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房價和中美貿易戰最好文章沒貼地皮 青島樓市三背景你該有數

從上週開始,就不斷有朋友給我推送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很長,也很標題黨——《目前看到的關於房價暴漲和中美貿易戰最好的文章----沒有之一2018年中國房價和中美貿易戰的深層關係》。

關於房價和中美貿易戰最好文章沒貼地皮 青島樓市三背景你該有數

這篇文章,我很認真地讀了。從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對於宏觀經濟的研究非常深入,股市、樓市、債市、匯率分析得都很透徹。這樣的文章我們要看,因為你可以從中瞭解到大風向的變化。但是對於你在青島買房有多少指導意義?

意義不大。

第一,先說房地產崩盤這件事。按照經濟模型來說,早就應該崩了。差不多六七年以前就有類似的分析,調用了大量的經濟學理論。但是這三年又翻了一番,搶房的人依然很多。

關於房價和中美貿易戰最好文章沒貼地皮 青島樓市三背景你該有數

為什麼?

中國城市化發展的特殊時期------中國特色的土拍政策-------中國特色的樓市調控政策--------中國特色的消費觀------中國特色的樓市。

中國特色這四個字,要排在一切經濟學原理之前,

我們樓市這麼火,一大部分來自於棚改貨幣補償造出來的富翁,這是阿根廷和日本所少有的。許多全款買房的人,之所以眼都不眨一下,是因為那錢不是他們賣大饅頭、賣黃瓜一塊一塊攢出來的,而是拆遷補償得來的。

撇開拆遷戶,再說說數量眾多的剛需族。文章說房地產擠佔掉了其他消費的空間,中國人在別的地方不敢花錢,所以實體經濟很麻煩。但是我想說,這種情況是一天了嗎?我們的思維定式和西方人不一樣,危機感比較強,喜歡攢錢。

所以,國家想出了很多刺激消費的招數,都不管用。最後發現,還是房子這種商品最能拉動內需。但就買房子而言,許多人也是量力而買,借高利貸買房的人,有,但極少。這些人量力買的房,恐怕不會賠錢往外賣,而是會節衣縮食供下去。中國人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思維方式,恐怕是樓市穩定的基礎。

具體到我們青島,特別是主城區和輔城區的核心地帶,我說短期內沒有問題,主要是供需比。現在這個價格,許多區域都要搖號。如果房價大跌:

市南區的學區房降到3萬元/平方米,會有多少家長毫不猶豫的買房?

市北區的次新房降到2萬元/平方米,會有多少剛需族立即出手?

高新區的精裝房回到1萬元/平方米,會有多少工薪投資者入場?

我們不能只懸浮在經濟學的分析,要看市場真正的供需比啊,各位!

通過58同城看一下房價:

關於房價和中美貿易戰最好文章沒貼地皮 青島樓市三背景你該有數

在棚改收緊之後,市場會受到影響,特別是高價房。但是在剛需盤的供需比上,起碼青島沒有實現反轉,而是很大一部分人甚至連自住房還沒買上,這就不存在什麼崩盤的可能。

第二,人口流動的趨勢。

蓋了這麼多房子,以後買個誰?這是很多人所擔心的。人口增長率和出生率值得我們憂慮,這就需要不同城市不同分析了。

我和一個西部省會城市的朋友聊天,他說這三年來,該城市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人都到哪去了?山東是一個主要的目的地,青島又是山東的主要目的地。

我再重複一遍,青島是整個北方為數不多的好城市。前幾年許多東北人在西海岸置業,現在很多西部和內陸的人會選擇老膠南、膠州、即墨等地。從日本和世界幾個著名灣區的城市發展歷程來看。在人口減少的時候,我們這座城市也將是人口聚集之地,這是中長期支撐城市發展的基礎。相比國內其它城市,青島的城區面積還比較小。

未來會有多少人進入青島?是不是足以支撐膠州、即墨新區,還有萊西、平度,這個我們無法得知。所以,我希望你堅守主城區和核心輔城區。

第三,要說說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這個話題比較大。但是我覺得值得說一下。日本,經濟再發達,也是彈丸小國;阿根廷,不論是人口、經濟,都和中國差了幾條街。中國發展到今天,雖然在許多地方仍然落後,但有和西方大國說不的底氣和本錢。

而且,看看現在負責宏觀經濟這些人的履歷,都不是泛泛之輩,沒有那些大V們說得那麼愚蠢和不堪。在宏觀調控上,不會任由他國剪羊毛。美國不好好和我們玩,我們和其它國家玩。

看看我們周圍,看看你身邊的親戚朋友,他們的收入,他們的日子,他們對於購房的態度,我們的日子遠沒有大V們說得那麼糟。所以,從需求出發,房子該買要買,日子安心的過,勤奮而自信,沒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