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延川,一個把心留住的地方。

梁家河、乾坤灣、清水灣、剪紙、布堆畫……一個個獨具魅力的自然景觀、人文奇觀、民俗民風,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蜂擁而至,也改變著棗鄉人民的命運。

“如果不是旅遊開發,我們村還是貧困村,我們這些人至今還是貧困戶。”乾坤灣鎮碾畔村村民郝世斌說道。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A

守著好風景 脫貧“有錢景”

夜幕降臨,乾坤灣的遊客漸漸散去。

程秋燕收拾好遊客服務中心廣場上的麵皮攤位,叫上兒子郝學,趕忙回家。 “今天是週末,遊客多,烤吧的生意一定很好。”

碾畔村位於黃河岸邊,離縣城路途遙遠,過去由於交通條件不便,土地貧瘠,這個小山村的村民們一度在貧困線上掙扎,種田、賣棗是僅有的收入來源,老百姓過著“半邊鐵鍋半邊屋,半邊床板半邊窩”的艱難生活。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程秋燕從小生活在碾畔村,後來與同村的郝世斌結婚。2010年,乾坤灣景區開發剛起步,看到商機的她便在景區擺起攤位,賣起了涼粉、麵皮。

不幸的是,她家四個老人有三個先後癱瘓在床,再加上要供養兩個孩子上學,雖然兩人沒日沒夜地苦幹,可日子仍舊過得捉襟見肘。2015 年,程秋燕家被評定為貧困戶。也正是在這一年,程秋燕的生活開始發生了變化。 “村幹部和幫扶幹部看到我有這個手藝,又覺得我是個實在人,無論颳風下雨,都能守住攤位,就給了我2000元的產業補貼,協調了一個固定攤位。”程秋燕說道。2016年9月,景區管委會找到程秋燕和郝世斌,讓他們經營有200多平方米的景區超市,主要售賣陝北土特產和手工藝品等。

伴隨著伏羲碼頭、紅軍東征紀念館、碾畔村民俗博物館等景點日漸增多,景區人氣一日比一日旺。2017年,程秋燕和丈夫一合計,帶著兩個孩子開了一家烤吧。夫妻倆白天開超市、賣涼粉,晚上就幫兒子招呼烤肉店。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今年春節15天賺了5萬元,現在烤吧一天能賣2000元。真的很累,但是一想到遊客多、掙錢多,就更有勁了!”程秋燕笑著說, “去年純利潤收入二三十萬元,買了車,還在縣城買了房。50多萬元的房款一次交清,沒有按揭。”

現在,程秋燕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還僱了11個貧困戶幫忙務工。同時,她還熱心地給貧困戶分享自己的“生意經”,幫助村民想主意、出點子。“以後遊客一定會越來越多,我打算弄個美食一條街,讓來這裡的遊客吃咱們農家美食,感受咱們地道的黃土風情。”程秋燕談著她的打算。

好風景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好“錢景”。2017年,乾坤灣鎮旅遊人數突破90萬人次,旅遊直接帶給農民收入500餘萬元,間接推動了近800戶農戶發家致富和374戶貧困人口脫貧“摘帽”,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190元。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B

曾經的撂荒地 如今的“致富園”

馬文世是乾坤灣鎮馬家塬村人。去年,他將自家的16畝坡地,以每年200元的價格承包給了龍耳則村集體合作社,合同期限為10年。

跟馬文世一樣,將自己土地進行流轉的還有村上其他28戶91人,每年他們都會領到合作社的承包費。

龍耳則村位於黃河岸邊,剛剛開通的沿黃公路穿村而過,距離乾坤灣景區10公里,成為遊客由南向北進入景區的第一站。去年國慶期間,龍耳則村迎來了一波波遊客。他們飽覽了壯觀的乾坤灣後,順著沿黃公路,來到這個秀麗的村莊。古樸的窯洞,掛滿鮮果的棗林、蘋果園,讓遊客們駐足觀賞、開心不已。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吃完紅棗、蘋果後,遊客們又對村民家裡的南瓜、花生、紅薯有了興趣。在村邊的售賣亭,這些土特產成了搶手貨,村民有時一天能賣幾百元,個個樂開了花。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嗅到旅遊商機的龍耳則村村民開始對村子的發展進行規劃,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優勢,村集體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創新開展“支部+旅遊+合作社”模式,對村上撂荒土地進行流轉。土地流轉後,村集體合作社與延川縣文旅集團簽訂了合同,由旅遊扶貧開發公司紅棗管理站統一管理。

目前,已流轉 230 畝平整土地,新栽植葡萄採摘園90畝、雜糧體驗園100畝、雜果採摘園50畝以及大棚7座。秋季,遊客可在採摘園挖土豆、摘紅棗、吃葡萄,體驗田園生活,感受黃土風情。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同時,與村上籤訂用工合同,優先僱用村民專人負責日常管理。既收租金、又有工資,兩份收入保證了村民經濟增收。目前,乾坤灣鎮棗園流轉415戶11089畝。其中,涉及貧困戶235戶805人,總金額124.5萬餘元、人均1547元。

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乾坤灣鎮還為16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各注入30餘萬元啟動資金,與縣文化旅遊集體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入股“穿越黃河”旅遊項目,期限10年,每年各村保底分紅5萬餘元。“成立教育、養老等基金,將20%的資金作為幫扶基金幫扶特困群眾;80%的資金用於村上公用設備、基層設施的維修維護等。”乾坤灣鎮黨委書記辛永峰介紹說。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C

黃土風情老傳統 致富增收“新法寶”

清水灣,黃河上又一鬼斧神工、氣勢恢宏的地質奇觀。

每天,高秀芳聽著黃河繞過清水灣的浪聲,一邊招呼著遊客,一邊剪紙。從今年3月份起,高秀芳在清水灣開了一間門面,賣起了剪了一輩子的剪紙。“政府不收租金,我們開店沒有壓力。有多少賣多少,掙的都是我們的。”高秀芳說, “這邊的生意還不錯,我的剪紙不僅賣到了山東、安徽等全國各地,還被日本、美國等外國遊客搶購。”高秀芳說,許多遊客對剪紙和布堆畫特別感興趣,她也覺得自己多年的手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便吃住在店裡,夜裡剪紙、作畫,白天招攬客人,精心打理她的剪紙生意。 “比種地、賣棗賺錢更多更快,去年剛起步賣了 10 萬多元;今年 3 月份至今,賣了3萬多元。”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看到遊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高秀芳便開起了培訓班,免費教剪紙、做布堆畫,併成立了剪紙專業合作社,帶領有剪紙特長的婦女們剪紙、賣畫。

喝黃河水、吃農家飯、住農家院也是延川縣吸引遊客推出的特色旅遊項目。

為了讓遊客感受不一樣的黃河窯洞文化、打造美麗鄉村,延川縣盤活現有資源,就近取材,將劉家山村、碾畔村的閒置窯洞以實物資產入股文旅集團,由文旅集團負責舊窯洞、舊院落的維修改造,前五年按照公司60%、農戶30%、村集體10%的利潤分成,打造一流的黃河民宿集中群。同時,縣上出臺扶持政策,鼓勵農戶自籌自建,開辦民宿民居。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劉向紅是碾畔村的貧困戶,前些年因為一場肇事導致他雙腿粉碎性骨折,基本幹不成繁重的農活兒。去年,他聽說自己的破舊窯洞還有人花錢租賃時,便留下2孔窯洞,將另外2孔閒置窯洞入股了文旅集團。收著租金、當著股東,自己還在景區做保潔,劉向紅一年的收入有了保障。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我們打造不同主題、不同檔次的民宿,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每孔窯洞每年為村民帶來500元的利益分紅。”延川縣文旅集團民宿公司工作人員楊文介紹說,“我們還優先培養貧困戶從事電工、水暖等技術工,並僱用他們在公司做保潔、保安等,以多種方式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多種形式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

去年,小程村村民郝國強開辦的民宿農家樂出現了生意火紅、一床難求的局面,僅國慶期間收入就超過了3萬元。目前,在乾坤灣鎮開辦民宿農家樂有105家,帶動500人以上實現了就業。

如今,舊居變新顏,劉家山村、碾畔村等成了黃河邊上最美麗的村莊,家家戶戶吃上了旅遊飯,賺起了旅遊錢,旅遊帶火了往日的貧困村、帶富了曾經的貧困戶。

旅遊扶貧 延川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