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限制原料來源+嚴禁儲存 調油商生存空間遭擠壓

7月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禁止以化工原料名義出售調和油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兌調和油,嚴禁運輸企業儲存使用非標油,堅決取締黑加油站點。

税改+限制原料来源+严禁储存 调油商生存空间遭挤压

低質調和油嚴重汙染環境損害汽車

但這應與煉油企業生產成品油過程中必經的“調和”過程相區別。張永浩表示,應正確區分“成品油調和”與“調和油”這兩個概念。煉油企業的成品油生產過程中,各組分產品進行調和是必要步驟,所有的合格油品生產都需要調和,因此“禁止成品油調和”這樣的解讀是不妥當的。

為何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兌調和油?除其品質與煉廠生產的成品油有著一定的差距外,與調和油對環境的危害也有較大關係。

丁旭表示,調油商使用的原料品種多且混雜,有些對環境的汙染是非常嚴重的,還有些並沒有在國家檢驗油品指標之內。並且,調油商的調和手法非常簡單,幾乎就是用幾個油罐進行簡單的物理混合。這種簡陋的調油設施就決定了調油過程中的油品控制,包括洩漏、滲透、水資源汙染等不到位,這可以說是硬件方面的缺失。

“油品調和自身也會產生一些汙染,烷基化、甲基叔丁基醚(MTBE)這些產品其實對環境的汙染是非常大的,正規煉廠在生產調和過程中可以把汙染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但是調油商不具備這個實力和手段。”丁旭說。

因此,調和油市場一直在灰色地帶成長。

由於對車輛造成損害,也使得調和油問題持續被關注。2015年以前,在一些地方的新聞報道中,經常能夠看到汽車引擎突然熄火,這大部分是由於汽車在加油站加油時被加入了調和油。

稅改致調和油廠家大幅減少

各個地方也加快落實。盤踞著諸多地煉企業的山東東營就於2015年3月出臺《東營市車用燃油市場秩序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重點整治違反車用燃油國家標準規定,非法調和油品、在油品中摻假使雜、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行為。

此外,近年來國家油品升級,也使得一些調油商行為受到遏制。

而今年3月實施的成品油消費稅徵收改革,所有成品油發票均須通過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中成品油發票開具模塊進行開具,這也使調和油市場存在多年的“變票”異常困難,進一步重創調油商。

丁旭解釋說,過去一些大調油商,調和出來的油數量很大,所以他們的銷售目標也在採購油品量更大的國有煉化企業以及一些國有礦山。但這需要一個前提,即必須有成品油發票。調油商在採購原料的時候能夠獲得化工票發票,然後“變票”為成品油發票,從而使其符合國有煉化企業外採中的發票要求。

隆眾資訊數據顯示,國內消費稅稅改新規執行,化工票、芳烴票轉換成品油票之路基本已被堵死。從此成品油票進入“一票難尋”的緊張境地,價格一路飛漲。截至7月4日,華南地區1噸油對應的開發票的費用1000~1200元左右,華東地區1200~1300元左右,高價可達1500元。“稅改前只要600元左右。”丁旭說。

“今年因為稅改,大調油商無法拿到成品油發票,有些乾脆就不幹了。”丁旭說,此前還有些調油商會從市場上購買成品油發票,但今年由於稅改,成品油發票價格上漲飛快。這種情況下,有些調油商原料成本加上大量發票成本,已經和地煉企業油品價格相差不多,有的甚至還高於煉廠的油品價格,所以一些大型調油商退出行業。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調油商還繼續堅守。

“剩下的有些小調油商,以前就是完全不使用發票的操作,進原料和銷售過程中都不會帶發票,那麼這次稅改的限制就對他們沒有什麼影響。”丁旭說。有人在退出,也有人在進入,因為這個行業是灰色地帶,也總有人千方百計獲得一些利益。

調和油交易具隱蔽性流動性

通知指出,禁止以化工原料名義出售調和油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兌調和油。在業內看來,調油市場萎縮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丁旭表示,這可謂給當前“不景氣”的調油市場當頭一棒。現在的調和汽油原料中,仍有相當一部分產品的開票名稱在化工原料的範疇中。此通知對調油原料的銷售以及採購再次嚴格規範。

此次通知也明確,嚴禁運輸企業儲存使用非標油。“由於監管愈發嚴格,調油商一般都不會選擇白天運輸產品,都是晚上將產品裝入油罐車進行運輸。”丁旭說。

畢嘉惠表示,目前市場上調和油多數屬於非標油,禁止運輸和儲存使用一定會對調油商出貨造成較大影響,故而調和油市場或進一步縮減。

丁旭表示,MTBE和烷基化產品的正規發票就是化工品發票,這兩個產品的用途單一,主要就是用於調和汽油,煉油企業、調油商、貿易商都會購買,當然貿易商購買主要也是賣給調油商。所以無法簡單區別購買者到底是煉油企業為了最終的汽油調和而購買,還是調油商用於調和油,即無法判定產品的用處。

畢嘉惠還指出,市場對調和油沒有明確的界定,儘管可以從產品質量上嚴加把控,卻難以對每一批油品做到追根溯源。並且,如果調和汽柴油市場驟然停止,對其上游的調油原料市場必定有很大的影響,屆時可能會引起市場波動。

“目前調和汽柴油廠家整體數量雖有減少,但大大小小的調油商仍不計其數,若想短期內使調和油退出市場,可能性不太大。”畢嘉惠說。

此外,部分調和油交易的隱蔽性特徵也給監管帶來一定難度。

一位不願具名的成品油行業人士表示,現在有些民營加油站的租用人存在短期經營、使用質量不達標油品的行為,但難以很快查處。“他們的操作手段是在某處租一個加油站進行經營,在這個地方大概停留一年多,為了短期內收回成本,可能會選擇使用一些質量稍差的油,調油商成為他們的主要供貨商。”

上述人士表示,有時加這種質量稍差的調和油,一兩次對車的影響顯示不出來。但是時間一長對車的損害是很大的。車主發現前往該加油站點時,發現原來的經營人員早就轉移到別的地方。這些經營者經常換地方,也給監管帶來一定難度。

不過,該人士指出,上述行為只要仔細檢查,是一定可以檢查出來的。目前更難的在於一些隱蔽性更強的行為。比如,正規加油站都已經不用調和柴油,因為很容易被查出來,但是調和柴油還在礦山、物流行業、黑加油點流動,客戶自行採用,隱蔽性較強。

該人士舉例說,黑加油點和加油站還不一樣。加油站需要正規資質,黑加油點一般都沒有資質,甚至可能連加油站的加油機都沒有,設備也不齊全。包括一些流動加油車,或者蓋個棚子上面寫個加油站,實際上裡面只有一個油管和油量表,油從油槍出來,價格便宜,一般過路的大貨車會去這裡加油,查處黑加油點也具有一定難度。

2017年3月,江蘇當地媒體就曾曝光了鎮江一處省道邊非法加油相當猖獗,很多黑加油點就設在公路兩邊,臨近居民樓,還有神秘油罐車出沒於企業廠區,提供送油上門服務。

(實習生王碧璇對本文亦有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