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獻給西湖大學,改革使命屬於所有大學

祝福獻給西湖大學,改革使命屬於所有大學

繼南科大之後,又一所“特殊”的大學火了。

據媒體報道,為全力投入籌建西湖大學,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

祝福獻給西湖大學,改革使命屬於所有大學

施一公

從施一公描繪的辦學目標來看,西湖大學的前景不能不讓人期待:

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學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教師科研水平很可能成為中國之最;

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成為亞洲一流;

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學院媲美,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這與近十年前,南方科技大學的辦學目標比起來,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祝福獻給西湖大學,改革使命屬於所有大學

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

不僅目標遠大,西湖大學與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大學也有著顯著區別。比如,招生從博士生起步辦學規模,與當前動輒數萬人的大學相比,西湖大學追求的是“小而精”,未來十年的招生人數也只有5000人左右;辦學方向,只主攻生物、醫學、理學、前沿科技四大基礎學科

就這些特徵而言,與其說它是大學,不如說更像一家有著宏願的科研機構——它的前身就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祝福獻給西湖大學,改革使命屬於所有大學

當然,糾結於西湖大學到底是大學還是研究院,意義不大。研究院也好,大學也罷,關鍵是要能培養人才,能夠有與投入匹配的重大科研產出,對得起社會的掌聲與期待。

如果說南科大是依靠行政力量扶持的大學去行政化改革試驗,那麼,西湖大學則是依賴民間資本與理想學人的“曲線救國”嘗試。它們代表的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兩種主要路徑選擇。

從時間順序和改革現狀來說,後者或是對前者的某種修正,是改革探索的再出發。

祝福獻給西湖大學,改革使命屬於所有大學

西湖大學建設工程概念性方案

有南科大的探路者在先,西湖大學似乎站在了更高的起點。

一來,不同於南科大的公辦身份,西湖大學是民辦大學,這在去行政化上無疑走得更遠,並且不涉及本科招生,暫時擺脫了與高招權力的直接碰撞——這正是此前南科大遭遇的重要難題。

二來,相較於南科大最初在辦學經費上的受限,西湖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為基金會募集捐贈和政府資助,有著更多元化的“收入”結構,這或意味著學校在研發投入和人才招攬上,將獲得更多的主動性。

再者,“小而精”的定位,至少從短期看,有利於真正落實各種辦學設想和理念,避免尾大不掉。

另外,有南科大的經驗和教訓,西湖大學的摸索註定能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事實上,它的7位倡議者中,就有現任南科大校長陳十一。

不過,目標高遠、起點高,並不意味著完全是坦途。比如,西湖大學背後雖然有“財團”支持,但其主要學科,有一個共同特點:研發週期長,投入產出比低,短期社會效益不顯著。這是否會與社會資本的逐利性和對效率的要求形成衝突?

西湖大學預計未來十年科研總經費或超80億、基金會資金規模達到100億元,這個資金預算是否足以支撐其在科研、人才投入上的目標實現?可資對比的是,2016年,清華大學的科研經費投入已經超過了50億。而資金不足曾一度成為南科大的重要掣肘因素。

祝福獻給西湖大學,改革使命屬於所有大學

西湖大學建設工程概念性方案

與南科大一樣,西湖大學也是高揚理想主義旗幟、有著較強的個人烙印、跳出原有大學框架的“後發外生型”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僅亞洲就有香港科技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脫穎而出。

這說明,改革路徑的選擇重要,但關鍵還是事在人為

之於整個中國高等教育而言,一所成功的“西湖大學”,確實太重要了。從基礎學科的突破性進展,從堅定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從提升民辦高校的成色等方面,西湖大學被賦予了開創性的使命。而南科大有待實現的目標,也在很大程度上投射於此。

是以,西湖大學,應該被祝福,更該被珍惜。

祝福獻給西湖大學,改革使命屬於所有大學

西湖大學建設工程概念性方案

但由南科大到西湖大學,它們要麼試圖回答“錢學森之問”,為高教改革探路,要麼直接尋求基礎科研的突破。審視這樣的辦學目標,不得不讓人思考的是,在期待南科大、西湖大學的試驗成果的同時,更多的高校該如何點燃理想主義精神,培育改革氛圍,給予所有開明教育家以改革信心和施展變革抱負的舞臺?

我們當然要祝願西湖大學走向廣闊天地,為中國高教改革成功趟出一條新路。但作為一種事實,一個過去擁有大學璀璨芳華如西南聯大、現今有著十三億多人口、近三千家高等院校、即將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的國家,無論是培養大師,促進學科突破,還是謀求辦學模式與國際接軌,不能只寄望於一兩家學校和個別理想主義者的“冒險”。

2016年,百歲高齡,曾主政中國農業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的施一公父親施平對媒體說,“大學要有大的變化。現在的改革都是小步走,小打小鬧。”

兩年後,施一公宣佈西湖大學即將成立。

這會是中國大學邁出的“大的變化”的一步嗎?或許只能由時間給出答案。

但不管怎樣,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確實到了需要告別“小打小鬧”,真正邁出大步的時候。若西湖大學能成功,我們也希望它是一條“鯰魚”,而不只是“風景這邊獨秀”。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朱昌俊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