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号外!号外!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吴江的“双招双引”优良环境

通过苏州媒体的平台被更多人了解

吴江

通过一个更大的窗口

向更多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苏州日报》讯

吴江“产城融智”打造苏州湾引才生态体系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吴江用打造“八大标杆”、推进“555计划”、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未来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同时,用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吸纳着各类人才,为奋斗打下深厚的基础。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千金买骨,筑巢引凤。目前,吴江人才总量已超27.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万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53人、“万人计划”2人、省“双创团队”2个、省“双创人才”43人。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不仅是吴江厚植沃土聚英才的

生动诠释

更是“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的

自信表达

城市准备好了!

这是一个城市求贤若渴的诚意。

今年6月29日,吴江在上海举办投资说明会,总投资240多亿元的35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的同时,吴江也向来自长三角经济带“龙头”的高端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018吴江(上海)投资说明会现场

这是吴江再一次借助“双招双引”平台,开展高层次引才工作。也正是在这样的诚意与努力面前,“到吴江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正如上海复客科技董事长顾斌所言:“只要到过吴江,就有N多种不想离开的理由。”

吴江,百湖之城

水,赋予了这座城市太多的灵气

也塑造了其海纳百川、聚天下英才的格局与视野

2010年,吴江出台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5年后,新一轮人才“55352”工程进一步细化深化。最近,吴江又修订了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持续加大对创业创新、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

“我们一直在努力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优的环境,目标是打造具有硅谷气质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铭看来,这样的目标并非凭空架构,对于引才聚才,吴江有着傲人的“底气”。

这种底气,体现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吴江地处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通过轨交、高速、高架等快速交通路网,可实现60分钟到上海市区、90分钟到杭州市区,以及30分钟上高铁、40分钟到机场、2小时内到港口的高效出行。未来,沪苏湖和通苏嘉甬两条高铁十字交会于吴江,将使吴江与周边重要城市的连接更加紧密。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这种底气,体现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吴江濒临太湖,大运河穿城而过,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19.9%和72.6%,“一类空气,二类水质”的优异生态禀赋,赐予了吴江吸引全球人才的先天优势。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这种底气,也体现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江拥有同里、震泽、黎里三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退思园、宋锦、运河古纤道3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让人才在这里更容易找到创新的灵感。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同里古镇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震泽古镇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黎里古镇

这种底气,更体现于高品质的城市建设。作为苏州主城区面积最大的板块,也是苏州城市未来发展的纵深所在,吴江围绕打造环太湖产城旅融合标杆、智慧城市标杆、江南水乡标杆等目标,加快重大交通工程推进和功能性项目实施,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丰富城市业态、完善城市功能,以高品质城市实现高端人才的集聚。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吴江区太湖新城

产业准备好了!

吴江,围绕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标杆、智能工业发展标杆等,更好发挥智能工业的先发优势和全省领先优势,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213工程”,更大力度支持重点产业骨干企业跨越发展,重点培育“新地标企业”,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对人才的吸纳、引进和聚合作用发挥出来,以项目引进人才,以人才拓展项目,实现“人才跟着项目走”,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吴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办主任

张志明说:

过多年实战,吴江的“店小二”已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从领军人才项目、个人待遇、团队引进、人才留用等方面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基本涵盖了人才落户发展的所有服务内容。

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吴江

大数据、新型半导体等新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雏形又一次成型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目前,吴江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已减少至221项,是全省最少的县市(区)之一;全面推行“多证合一”,简化企业登记、注销程序,全力为创新创业“松绑”,基本实现“3550”改革目标。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目前,吴江已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3家。苏州欧美同学会落户吴江,提升了吴江在人才圈中的影响力;“苏州湾人才高洽会”“国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会”“吴江国际精英创业周”等,则为市场化引才提供了信息的发布与对接……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引才政策

生根计划

“名校优生”人才计划

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

人才新政15条

市场化社会引才政策

人才安居乐居政策

……

打造集政府、引才主体、

社会服务机构、孵化载体、人才服务于一体的

苏州湾引才生态体系

用一份份满满的“干货”

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资金准备好了!

创投基金撬动发展

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吴江两家新地标企业的故事

1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周剑记忆犹新,8年前当他带着“迈为”的研发团队,从深圳来到吴江开发区时,除了“怀揣”着最新研发的太阳能丝网印刷设备项目之外,几乎两手空空。紧要关头,由吴江开发区成立的东运创投“慧眼识才”,向他注入了1000万元资金。半年后,在东运创投的引导下,“迈为”又迎来了业内基金新一轮3000万元投资,安然度过了光伏产业三年的寒冬。如今,“迈为”的年销售收入达4.5亿元,市场占有率达85%,成为名副其实的单项世界冠军。

2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平回忆:自2010年从日本回国时的一个构想,到现在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8亿元,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小巨人”、苏州优秀民企50强,其基础就在于东运创投先后三期共计1800万元的原始资金“撬动”。

如今,这两家企业已成为吴江新地标企业中的佼佼者。尝到甜头的吴江开发区继续拓展资本市场,2017年底成立苏州同运仁和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这个规模5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将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持续关注区域内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

“当初投这两个项目,是冒一定风险的,毕竟他们的背书只有厚厚一本计划书和一个美好构想。”

同运仁和创投总经理范宏说,正是因为这些高端人才与项目所集聚的技术团队、研发能力与市场前景,让他们对自己的眼光很有信心,对“产业+基金+项目+人才”充满期待。

吴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春良说:

判断一个项目好不好,关键看三个‘是否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产业链的优化、创新链的打造、人才链的形成。

从产业布局角度看,吴江依托资本力量,根据现有产业链铺设创新链,就能引进人才链;从引才角度出发,围绕人才链打造创新链,就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吴江还组建了规模为50亿元的区级产业投资母基金,并逐步设立并购基金、天使基金、创投资金和公共事业投资基金等子基金;组建了全省首家市场化人才基金——总规模20亿元的苏州湾人才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系统性、战略性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为项目建设提供配套投资资金,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高新企业、创新人才到吴江发展。

我们吴江今天又登上了《苏州日报》头版啦!

吴江区委书记沈国芳说:

持续推动高端项目落户,加快建设成长三角城市群中投资兴业的福地、产业发展的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胜地,吴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更加渴求人才。

人才兴则吴江兴

人才强则吴江强

厚植沃土,广聚英才

吴江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