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

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

为加快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余健宣读了科技部批复文件;副省长黄宁生等与会领导为珠三角9市授牌,并共同见证了相关代表项目的签约。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介绍了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特色定位,并对重点任务进行了整体部署。华南理工大学、东莞市分别介绍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和经验,粤科金融集团对广东省创新创业基金进行了推介。

2018年5月,科技部批复同意我省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为9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之一。推进示范区建设是我省全面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积极完善服务体系,支撑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的重大举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将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载体、开展政策先行先试等重大举措,大力推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完善及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积极打造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并以点带面形成全社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热潮。

据了解,示范区将着力强化五大特色定位:一是依托广东区位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打造技术转移国际合作试验区;二是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对先进制造技术需求旺盛的优势,打造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区;三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国内金融和科技结合的示范区;四是充分发挥珠三角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五是以军民科技融合为契机,建设一批军民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载体。

其目标是,到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基础更加坚实,先进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珠三角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高端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跻身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技术自给率超过75%,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推动形成1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形成20-30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达22000亿元。此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0亿元;珠三角地区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180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超600家,众创空间超260家,各类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力争全省备案私募股权、创投机构超过300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3万亿元,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引进省创新创业团队270个以上;建成省级军民融合专业孵化器超过4家,在孵化企业数量300家以上。

到2022年,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型经济建设成效显著,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深化,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转化平台蓬勃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高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基本建立;力争珠三角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6年翻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00亿元;省级军民融合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7家,在孵化企业数量超过50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