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一個用水泥打造卻不失溫暖的家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彎曲的入口處,玻璃幕牆與扇形板岩屋頂形成一種舊與新的對比。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由落地玻璃牆構建的走廊圍合出戶外院落與室內空間,將自然景觀帶入室內。

坐擁寧靜亞拉河谷的墨爾本無疑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它不但是“花園之州”維多利亞州的首府,更充滿了魅力四射的都市活力,不管是常居的“本地客”還是陌生的“揹包客”,都會因這兒遍佈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歌劇院、畫廊、博物館而流連忘返。城市裡林立的新老建築交相輝映,讓人永不生厭。這套房子的主人,就是這樣一個迷戀著當地人文風景與自然環境的“本地客”家庭,他們在這裡成長,熟悉墨爾本的每一條街道與過往,度過了人生中最懵懂浪漫的時光,墨爾本是他們心中的伊甸園。隨著歲月流轉,眼見著要步入下一個人生階段,他們打算以這樣一套全新的房子作為禮物送給自己,也是一份美好的生活紀念!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拱形混凝土分隔牆,為客廳營造了一種劇院般的環繞視聽氛圍,也將建築的儀式感引入室內起居空間的會客區與用餐區用了半分隔的方式,玻璃幕牆是為將戶外的綠色景觀引入室內而特意設計。Allison Pye Interiors在傢俱的選擇上,也走極簡的路線,黑、灰、原木色的傢俱是首選,而這套粉色的餐桌椅是為了提亮空間而搭配的。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室內的牆面也與室外一樣,選用了未經修飾的混凝土材質,天花板是橡木材質,湖藍色的地毯與戶外泳池在視覺上形成一種呼應效果。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設計師充分考慮到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即使是在小角落,也貼心放置了可以交談的休閒椅。

“說起來太巧了,家主人曾在設計資訊網站The Cool Hunter上看過我們的項目,念念不忘,後來他們竟發現那個項目就在他們家附近,而我們的事務所也在墨爾本,找我們來建造這個新家再合適不過了!”Leeton Pointon Architects事務所的建築師Michael興奮地說。Leeton Pointon Architects事務所是一個立足於澳大利亞,屢獲設計獎項的事務所,他們的建築設計作品極富特色,不管是海景別墅或是都市公寓,都不僅僅將設計視角放在結構與材料的微觀領域,而是從當地環境與生活實際需求來綜合考量,跳脫出來,用建築延展生活的可能。“我們的建築形態常常帶給人一種雕塑般的印象,但這並不是為了某種特立獨行的設計方式,或僅為了讓人過目不忘,而是期望用建築來呈現人們心目中的詩意棲居。”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拋光的石膏牆面樓梯曲線呼應著整個建築的曲面風格。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不同尺寸的山海風景照懸掛在案頭,身在此處,心卻在遠方。書房的設計十分簡約,橡木書桌的色調與牆面風景裝飾照片毫不違和。

正如Michael所言,從建築外觀上去打量眼前這套房子,恰如欣賞一件大體量的雕塑作品,曲面環繞的混凝土外牆,帶來一種震撼的儀式感,這也是每一位客人走進來時的直觀感受。“在設計之初,我們就根據斜坡的地勢制定了設計方案,希望可以巧妙藉助地勢,讓建築的每一個空間層次都不被遮擋,每一個角度看上去都如同一幅獨立的畫卷。”建築師用曲面的混凝土牆建造了一個塔式的框架,形成房子的根基,露出的錐形邊和毫無裝飾的混凝土肌理,像是被風化侵蝕後的效果,透露著既堅固耐用又留存時光痕跡的美感。“客人來拜訪時,會有誤入古代遺蹟的錯覺。”Michael仿若玩笑地解釋。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雖然外部結構硬朗而粗糲,內部空間卻設計得別有洞天,用Michael的話來說:“我們將大面積的生活空間藏在了質樸結構的背後。”他們和Allison Pye Interiors室內設計事務所一起,將生活的舒適、寧靜、滋養作為關鍵詞,從外到內一氣呵成地完成了整個起居空間的設計。這套房子基本沒有多餘的裝飾,大部分的傢俱與陳設都根據結構本身來定製,甚至是建築的一部分,毫無割裂感。為了營造與自然無縫相連的開放性,他們設計了一個連接公共區域與私人區域的迴廊,將風景、建築、起居空間貫通起來,仿若安於室內的桃花源。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落地窗外是建築師用桉樹嫩枝製成的幕牆,讓居住、氛圍無限地接近自然。臥室的風格也充滿了自然的氣息,簡約的大床背後是定製的木質桌,既可作為床頭板,另一側也可用作書桌,還能儲物,真是一舉多得。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主臥的浴缸旁是超大落地窗,讓愜意的泡澡時刻也能享受戶外的風光。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洗手檯也是建築結構的一部分,牆面上方的玻璃窗讓光線照射進來,通透敞亮。

新居的建設過程異常順利,主人給了建築師和設計師極大的信任:“建築師很完美地解讀了我們的需求,我們一邊建一邊完善,直到房子呈現最滿意的狀態。整個過程伴隨著快樂的心情,沒有比這更開心的事了。”生活本來就是一段走向未知的旅程,一磚一瓦地建造房子,打理生活,是生活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如今一家人住在這樣一套仿若消失在風景裡的居所,回憶裡滿是甜蜜的滋味。

建築設計師Samson

幫你實現幾個裝修方面的關鍵點

封面故事|一个用水泥打造却不失温暖的家

李湛新Samson

建築設計師,合湛建築設計

AD:這個家的牆面看起來非常特別,“科普”一下它的材質吧?

建築設計師Samson

這種清水混凝土牆面將質樸的氣質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它的特點是直接將混凝土成型的預製板肌理的自然質感作為飾面效果。這是現在建築造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材質,日本的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就因為將這種材質運用地出神入化而一舉成名呢!

AD:在自己的家中可以實現嗎?

建築設計師Samson

普通家庭當然也可以用作牆面裝飾,你需要找擅長做清水混凝土的專業團隊配合,可以依據你的喜好設計這種有規律排列的對拉螺栓眼、明縫、蟬縫、假眼等組合形式。不過清水混凝土在國內的製作工藝參差不齊,有經驗的施工隊會讓你事半功倍。

AD:除了找到專業團隊配合,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建築設計師Samson

清水混凝土看起來素面朝天,但是日常的護養不可少。清水混凝土如養護不當,表面極容易因失水而出現細微裂縫,影響外觀質量和耐久性。因此,對裸露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採用粘性薄膜或噴塗型養護膜覆蓋,進行保溼養護。

AD:這個浴室的地面很搶眼,是水磨石地面嗎?

建築設計師Samson

水磨石是一種傳統材料,最早的做法是將玻璃、石英石等原料混合入水泥後經澆築和打磨而成的地面,耐磨性高,而且不易積灰塵。如今很多設計師藉助其可調配的特點盡情發揮,設計出更多有趣味的造型。

AD:如果自己鋪裝會很貴嗎?

建築設計師Samson

通常水磨石的商場價格在500~850元/平方米,價格不算不便宜,但這也算是地面的定製項目,現在市面上你也可以找到水磨石紋理的瓷磚,可以幫你節省預算。

AD:如果家裡鋪裝地暖,水磨石是否會影響採暖效果呢?

建築設計師Samson

家庭鋪裝水磨石需要做地暖的時候,為避免水磨石面層開裂的質量通病,通常會把水磨石的基層混凝土加厚1~2cm厚,相較於鋪木地板,採暖效果會打折扣。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庭也有類似做法,為了美,犧牲部分能耗是值得的。

AD:木地板貼在天花板上的做法好棒,每天一起床就像是在北歐的度假木屋,也想效仿,可我的家在潮溼的南方,是否適合呢?

建築設計師Samson

南方潮溼的氣候想要運用同樣的設計手法,達到同樣的效果,往往在做木地板找平基層前,加塑料薄膜或其他專業防潮處理,可減少地面潮氣對地板的影響。

攝影/ Lisa Cohen

文字/ 雯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