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念高密三中的青蔥歲月

回念高密三中的青蔥歲月

(本文圖片採自網絡)

昨夜連綿的雨,一聲聲,一更更,雖是點滴撩人好夢難成,可那些嘈嘈切切、熟悉而又羞澀的風雨聲,卻為我掀起無限情懷。透過盪漾在心頭的那片含情漣漪,我能望到高密三中校園裡那棵香風流瀑的紫藤,能觸摸到了綿軟多情的五龍河水,更能聽到鄰桌女孩最美的讀書聲。沉醉在那些年的青蔥歲月裡,惱恨盡銷,唯有夜夜好夢留人長睡。

依然記得那個1992年的初秋,第一次長時間的離別家鄉,來到柴溝這座陌生的小鎮。望不到蔥蘢的巴山,聽不到故鄉的傳說,也聞不到濰河的魚蝦香,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課桌,就連窗外的雲朵也是那麼生疏。那時候,想家,是同學們共同的念想。是同樣可愛靦腆的同學送來一張張笑臉,是地理圖冊上的山河湖海喚醒了昨日的激情,是溫和的歷史老師帶來了波瀾壯闊的故事。再望一望藍天白雲,再聽一聽秋風秋雨,柴溝小鎮已與故鄉注溝變得並不那麼遙遠。

緊張的學習生活日復一日進行著,帶著朦朧跑上操場,披著霞光去晨讀,放下英語課本,政治老師又來回穿梭。下課鈴終於響起來了,幾個冒著騰騰熱氣的鐵皮桶,一排排掉釉張口的茶缸,成了每個教室前每天餐前不變的風景。聞不到小米香,更聞不到雞蛋麵包的味道,兩個帶著麩皮的饅頭,幾塊從家鄉帶來的鹹菜,已是最美的早餐。

回念高密三中的青蔥歲月

陽光從地理老師畫得標緻逼真的中國地圖上緩緩升起,又從幾何老師的函數拋物線上緩緩降落,我能望到烏蘇里江的帆船,卻討厭抽象的幾何線條。課桌上的書籍越摞越高,桌凳裡的考試卷子越塞越緊。疲倦了,偶爾看看窗外的青草飛鳥,想家的感覺不知不覺的化作了試卷上的小孩頭像、臆造的山脈,不止一次被那位怒目常瞪的班主任老師敲頭警告。

終於盼到回家了,看看自行車胎氣兒是否充足,來不及擦掉自行車座上的塵土,瘋一樣的竄出校園。離家還有三十里路,約上同村的發小作勝和鄰村的同學,一窩蜂轉向青齊公路。一路向西,家鄉就在濰水河畔。跨過窄窄的五龍河,柴溝小鎮的樓閣漸漸模糊。公路邊是一眼望不邊的青紗帳,他們聽不懂我們這些淘氣大孩子的吶喊,只有那些受驚嚇的灰雀,在夕陽中亂竄。

回到家鄉的村落,第一時間是看望久病的祖母。每一次回鄉,病重的她總是塞給我幾個雞蛋,每一次離別,她都大哭一場。而母親早已算好了我回家的日子,一盤新煎的刀魚足以讓我尺頰生香,幾個新蒸的玉米包裹不住多日的渴望。母親要連夜給我換洗衣服,昏黃的燈光下又閃爍起母親針線的影子。姥姥的絮叨,狗兒不安的叫聲,伴著清冷的月光漸漸沉睡在夢裡。

再一次向祖別母,她緊緊握著我的手,病重的她已經不能轉身。我輕輕來跪在她瘦骨嶙峋的身前,可惡的病魔連她再一次看看孫兒的權利都無情的剝奪了,她已經看不清我的臉,她用曾經摟抱了我八年的雙手摸著我的臉久久不願離開,隨後嚎啕大哭,她早已哭幹了眼淚,兩灣空洞的眸子流出似淚非淚的渾濁液體。至今還記得她叫著我的乳名問我,咱娘倆還能見面嗎。那時我只有眼淚,一直後悔當時沒有回答她。

回念高密三中的青蔥歲月

告別祖母,依依不捨的踏上回校的路,依然是那條塵土飛揚的土公路,卻是不一樣的心境,因為我不知道下次回來還能不能見到疼我愛我的祖母。又望到巍峨高大的頃王冢,那些年還不知道這是座西漢高密國的王陵,只記得曾經和要好的克勇、寶江同學踩著酸棗枝兒,拽著野草,好不容易登上冢頂,望眼一看,家鄉的村落竟如此渺小。可惜我那位要好的克勇同學,每次和他攀登高坡,魂兒總掉在那裡,以後我再也不敢帶他登高遠望。可我盼望我的魂兒永遠在故鄉,那樣我能望到我的親人,更能見到夜思夢想的祖母。

依然記得那個秋花慘淡秋草凋零的晚秋,沒有耿耿秋燈,沒有點點流螢,那個無眠的秋夜卻成了逝去的歲月裡最漫長的夜晚。冥冥之中已經知道疼我愛我的祖母永遠離開了我,我無數次坐起,卻沒有夜半獨自回家的勇氣。窗外的秋風終於歸於沉寂,我盼來了黎明,也迎來家鄉的訃音。

“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教師裡又響起了那首嘹亮的《水手》。校園裡依舊每天充滿著歡快和愜意,倔強的我,卻是每天懷著滿滿的叛逆。歷史課上,不自覺地吹起了口哨。考試卷上,又畫上了地圖和別人看不懂的小孩頭像。化學課上,貪睡的我又被老師的粉筆頭驚醒。記憶最深刻的,還是每天早上全班只有我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覺,不用跑早操。最萌的,是在平常成績最好的歷史考卷上,寫滿了正確的答案後又用亂筆劃去,善解人意的的高淑君老師依舊給個高分。

日子在一天天的滑走,依舊和同桌的文學兄每天合吃一份五角錢的飯菜,依舊和季泉同學在繁鬧的街道上閒逛,依舊和最後排的鐘誠同學有說不完的話,依舊獨自佇立在豔麗的紫藤下懷念故鄉的紫穗槐。蟬聲越來越嘹亮,雷聲也越來緊,對那些厚厚的模擬試卷早已懶得下筆,空白的試卷上,依舊畫滿了地圖和小孩的臉。

拿著從玉良同學處借來的一支鋼筆,踏著滾滾雷聲,終於走進了七月的考場。依舊在第一場的考場上小睡了一會,那是一種埋在骨子裡的倔強,就像當年高三時久不返校,就像大學讀中文時依舊酷愛歷史、地理一樣,那些年的倔強一直陪伴著我一路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