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羡慕日本,中国其实根本不需要搞好足球

在阶级相对固化的社会环境里,体育是一个家庭可以快速打穿社会阶层的法宝,能够把自身天赋运用到极致的方式。

日本队用一场精彩的失利,又唤起了一次国人的朋友圈转发热潮。反正我朋友圈里,不管看不看足球的人,几乎都转发了那条日本球迷收拾看台、日本队把房间收拾干干净净并且留言谢谢的文章。

不用羡慕日本,中国其实根本不需要搞好足球

另一股热潮,来自解读日本足球为什么会发展如此之快,1998年至今20年,就成为了亚洲巅峰。而我们呢?1985年邓小平说出了“足球从娃娃抓起”,到现在30多年了,中国足球不进反退,从亚洲一流,变成了亚洲二流。

不用羡慕日本,中国其实根本不需要搞好足球

从根本来说,中国的社会环境,大部分人都不需要足球,也根本不需要搞好足球。

足球,乃至所有的体育项目,在青少年这个领域,本质上是教育行业。我问过身边很多感叹足球搞不好,甚至为了中国足球写过很多文章的朋友,他们会不会送自己的孩子学足球,或者选一个体育项目从事。大部分的答案都是:NO!原因是,从事体育太苦了,也太难了。

不用羡慕日本,中国其实根本不需要搞好足球

我们的家长愿意花掉全家几代人的积蓄,也要拼一个学区房。再不济,也要选择好一点的学校。单单这一项,已经在教育上花费掉大部分的财力和精力了,根本不可能去搞什么足球。好学校旁边的房子,要比好球场旁边的贵得多。

足球从娃娃抓起,但抓娃娃的主角是家长,不是足协、也不是政府能说了算的。中国的家长不需要搞好足球,那足球就搞不好。

全世界的职业体育,和其他教育其实是一样的——通过教育改变孩子人生道路。有一点我们非常忽视,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阶级固化相对比中国更严重一些,优质的基础教育非常昂贵,甚至没有办法进入。

如果詹姆斯按照大部分美国黑人的路线,读一个普及教育的学校,也许没到高中毕业,他就要出来打工,成为一个优秀的体力劳动者,绝对是搬货第一名。比如现在巴西队的热苏斯,没有体育的话,他就是一个油漆工人。

不用羡慕日本,中国其实根本不需要搞好足球

在阶级相对固化的社会环境里,体育是一个家庭可以快速打穿社会阶层的法宝,能够把自身天赋运用到极致的方式。

虽然中国教育资源也不均衡,但相对来说在同一个地区,也许全世界也没有中国做到如此的相对公平。尽管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但通过教育改变人生的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容易、成本最低的路径,虽然效果并不容易评估。

很多有超级运动天赋的孩子,家长依然会选择走学校路线。这和中国过去30年封闭式的体育训练走歪了道路也有关系,但总体来说,对于中国的家长给孩子选择教育路线时,他们有太多选择,大部分人都不会考虑体育。

我们是社会环境过去20年都在高速发展期,上不了学,可以做点小生意。在生存路径上,大部分中国人其实不太需要体育这条路。

在没有市场化之前,中国有非常完备的地方体校、省市级体校,一直到专业队、国家队的输送体系,有上万家体校在培养后备人才。这个举措,给了很多地方穷苦家庭一个出路,孩子到了体校就不用管吃喝了,由国家来管。

不用羡慕日本,中国其实根本不需要搞好足球

到了职业化之后,大部分体校都砍掉了足球、篮球这样的团队项目,所以我们从上万家公益的培养机构,变成了只有几十个俱乐部后备队在培养。这就是为什么,职业联赛走的越好,我们反而看不到优质本土球员的诞生,我们培养的本土球员越来越平庸。

中国并不是搞不好足球,如果整个社会对体育教育,乃至以后体育行业就业有需求,中国足球会快速成长。

就目前而言,中国根本不需要搞好足球。大部分人的忧虑,也就是朋友圈转发一下,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