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 他們在大明湖畔吃了頓散夥飯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三十四歲那年,杜甫還一事無成,他結了婚,整天東遊西蕩,過著紈絝子弟的生活。

唐代五品以上就算高幹,杜甫的父親杜閒官至五品,岳父楊怡是從四品的司農少卿,所在部門負責管理國家倉儲,包括給文武百官發放薪水福利,這樁婚事門當戶對。

杜甫紮紮實實享受著家庭背景帶來的好處,他後來說: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意思是家裡頭有免稅和免服兵役的特權,至於其他的好處,杜甫沒說。

這是杜甫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人在年輕時,難免有些來歷不明的虛榮心和上進心,他只想著怎麼成名,怎麼走捷徑爬上人生巔峰。

這年夏天,杜甫遊歷到了濟南,大明湖此時規模還不大,已經栽種了荷花,在湖畔的古亭裡,杜甫應邀參加了一場宴會。宴會上他恐怕飯都沒吃好,一門心思構思著最拿得出手的詩作,想要給全體嘉賓一個驚喜。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因為宴會的主角是北海太守李邕。

今天除了練書法的,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李邕的名字,可在當時,李邕的聲望超過所有文人。假如用新潮點的表達方式,很多人會樂意在作品前面加上一句話:

一切榮耀歸於李北海。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七十歲的李邕,已經活成了盛唐的一個傳奇。

論家傳,他父親李善註解的《文選》,是唐朝士子的標準教材。

論聲望,他還是左拾遺的時候,就敢刷武則天的面子,斥責寵臣張易之兄弟。

論資歷,他早就可以當上宰相,只是個性張揚,失去了多次機會。

論文采,公卿貴族無一不以得到他寫的碑文為榮,甚至他貶官偏遠地區時,還有人不遠千里,拿著金帛去求他寫篇文章。

論財富,李邕潤筆收入極高,他擅長作文,書法當世一絕,一條龍服務,值得。

論交遊,願意在李北海面前露臉的天下豪傑,不知道有多少。

杜甫一心想把詩寫得引人注目又不露痕跡,可惜這會兒他的詩作還很拘謹,一板一眼,沒什麼特色,只有其中一聯被濟南人記住,並且流傳很廣: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看杜甫的其他詩作,這場聚會應該持續了好幾天,李邕聊天時,還提到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肯定也順口誇了幾句,這讓杜甫心裡溫暖了幾十年。

也許是老了,也許是應酬太多懶得花心思,李邕宴會上寫的詩雍容閒適,很普通。

李邕是北海太守,鎮守青州,他來濟南做什麼?沒有記載。在這段時間內,杜甫的朋友高適,也陪著李邕遊樂了一番。

四十三歲的高適這會兒也沒出名,他唱和李邕的詩作,同樣只具備文獻價值,沒什麼看頭,只提到陪李邕乘船遊湖,同行的還有一位姓鄭的高平太守。

宴會結束,杜甫離開濟南,李邕也離開濟南,高適或許還陪著他走了一段路。

秋天稍晚的時候,四十四歲的李白也拜訪了李邕,以逸興橫飛的筆調,寫詩頌揚李邕的德政:一名女子為夫報仇,手刃仇人,李邕幫她洗脫了罪名。

在唐代文學史上可以分走大半邊蛋糕的李白、杜甫、高適,都圍著李邕說奉承話。這怨不得他們勢利,畢竟,誰能獲得李邕推薦,誰就能揚名天下。

在時人眼裡,李邕有才學,有聲望,有地位,有招賢納士的美譽,堪稱當代信陵君,這樣的人不跟,跟誰?

可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大家都去李邕那兒吃喝,錢從哪兒來?

戰國四君子是有封地的,可以養活很多門客,唐朝不一樣,官員按等級拿固定工資,李邕只是一郡太守,生性又豪奢,貴得嚇人的稿費都不夠用,貪汙受賄,在所難免。

危機其實早已埋下,杜甫、高適都沒有想到,這會是李北海最後一次恣意人生。在大明湖畔吃的那頓飯,也是他們和這位前輩的散夥飯。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第二年冬天,李邕捲入了唐王朝最高層面的一場暗鬥。

左驍兵衛兵曹柳勣只是個八品武官,他性格豪放,喜歡結交朋友,淄川太守裴敦復就將他推薦給了李邕,李邕毫不猶豫交了這個朋友,還給他送了一匹馬。

裴敦復、李邕為什麼要結交這個小官員呢?柳勣有個很特別的背景:他妻子的妹妹,是當朝太子的良娣,在東宮的地位僅次於太子妃。

李邕大概也沒真把柳勣當回事,他比玄宗皇帝還大好幾歲,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估計是順手做個人情而已,希望柳勣別給他添麻煩就好。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大麻煩還就出在這個柳勣身上。柳勣和老丈人杜有鄰關係不好,為了構陷老丈人,他不惜造謠,說杜有林散播太子上位的神秘預言,甚至私底下斥責皇帝。

這種預言叫圖讖,歷朝歷代,圖讖都和謀朝篡位關係緊密,在父皇和權相的雙重威逼之下,太子地位本來就不穩當,柳勣這種做法,可以說是愚蠢到了極點。

玄宗皇帝把這起案子交給宰相李林甫負責,李林甫則安排心腹吉溫來深挖案情。案子原本很簡單,但李林甫不想讓這事兒太簡單。

李林甫做了很多年宰相,一心一意想的是如何打擊對手,保全自己。李邕入相呼聲如此之高,在李林甫的黑名單上,李邕至少是排在前幾位的。

至於將柳勣介紹給李邕的裴敦復,此前曾立下大功,也是李林甫最警惕的政治對手之一。

這下好了,對這兩個人下黑手的機會,直接送到了李林甫的手心裡頭。

吉溫是錘鍊冤獄的一把好手,他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將李林甫想要坑害的人全部捲入進來。已成驚弓之鳥的太子趕緊撇清關係,將杜良娣廢為庶人;杜有鄰、柳勣這對鬧意見的翁婿,在牢裡被打死,屍體就丟在大理寺,家人也流放遠方。

正月還沒過完,兩名官員趕到北海郡,謀逆加貪腐,罪名牢牢實實,七十歲的李邕被當場杖殺,他的朋友裴敦復則在淄川被打死。

世間再無李北海。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多年以後,李白、杜甫還念念不忘與李北海的相遇,李白一如既往唱高調: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杜甫則驕傲地回憶: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敢情當初是李邕求著他去吃飯的。誇張歸誇張,唐代宗給李邕平反以後,老年杜甫寫了首長詩,毫不隱晦地把李邕一生最得意的成績都誇了一遍。

一切榮耀歸於李北海。

李邕肯定也沒想到,他隨隨便便請的那幾頓飯,請出了錦心繡口的半個盛唐。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李邕傳世的詩文極少,他的書法作品以《麓山寺碑》和《雲麾將軍碑》最為有名,書法家董其昌有“右軍如龍,北海如象”的讚譽。在以楷書見長的唐代諸名家中間,李邕的書法確實極具個性,字如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