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丨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

近期高考志願填報愁壞了各位家長和考生,再加上今年一些省份考生數字上升、批次合併,新高考改革等因素,讓家長和考生在志願填報上無從下手,每到志願填報季節,都會接到大量的家長考生的諮詢,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要選什麼專業?這樣問如果是學生還可以理解,要是家長那隻能說明家長真的沒做功課,所以我們不得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今天,英才君特意請來立思辰·百年英才高考升學規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史寶敏老師,來和考生家長聊聊這個問題。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書中提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我喜歡加上一句:只有理解八大認知,你的人生才能你做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6月21日在成都表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學生要回歸常識,就是學生要刻苦讀書學習。這不由得讓我們深思,學生為什麼要上大學,去讀大學只為快樂嗎?如果學生沒有想好,家長是否深思過?

專家解讀丨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

前幾年朋友家小孩,高考剛過一本線,非得要報考金融專業,追求熱門專業。理由是以後想到投行工作,家長還非常支持!其實這是認知水平的問題。投行是金融界頂級行業,985的畢業生想進去都難如登天,是這麼容易進去的麼?如果家裡有親戚是投行高管,可以幫忙內推,如果不是呢?結果是畢業求職四處碰壁,最後當了名會計,三線城市月薪3000多,很是鬱悶。

很多人看到社會上的精英們曾經讀的什麼專業,就想模仿別人的路徑,毫不考慮自己的能力水平,這是極不可取的。

另一位小孩去年高考,成績剛過重點線,堅持要報考企業管理專業,理由是以後要進500強當高管。志向是很遠大,我卻替他憂慮。大企業高管都是精英出身;而小企業高層一般都是富二代接班,誰需要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孩子來幫忙管呢?這位小孩尚未畢業,但可以預見,理想很難實現,孩子只知道管理專業跟“高管”都有一個”管”字,卻不知道“被人管”也有一個“管”字。其實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壞就壞在根據專業字面名稱臆想出路,建議多瞭解一些行業現狀。

另一位男同學,高中成績較高,高考發揮失利,剛超過一本線,可以報考重點冷門專業,也可以報考二本熱門專業。這孩子自尊心比較強,為了讀重點專業,最後報考了哲學......我只能一聲嘆息!期盼他繼續深造,興許將來能成為一代大家!

讀大學是為了有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這樣說也許很現實,但是這也是結果導向,所以專業選擇不能只看專業檔次,而要重點考慮將來的就業形勢,除非你有深造為一代大家的志向。

志願填報不可任由孩子做主,家長應跟孩子多溝通,充分了解各專業發展前景和發展路徑,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再行定奪。

所以還是不得不告訴家長們,現在開始準備,為孩子未來規劃升學志願,

第一、必備一套資料:各省的高考志願填報手冊(瞭解政策和往年數據)、招生計劃、招生章程、分數分段統計表(也就是你的排名啦~)。

專家解讀丨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

第二、明確個人專業規劃:1、學生做一份職業測評,大膽的認識那個真正的自己;2、分析專業一定不能忽略未來職業;3、家庭能給你未來就業打通渠道,如果不是你很不適合,你就欣然接受吧同學,再說了少奮鬥十年的事誰不願意呢?

專家解讀丨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

第三、地域、院校和專業千萬別糾結,這三個沒有所謂的哪一個必須優先考慮,主要看個人實際情況,舉例吧:北大的歷史和你省份某某大學的歷史就不一樣嗎?知識層面上都來源與一個教材體系,這樣理解了吧,這時候的院校光環很重要了吧!工科類可就另當別論啦!這下能自己領悟了吧!當然還有經濟好的地區就業機會就多,這也不能忽略哦。

專家解讀丨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

第四、這下開始要做方案了吧,重點來了......拿出一分一段表往前一年轉化自己對應的分數,然後按這個分數(衝的)往下排院校,記住衝穩保的原則。

專家解讀丨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

第五、關於專業調劑問題,要看對專業的執著度,如果沒有明確的專業方向,記得一定要服從調劑,這樣對於大多數院校來說,可以降低退檔的風險;如果已經明確適合的專業方向,在選擇服從調劑時就要小心因為分數不足而無法去學屬於自己的專業了,另外看好招生章程解讀高校錄取規則(分數優先、專業優先、分數級差),專業順序用心排序吧。

專家解讀丨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

只能說這麼多了,只要家長學生多做功課,多用心、多諮詢專業老師,你的志願你做主。

專家解讀丨志願填報誰做主?決定權真的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