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深軍」爲何脫穎而出?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中青年文藝評論家北京交流會與會嘉賓合影

讓“批評深軍”更好發出“深圳聲音”

——深圳中青年文藝評論家北京交流會綜述

“‘圳’這個字很有意思,左邊是‘土’,右邊是‘川’。深圳是一片熱‘土’,更是一條大‘川’。深圳的批評家正是在深耕這片熱‘土’、擁抱這條大‘川’的過程中,積澱起深厚的理論底蘊和獨特的思想光芒。”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龐井君在交流會上發言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朱虹子主持交流會

“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我們到哪裡去?”也如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龐井君在致辭中提醒深圳乃至文藝理論評論界需要清醒認識這一根本文化命題,文藝批評何為,深圳文藝批評何以可期等這樣的永恆與實現問題在與會京深兩地評論家的交流分享中自然地被聚焦。

敢於說真話恰恰接近了批評的真精神

改革開放40年的洗煉,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深圳具有敢為人先的文化品格。置身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多年來,深圳文藝評論家以特區文藝現象為突破點,立足深圳,放眼全國,批評力量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批評體系,並在全國文藝界發出了文藝批評的“深圳聲音”。是什麼樣的精神與力量讓“批評深軍”脫穎而出在全國文藝批評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忠亮在交流會上發言

“深圳文藝評論界的開放性,與特區文藝實踐的同步性,求真務實、敢於真刀真槍亮劍的先鋒性”,這是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忠亮歸納總結深圳文藝評論隊伍發出自己聲音的三個關鍵所在。張忠亮指出,深圳文藝評論理論建設成果豐碩,尤其是近些年深圳文藝評論隊伍中湧現了若干名勇於擔當,敢於直面問題和切中時弊的評論家,摒棄了時下評論界多見的對理論名詞擺酷炫技和廉價吹捧的“文藝諛評”,大膽指斥當代文壇藝壇的現狀和問題,以尖銳批評,犀利文風勇“剜爛蘋果”,在國內評論界形成了深圳的聲音,獲得了廣泛關注。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周思明在交流會上發言

以文學為主,兼顧影視、曲藝等藝術批評的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周思明直言,面對當下文藝批評唱讚歌者無數,真批評難尋的現狀,不想淪為“吹喇叭抬轎子”者的他給自己的文藝批評定位為三個關鍵詞——在場的、批判的、建構的。周思明直言,“我們的評論實際上不缺少資源,像評論家雷達說過的,文藝評論可能一方面是‘過剩’,另一方面又‘不足’。因為真正透徹的文藝批評並不多。現在的作家,尤其是著名的作家推出作品後,讚揚之聲、溢美之聲鋪天蓋地,很少有人批評,很少有人敢於找毛病。90%以上是表揚的,最後說一點瑕不掩瑜的小毛病,甚至說小毛病的都很少了,從頭到尾都是肯定,這是不正常的!”帶著對諸多評論界痼疾的反思與憂慮,周思明渴望發出真實的聲音。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樽在交流會上發言

早年從事文學創作,近十餘年致力於電影批評寫作的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樽所看重的是帶有獨特性文本特點的表達。但在當下大家認同的文體狀態下如何寫出自己的東西,從普遍的文本中獨立出來難度之大讓他有頗多困惑。因此如何超越自我,基於個人的審美趣味,把自己獨特的體驗和觀點更好地詮釋出來,讓自己的寫作總能給讀者一種新的感受,同時對藝術創作有所助益是他願意恆久努力的方向。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市作協副主席於愛成在交流會上發言

深圳市作協副主席於愛成坦言,在二十餘年的批評經歷中,自己曾在一輪輪方法和理論的潮流和轟炸中追求過套餐式的、“開中藥鋪式”的表達,也做過理論導向先行的框架式批評,也寫過跟風式的陳詞濫調,尤其是近五六年來看夠了太多言之無物、空洞套話、批量化的批評文章,對自己如何從事這份事業有了更深的反省和反思,並試圖突圍。對於如何確立作為一位批評家和理論家的立場、身份、角色進行必要真誠的反思和定位,他的方向是力爭成為有立場、有良知的評論家,成為言之有物、與自己作戰的評論家,成為一個具備藝術理想、文學直覺、創作見解、理論方法,道德感強和個性化表達的評論家。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張晶在交流會上發言

有感於當下並不盡如人意的文藝批評現狀,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張晶指出,深圳的批評家充滿活力,求真務實,敢於直面現實和問題,這是批評家最可貴的品質,這種活力和批評的直接性、尖銳性、是深圳批評應該發揮的最大亮點和優勢。同時,深圳還擁有以胡經之先生為代表的理論背景,學院派力量很強,學科力量在中國大學文藝學學科中也名列前茅,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深圳的文藝批評界應更多地和學術界聯手,更多借助於深圳文藝美學學術傳統和背景,既面對文藝現實針砭時弊,同時加強理論建構,樹立自己的旗幟,不斷為中國文藝批評界吹來清風。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新華文摘編審陳漢萍在交流會上發言

“在現在學院批評一家獨大,同質化傾向非常嚴重,或存在嚴重的過度闡釋,批評不及物、過度理論化的時候,深圳批評家呈現了一種散在的自為的狀態,敢於說真話恰恰接近了批評的真精神,非常可貴,也非常難得”。新華文摘編審陳漢萍直言對“批評深軍”精神堅守、獨特個性和頗高的文本辨識度的欣賞。同時指出,立足深圳文藝實踐是深圳批評的底色,希望鼓勵同代人評同代人提煉新人新作,做好刪繁就簡工作,加強文體建設和批評平臺陣地建設,同時,讓深圳批評家短平快的特色和學院批評的理論縱深性兩端並駕齊驅。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劉瓊在交流會上發言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劉瓊認為,深圳文藝批評具有明顯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關懷,注重及物性批評,以及較強的文本意識。同時她指出,理論建設的滯後是目前評論遇到的最大問題,理論對於規律性的認識或普遍性和共識性的表達特別需要加強。深圳文藝批評應注意理論建構,在運用西方理論的同時,加強對本土或傳統中國美學的認知理論有效的當代性表達,形成傳播久遠的獨特文風。同時期待其通過批評的權威性建設,整體性視野以及在批判中的建構等,實現更好的價值表達。

努力彰顯文藝批評的“深圳力量”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市南山區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黃永健在交流會上發言

“……搜盡奇峰打草稿/必向大浪潮頭立/新都市/新文藝/深派批評萬鈞力”。交流會現場,深圳市南山區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黃永健以其自創的“十三行漢詩”詩體感而賦詩。且不論其詩歌創作,其中傳達的這份自信和這股豪情,以及強烈的創新渴望,似乎正可成為自稱“深派批評”的深圳中青年評論群體整體面貌的生動註腳。

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朱虹子認為,新時期以來,深圳在美術評論、策展和美術理論建設上發揮了獨特影響,推動形成了都市水墨這一具有深遠影響的水墨文化現象。作為全國同級城市文聯中成立較早的市級文藝評論家協會,近年來,深圳市評協推介優秀文藝作品,開展文藝評論,推動深圳文藝發展,文學深軍、書法深軍、深派曲藝、深圳攝影都得到了全國文藝界的認可,深圳影視、新都市話劇、都市水墨等研究領域也不斷深入,同時勇於直面文藝理論、評論在自身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注重導向,生成合力,促進深圳走向文藝創作與批評雙輪驅動良性循環的健康態勢。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求是雜誌社總編室原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白建春在交流會上發言

面對深圳文藝評論工作取得的成就和麵臨的困惑,求是雜誌社總編室原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白建春給出的建議與期待是,文藝批評必須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立場;堅持從“美學和歷史的觀點”這個最高原則出發,體現其感性——人性的價值尺度,否則便不能公正判斷作品的好壞優劣;文藝批評的根本使命是以其提供的思想影響藝術家觀念的形成、豐滿、調整與更新,而非具體地“指導創作”,有價值的批評屬於當下也屬於未來。

“當今,文化已日益成為深圳的核心競爭力,持續行進在文化創新道路上的這座城市,正以可圈可點的文化成果,彰顯文化自信的‘深圳力量’”。龐井君指出,深圳對新生事物敏銳,對外來文化包容,同時又很“接地氣”。著眼於下一步的工作,他期待和深圳評協從增強思想交流、加強組織合作、促進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深化合作與交流,深度進入文藝現場,創造良好的平臺,關注和培養文藝評論新生力量和“潛力股”,讓更多有能力、有熱情的年輕人投身到文藝評論的事業中來。針對當前文藝理論評論發展現狀,龐井君希望深圳文藝批評隊伍乃至整個批評界能夠關注和思考如何認識審美藝術在人類精神價值體系重建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定位審美藝術的本質、審美本體的迴歸,如何確立審美藝術的價值向度,如何期許中國文化的未來,如何直面高科技對審美藝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等重要理論問題,重視和加強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推動文藝評論事業再上臺階,助力文藝繁榮發展。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大學教授、深圳大學美術館館長陳向兵在交流會上發言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寶安區文藝評論家學會會長唐小林在交流會上發言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深圳市文聯創研部副主任、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秘書長劉上江在交流會上發言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李昌菊在交流會上發言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北京市文聯研究部主任、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秘書長賴洪波在交流會上發言

(攝影:單鳴)

“批評深軍”為何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