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一名優秀的程式設計師?這四點你有想過嗎

是的,優秀的程序員不會把大量的時間放在編程語言上,因為他們會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這四點你有想過嗎

2、大多數程序員都不重視基礎

有句話在業界特別流行,那就是

從小不努力,長大做IT

這句話的意思是,IT行業的門檻非常低,任何人只要學完一門編程語言就可以入行了,更深層次的意思是IT工作都是重複性的勞動,並不需要太有創造力的人才。

聊天時經常會聊到算法的話題,例如“算法在工作中到底重不重要”,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不重要,理由是因為日常工作中基本用不到。這又是一個典型的實用主義答案,同時它也極具迷惑性,因為“日常工作中用不到”的確是事實,但這個事實並不能推導出算法不重要這個結論。

算法很重要,就像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所以數學很重要一樣,算法是一個系統的靈魂,是不同軟件之間拉開差距的籌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谷歌搜索引擎,它當年就是依靠著名的PageRank算法使其與市場上的其他搜索產品拉開差距的,該算法直接影響的是搜索體驗,大概率的把人們想要的結果排在前面。

提升算法能力不僅可以幫軟件提升競爭力,而且還可以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就在於思維能力的差異,如果你每天都在敲if ... else這類的代碼,你的思維能力不會有多大的變化,但在人工智能時代,你時不時琢磨一下監督學習,非監督學習中的算法,我想你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吧。

算法只是基礎中的一類,操作系統的原理、TCP/IP協議、MySQL中的Innodb引擎、Redis實現原理、Reactor網絡模型等都屬於基礎,你可能覺得這些都很難啃,但據統計,基礎知識只佔一個人所學全部知識的3-5%,牢牢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你在日新月異的知識海洋中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這四點你有想過嗎

3、大多數程序員不重視效率的提升

如果你在一個互聯網公司,你可能會這樣調侃你的程序員同學:

你工作不飽和啊,bug解完了嗎?

下面的對話也是常有的:

A:在幹嘛呢?

B:苦逼加班解bug呢。

你也許看出來了,大多數程序員常常受限於解bug的惡性循環中——以前版本的bug還沒解完,新功能上線又出現一堆bug。解bug是一件特別阻礙生產力的事情,它是一件副產品,理論上員工應該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開發上,而大多數公司卻在維護軟件的穩定性上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很多員工都抱怨自己工作那麼辛苦,工資卻不高,但他們卻沒有想過這個結果是怎麼造成的,他們可能沒有考慮過自己投入的時間能給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如果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解bug,其實產出不僅是零,還是負的,你說公司會給你漲工資嗎。

以我觀察的來看,真的是這樣的現象,開發過程中我們特別在乎一個產品的開發時間,希望儘可能的完成開發併發布產品,例如希望一個月完成,但卻忽略了產品發佈後,可能需要十個月甚至更多的時間來維護它,這真的是一個本末倒置的怪圈。

相反,如果每個人都有意識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出品質量,把更多時間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上,我想公司的業績不會差,公司賺錢了,你的工資也不會低。你可能會問如何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其實也很簡單,做每件事之後,都要反思:

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我該如何才能減少bug的數量呢?

做這件事有通用的解決方案嗎?

4、大多數程序員都不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探索

探索和人的一個重要的特質相關,就是自主性(initiative),不僅是我,我相信大多數領導都喜歡和有自主性的下屬一起共事,不僅是因為他們稀缺,同時還因為這樣的下屬會主動去解決問題,可以在組織中極大的減少溝通和管理成本。

剛開始工作時,我就發現公司鮮有人會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當時以為換一個技術更好的公司會有所改變,技術學習氛圍會好一些,誰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幻想,糾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都喜歡過得安逸一點,或者以平時已經很忙了為藉口,在工作之外就不再學習了。平時不學習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最直接的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低下,這些人只能解決領導規定範圍內的問題,超出這個範圍,一旦出現問題,要麼掩蓋,要麼規避,反正不會及時的從根本上去解決,不是因為不想,是因為壓根就不會。

對於程序員來說,學習包括看書和看代碼,如果你每天抽一個小時時間看書,估計你可以超過90%的人,同時你花時間去研究github上優秀的代碼,那麼剩下的人群中的90%也會被你甩在身後。

讀優秀的代碼可以讓自己獲得飛速的成長,就像遊戲中的打怪升級,優秀的代碼是大boss,一次可以讓你提升10個等級。這個過程不可逆,因為每完成一次,你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再也不會寫以前那種爛代碼了,這根本就是碾壓過去的自己。當你“升級”後,再回過頭去看公司裡大多數人的代碼,就可以得出和我一樣的結論——他根本就沒讀過好的代碼。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這四點你有想過嗎

總結

“看大多數程序員的行為,然後朝相反的方向走”,其實是一個更為抽象的方法論,能幫你把不同的特質聯繫起來,從而可以更方便的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走偏。類似的行為遠不止這四個,例如大多數程序員英文都不好,大多數程序員不擅長溝通,大多數程序員不學他們認為的“無用之學”(例如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大多數程序員不寫Blog,大多數程序員沒有自己的產品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