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個小山村,一步能跨三孔石橋,村莊大街下埋了幾十座石橋


河南鶴壁市淇縣城北20多里有個高村,帝辛時期,這裡是古朝歌頭道城北城牆與東城墻的交匯點。

古稱淇水關,是從東面、北面進入都城的重要關卡,淇水關東臨淇河,其他三面皆是自然形成的深溝。

《淇縣誌》記載,高村為淇縣建制鎮,南北官道由南門到東門穿街而過,當地人稱官道為石板坡,3000多米長。

橋是淇水關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之一,古代時,全村有大小石橋幾十座,全部用青石鋪就。

村內石橋高低、長短、大小不一,各具造型,爭奇鬥妍。其中“走橋不見橋”最為經典,名氣最大。

那是一座帶虎頭的石橋,相傳始建於殷商末期,黃飛虎建造。原是一座小橋,人過小心謹慎,馬過驚慌肇事。

黃飛虎對此橋進行巧妙改造,通道下挖,東西延伸,建成“品”字型石拱橋,橋面上覆蓋了很厚一層黃土。

與大街高低一致。靠河一端有橋頭堡,人在上面可以觀潮。在大街上走,根本看不到橋,故稱“走橋不見橋”。

由於這裡地形奇特,還有其他名目的石橋,像一步三孔橋等,在村子裡有些橋一步就可以跨過去。

古高村河流縱橫,建橋很多,有一些河道早已乾枯,所謂見橋不走橋,順河底不走橋照樣可以到對岸。

由於河流改道、村莊道路的改變,幾十座石橋被埋在了村子的道路下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