呂洞賓家遭大火非常同情,熱情接待了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呂洞賓一住幾個月,一點銀子也沒拿到。呂洞賓仰天長嘆:“人情薄如紙,一闊臉就變,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一氣之下,不辭而別。回到家鄉,呂洞賓老遠就見自家的破茅屋換成了新瓦房,大為詫異:自己遠離,子幼妻弱,怎能大興土木?乃至走近家門,更是驚得三魂走了兩魄:大門兩旁竟貼了白紙。家裡死了人?他慌忙進屋,見屋裡停著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她為哪個戴孝?輕輕叫一聲:“娘子。”娘子回頭一看,驚恐萬狀,顫顫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還是鬼?”呂洞賓更覺詫異:“娘子怎出此言?我好好地回來了,如何是鬼?”娘子端詳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呂洞賓回來了,說:“哎呀!當真嚇死我了!這不會是在夢中吧。”

原來,呂洞賓離家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了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幫人抬來一口棺材,說是呂洞賓在苟杳家病死了。妻子一聽,天塌地陷,哭得死去活來。今天正哭著,不想呂洞賓竟回來了。呂洞賓心下明白:都是苟杳玩的把戲。他操起一把利斧,狠劈棺材,“咔嚓”一聲,棺材劈開了,裡面竟全是金銀財寶,還有一封信。呂洞賓展開信讀到:“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呂洞賓如夢初醒,苦笑一聲:“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從此,呂、苟兩家倍加親熱。這就是俗話常說的“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因為“苟杳”與“狗咬”同音,傳來傳去竟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後來呂洞賓被鍾離權點化成仙,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濃的一個,瀟灑、風趣,為民除暴安良、斬妖除怪,還好酒好色。民間將其塑造成手持寶劍,解救人間苦難的遊俠形象。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孃”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遊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採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採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正好是二孃採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孃從何處採來這眾多山果,便認為二孃即為循州山寺採果之仙女,從此二孃遠近聞名,她也藉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生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隻仙桃,從此不飢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途中離去。一說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蹟,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可見她不過是一位精於占卜的民間女巫。傳說 八仙唯一的女仙,據說原名何秀姑,生於唐武則天時期,出生時紫雲繞室,頭頂上有六道毫光。從小智慧敏捷,聰敏過人。15歲時,夢見神人教她食雲母粉,於是輕身如飛,往來於山頂之間,每天早上外出,晚上採山果孝敬母親。後來辟穀,言語異常,武則天聽說後,派使者召請,中途不知方向,有人說在唐中宗時八月初八飛天。還有一種說法是,何仙姑13歲時入山,遇仙人呂洞賓,呂賜其一桃,吃了以後不飢不餓,並能預知禍福之事,頗為靈驗。村裡的人奉為神明,專門建樓供其居住,後來呂洞賓度其成仙。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八仙中 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和。平時他手持三尺有餘的大拍板,一邊打著竹板,一邊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觸景而生,不 僅令世人覺得高深莫測,而且頗具仙意。其一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波,暮 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他行為癲狂,有人施錢給他,他大都送給貧苦人,藍采和居無定處,四海為家。這個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 湖流浪漢,僅由於他的行為癲狂,又好賙濟窮人,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而被神化成仙。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國舅,出現的時間最晚,流傳的仙話也較少。其身世,說法大同小異,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關。《宋史》有傳,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孫,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曉音律,喜愛作詩,封濟陽郡王,身歷數朝而一帆風順,年七十二而壽終。《神仙通鑑》雲:曹國舅天性純善,不喜富貴,卻慕戀於仙道,其弟則驕縱不法,恃勢妄為,曹國舅對其惡行深以為恥,遂入山修煉,遇鍾離權、呂洞賓而收他為徒,很快曹國舅修成仙道。《東遊記》中所述曹國舅與上略同。傳說 這位神仙的形象是頭戴紗帽,身穿紅袍官服,手持陰陽板(玉板),與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傳說他是宋朝的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長弟,名景休。他天資淳善,志在清虛,不慕虛榮,不喜富貴。後來因為他的弟弟驕縱不守法,殘害人命。曹國舅深以為恥,於是隱跡山岩,穿戴平民的衣帽,但精心思考的是玄妙深奧的道理,過了10多天也不吃,有一天,他遇到了鍾離權和呂洞賓兩位仙人,他們問:“聽說你在休養,所養的是什麼呢?”答道:“養道。”仙人又問:“道在哪裡?”曹國舅舉手指天。二仙又問:“天在哪裡?”曹國舅用手指心胸。二位仙人笑著說:“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經頓悟道之真義了。”於是傳授他還真秘術,點化指引他入了仙人的團隊。還有一種說法,說他出家時皇帝賜他一塊金牌,後來過黃河時沒有船費,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呂洞賓,與他一起同遊,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這便是民間流傳的一些故事,各位也就當個故事看看就好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八仙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