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意外”,保险公司一分不赔

最近,湖南益阳一名28岁男子熬夜看世界杯,不幸猝死。

世界杯,本来是全世界足球迷的狂欢。

但是,物极必反,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湖南的杨先生是一名资深球迷。

平日就习惯晚睡的他,世界杯当然不能错过。

世界杯开赛当天,他守在电视机前,边喝冰啤酒边看球赛,一直看到凌晨三点多。

第二天上午,他因身体不适向单位请假。

然而,下午上班仅1个多小时,他突然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警惕!这些“意外”,保险公司一分不赔

杨先生被宣告死亡,年仅28岁。

“死者近期作息都不正常,世界杯当晚喝酒、熬夜等是主要诱因,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2

那么关于猝死和一些急性病,除了平时我们需要注意饮食和作息。

有没有什么保险可以给我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保障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保险公司发布的《2016年理赔统计分析报告》:

与往年相比,

“猝死或死因不明”排在身故原因首位!

高于“交通事故”和“恶性肿瘤”。

“猝死或死因不明”的客户占比16.26%;

“交通事故”列居第二位,占比15.45%;

“恶性肿瘤”列居第三位,占比10.57%。

小司看到这个数据,也比较意外。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癌症对我们健康的威胁是最大的。

没想到猝死竟然比癌症高这么多。

而且,现在猝死的发生人群,开始越来越倾向压力山大的年轻人和创业者:

2016年10月5日,春雨创始人CEO张锐凌晨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4岁;

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因疾病突发在北京不幸去世,年仅34岁;

2016年6月23日,前阿里巴巴数据技术及产品部(DT)总监欧吉良在打羽毛球时猝死,年仅34岁;

2015年12月13日,腾讯技术研发中心语音引擎组副组长李俊明在陪怀孕的妻子散步时猝死;

2015年,身家30亿的金莱特董事长田畴心梗去世,年仅43岁;

2013年,御泥坊前董事长吴立君突发脑疾去世,年仅36岁。

所以,这种心脑血管相关的潜在疾病猝死,从来不在乎你芳龄几何!

先明确一点:

“猝死”不属于意外,所以意外险不保!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个小时内死亡,又称突然死亡,系临床综合症。

在法医病理学中是指外观健康而无明显症状的,由于潜在的疾病或者机能障碍,在开始感觉不适后24小时内发生意外死亡。

简单来说,猝死,还是因为潜在疾病因素导致的,不是外伤。

所以保险公司的意外险一般都把猝死列为免责。

警惕!这些“意外”,保险公司一分不赔

3

那么能管猝死的保险,还有哪些呢?

其实还有两种:

一个是寿险(定期寿和终身寿);

一个是重疾险(含有疾病身故保险责任)。

能看到,可以保猝死的,其实主体都是寿险。

因为只有它是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不过,就算是寿险,也有猝死的免责范围。

一般约定的免责条款中,寿险常见免责有:

保单生效或复效后两年内自杀、主动注射或吸食毒品、酒驾、无证无照驾驶机动车、故意犯罪或拘捕等。

在这些情况下发生的猝死,也会遭到拒赔。

警惕!这些“意外”,保险公司一分不赔

那么刚刚说到的重疾险是怎么赔的?

这也要看责任范围。

如果产品只管疾病,只赔疾病,那么被保险人猝死将无法获赔。

但如果产品包含死亡责任,有病理明确的具体死因的,可以比照是否符合保险条款中的重大疾病定义,符合的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死亡赔偿金。

那么讲完了猝死,我们再来说说看球过程中的急性病,像急性肠胃炎,医保能解决一部分,医疗险也能解决。

警惕!这些“意外”,保险公司一分不赔

逝者已矣,很多情况我们无法预测,但是把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把保险预留在第一步。

也许是我们应对那些冷冰冰的死亡数据最好的办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