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来到南京,我们要去的首选景点自然是秦淮河了。我们经常说到的秦淮河,实际是指的内秦淮河。这里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从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描写秦淮河的古诗词很多,最有名而为大家所熟知的,应该是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指的是《玉树后庭花》,该曲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对唱,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之音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使作者特别感慨。这首诗意在饥讽晚唐政治,暗示朝中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最有名的散文,当是朱自清的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

“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文章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从形、神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细,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水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蒙胧的烟霭。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住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

作者借助对历史的缅怀,将秦淮河写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作者在描绘秦淮河景色时,将自然景观、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合起来,在文中展现出一幅令人缅怀的,美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

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的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繁荣起来,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一到科举考试期间,这里江南学子云集,热闹非常。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说到秦淮河,秦淮八艳一定是绕不过的话题。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妓。当时,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两岸,一边是南方地区会试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八艳指的是当时的八个南曲名妓,又称“金陵八艳”,即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湘君、董小苑等八人。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秦淮八艳绝大部分都经历了由明到清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官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秦淮八艳虽然处社会最底层,但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其次,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八人个个能诗会画。

最后一点就是,她们对爱情和友谊都十分忠诚。

秦淮八艳都是被逼上青楼的,她们无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终生厮守,安度晚年。可她们的从良之路却总是历经坎坷,因而其事迹更加为后人所传颂。

来过秦淮河的游客很多都说,夫子庙只是一条假借历史与文化,而充满铜臭味的商业街。可是,一千七百年来这里不就是这样纸醉金迷,一脉相承嘛?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东游漫记—秦淮河风情

商女、戏子、书生、路人,无论是在青瓦下听一段头牌的琴曲,还是在游船上饮一壶陈酿的美酒,哪一个不是商业呢?只是现在这里的商业变得更加市井,更廉价更容易得到,而更让人们觉得没有那么高级那么文化了。从才子佳人到鸡毛蒜皮,是不是一个更亲民的夫子庙反倒不那么让人醉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