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學生面臨失業現象越來越大,今後的大學生該何去何從?

如今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越来越大,今后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如今大學生面臨失業現象越來越大,今後的大學生該何去何從?

每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看看教育部今年公佈的數據,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將有820萬人,參與競爭的畢業生數量像中老年人的血壓指數,今年又打破了去年的記錄,節節攀升又無可奈何。

畢業即失業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學生在畢業季應根據自己的專業及興趣愛好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選擇考研繼續深造學習。

如今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越来越大,今后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大學擴招以後,高等教育普及化。現在大學生滿大街,烏泱泱的。

每年的招聘會,看那黑壓壓的人群,有密集恐懼症的肯定受不了。有人怪擴招降低大學生含金量,有人怪大學課程設置不實用,有人怪社會階層固化。然而,不管什麼原因,畢業就失業的現實,赤裸裸擺在面前。

如今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越来越大,今后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幾天前,國家表示:就業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那是天大的事。如果大學生畢業就失業,那就沒有希望,所以我們要將心比心。今年,我們定的目標是至少要保證1100萬人就業。現在大學生過於強調大學生身份,自我期望值太高。

有的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不願意紮根基層。想高薪,又想舒服,更想有面子。

如今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越来越大,今后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首先是方向,為什麼把方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你選了一個錯誤的方向,那你可能就越走越遠了。這也是很多人高考後懈怠的原因,在進入大學之前,老師家長強調的是“上了大學就好了。”但實際真實情況是,上了大學只是一個開始

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最根本問題,在於如何引導學生不虛度大學時光,有些時候,你在最適合的時間做,才能有最好的結果。這也是家長、老師、學生都要思考的問題。

調研數據

2018年有34.6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很難,形勢非常嚴峻”,48.2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有難度但還可以接受”這個數據來自近期智聯招聘“2018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調研”的結果,這項調研覆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的90168名畢業生,他們之中有60.8%的戶籍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普通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佔68.9%。

如今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越来越大,今后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可能普通本科畢業生不太符合人們心裡對精英的定位,大家也普遍覺得真正的人才不愁找工作。但我們要用另一份報告來糾正這種觀點。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主辦,全國學校共青團新媒體運營中心和領英聯合承辦的全國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意願”主題調研中,只有40%的學生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就業,其中48%的男生認為就業比較困難,而這個數字在女生身上的比例高達60%。共青團和領英發起的這份調研中受訪學生更多的是名校背景,把求職目標放在聯想、騰訊、星巴克、微軟等知名企業。

不管什麼樣的教育背景,同學們都希望自己走出校園能得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這個所謂的“好”是相對的,競爭是絕對的。

麵包排隊,好崗位得先容得下同學們的靈魂

智聯招聘的調研顯示,應屆畢業生看重“實現個人價值”的數量,達到了選擇“掙錢”的近兩倍。具體來看有41.7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找工作時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部分”,分別有26.97%和23.19%的應屆畢業生認為是“工作必須符合我的興趣,做人開心最重要”以及“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賺錢最重要”。

雖然同學們拿到的offer薪酬僅在3000元/月左右,但賺錢仍然不是他們最迫切的。或許也正是因為拿到的薪酬較低,才把“個人價值”放在首位——希望僱主看到我的優點,給我發揮長處的機會。而另外一部分學歷閃閃發亮的畢業生薪酬高很多,他們不需要迫切地獲得僱主認可,但卻迫切地希望自己未來能更優秀。這兩種心態差很微妙,體現在工作選擇上是優秀的畢業生把個人前途發展放在首位,其次是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企業文化。

如今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越来越大,今后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用學校帶出來的專業知識能敲開僱主的大門嗎

星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招聘總監唐偉發現,“現在的大學生對於專業知識的掌握非常紮實,但在實際應用方面有所欠缺”。他建議學生們多建立與企業職場人的人脈關係,增加對於業內知識實際應用的瞭解。

而且非常多的同學會在實習的時候發現這不是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工作,看看當下的職場人就知道了,大學專業是什麼不重要,摩根大通有醫學背景的管理者,微軟有漢語言文學畢業的產品經理,畢業後轉行的人已經非常普遍了。

根據智聯招聘的調研,應屆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39.2%的已簽約應屆畢業生表示簽約崗位與在校學習專業並不對口。這個現象可以說是學院派跟企業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各自為政。從市場大環境看,近幾年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粉絲經濟、智能製造、新零售等新趨勢改變著商業模式。跨領域就業、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所以當同學們畢業走出校門,有很多書本上沒來得及講的東西需要自己親身體驗。

如今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越来越大,今后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迷茫青年自救攻略——體驗式就業

根據智聯招聘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成功獲得offer/錄用通知的主要因素”的調研結果顯示,43.88%的應屆畢業生認為“有相關的實習經歷”是獲得offer的主要因素。而且越是教育背景優秀的同學對求職企業和崗位的瞭解就越迫切。

共青團和領英近期一起組織的企業開放日活動帶同學們走進頂尖名企,300人左右的參與名額收到超過15000個報名。成功報名的徐玲來自同濟大學,他說:“大家的求職目標不明確。作為在校生,很多時候不知道畢業之後究竟要找什麼樣的工作,不同類型的企業有哪些不同。也不知道對於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來說,企業比較看重的是什麼”。

其實企業招聘時視線也很模糊,面對這麼多的畢業生HR還是很難找得到跟崗位需求匹配的人。近幾年僱主想了各種方法拉近跟在校生的距離,利用實習項目、管培生項目和舉辦比賽的方式篩選人才。所以對同學們來說如果畢業那天才開始找工作已經晚了,就業的起跑線向前拉了幾年,當你還在學校的時候就該開始試探外面的世界

大學生作為職場預備役,大概也就在校的這幾年容許你理直氣壯地試探職業機會。有的實習項目是在“新手保護時間”內教你快速熟悉工作,也有的公司只是因為實習生廉價抓你來做義務勞動。就業是雙向選擇的過程,對同學們來說認真對待實習比畢業時匆忙接受一份莫名其妙的offer重要。

如今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越来越大,今后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