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超理事長作八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變應變

堅定高質量發展之

马中超理事长作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馬中超理事長作第八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回顧過去五年,走過的路程很不平凡,五年來全行業上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穩中求進,砥礪奮進,“十二五”規劃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紮實推進,不僅圓滿完成本屆理事會主要目標任務,行業發展更取得重大成就。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五年來,自行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經濟效益顯著提升,綜合實力邁上歷史性新臺階。

2017年,全國自行車產量為8830萬輛,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電動自行車3097萬輛,對比2008年的2188.6萬輛,十年來實現了年均增長3.9%。2017年,自行車出口5640.4萬輛,商務部還把自行車列入外貿競爭優勢產品重點監測目錄,一舉扭轉自行車長期以來“低端加工為主”的出口形象;電動自行車則出口730.1萬輛,較五年前翻幾番,增長高達891.4%,已從單一滿足內需快速壯大到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全行業出口創匯亦連年高位增長,2017年已達69.4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22%。

產業調整成效明顯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把工作著力點放在轉型升級上,充分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的優勢,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品牌建設紮實推進,質量效益大幅提升。

統計顯示,2017年,自行車十強企業產量已佔行業總體的38.6%,電動自行車十強企業產量佔比則更高,達到49.8%。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雙雙突破400,自行車437家,電動自行車507家,創下歷史最高水平。五年來,全行業共計5家企業獲得“中國名牌”稱號,15家自行車企業、13家電動自行車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

五年來,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倡導各主產區出臺實施加快發展行業的指導意見和產業政策,結合《中國製造2025》,推動行業自我革命取得突破,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行業產品中高端化更趨明顯,千元以上自行車產量連年增長,2017年達到近10%;出口平均單價最高時突破300美元。電動自行車鋰電類產品也基本實現佔比10%,產量最高時突破300萬輛,電動自行車出口單價更連年超過400美元。

新增長動能加快形成

五年來,我們持續推進行業“兩化融合”、智能製造、現代化管理,積極推動行業“二次創業”,大力培育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本屬傳統制造業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產業,逐漸形成“互聯網思維”,並大膽運用於研發、設計、生產、儲存、營銷等全過程。

最為亮眼的,當屬2016年第四季度湧現的共享單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共享單車產量超過2000萬輛,在全國100多個城市投放,掀起一股自行車製造新高潮。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幾乎覆蓋全行業,交易額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部分十強企業的同比增長甚至達到兩位數。

行業科研成果迭出

五年來,我們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統籌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創新人才集聚,行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效。

截至2017年,政府相關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98 家,較四年前增加52%,其中國家級 28家,省級 55家,市級 15家;自建的企業技術中心有 45 家,合計143家。1985-2017年,全行業共申請專利100800件,而2017年的專利申請量就達8352件,不僅佔30餘年來總量的近9%,且與上年同比增長10%;其中發明專利3176件,同比增長41%,佔2017年總量的38%;外觀設計專利1842件,同比增長20%,佔2017年總量的22%。

文化創新優勢突出

五年來,我們持續大力培育和推廣自行車文化,充分發揮行業文化作用,建設成果豐碩。

“低碳行動,騎行中國”全國性大型公益騎行活動足跡遍佈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騎行總里程過萬公里,直接和間接影響近2億民眾。率先組建的中國自行車協會騎行文化促進中心,在此前基礎上再度縱深拓展,隨著東北、華北、華東三大分中心及六個三級站的成立,意在覆蓋全國主要範圍的行業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與此同時,還創辦《騎行風尚》專刊和網站,出版21本騎遊系列叢書、兩本畫冊、一本教材,拍攝4部紀錄片和故事片,舉辦11場主題論壇等等。

產業佈局持續優化

五年來,我們堅持把統籌推進區域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繼續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以現有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為依託,完善功能佈局,搭建服務平臺,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中高端產業基地。

如今不僅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津冀魯三足鼎立的自行車產業大格局,還培育出4個整車特色區域、4個零部件特色區域,覆蓋了行業七大主產區的五個省市,更實現了其中半數為國家級。共有規模以上企業279家,佔比33.4%;其中,行業十強企業5家,年銷售收入過2億元的龍頭骨幹企業29家。特色區域整體年產值達370.2億以上,佔行業總產值的27.7%,上繳利稅超過21.9億元,相關從業人員達13.7萬人。

產業開放不斷升級

五年來,我們大力提升開放型行業發展水平,著力培育開放合作新優勢,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進一步形成。

我們不僅將“兩岸自行車產業發展研討會”繼續傳承,還高度呼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倡議,創新性地牽頭組建亞洲自行車產業聯盟,形成包含中國、中國臺灣、日本、印度、越南、土耳其、菲律賓、韓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九國十方”的亞洲自行車產業共同體,“真誠對話、信任協作、攜手共進”已然成為亞洲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產業間互動的主基調。

五年來,我們還不斷拓展與國際同業的深度交流合作,初步統計,已建立友好往來行業組織和機構數十家,歐盟、美國、日本、南美等國家的相關部門、行業組織和有關機構紛紛加入我們的“朋友圈”。

產業地位顯著提高

五年來,我們牢牢把握新形勢新時期下行業發展的戰略定位,鼓勵行業繼續乘勢而上,著力挖掘和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潛力,推動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自行車製造”再次入列輕工行業18個大類。

行業五年來的發展進步和因時借勢變身“高端智能產品+新能源低碳產業”,吸引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上海電視臺等國內眾多主流媒體的爭相報道,與德國、意大利、日本、美國、印度、土耳其、菲律賓、俄羅斯等境外重量級媒體和刊物的溝通互動,更進一步向世界展示和傳播了中國自行車的積極形象,效果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