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金貸「黑手」伸向數字貨幣

文:北緯31度

當現金貸“黑手”伸向數字貨幣

“傳統金融的世界太慢,太無聊了。”

最近一個月,身邊很多做金融的朋友,大有逃離“古典金融”,跳進區塊鏈的趨勢。

“我有一個做養老基金的朋友,說過去30多年,做到了年化7%,對於自己的成績,他內心十分得意。”

7%?

這在數字貨幣市場,就是幾分鐘的事兒……

“實體經濟更是整天苦哈哈的:利潤越來越薄、擠壓卻越來越嚴重;企業埋怨招不到人、人們埋怨找不到好工作;商品流通越來越遲緩,貨幣卻在上空狂飆……”

身邊做金融的朋友,覺得原有的世界索然無味,唯有區塊鏈,讓他們變得亢奮。

而如今一種新的金融玩法,開始在數字貨幣領域流行——數字貨幣質押。

有人稱,這是金融之花,飛到區塊鏈大陸,開花散葉的第一步。

而之後的想象空間,則遠不止此……

01、數字貨幣也能質押

為何數字貨幣質押突然火了?

“我一直想做這個事兒,但之前沒人投,最近這一兩個月,卻有好多投資人屁顛屁顛追著我。”對於最近數字貨幣質押平臺的流行,張迪也有些不解。

其實,質押貸款是金融遊戲中非常普遍的玩法。以往質押的不過是車、房、貨等,而今換成了虛擬貨幣。

數字貨幣質押,不過是用戶不想賣掉手中的幣,於是將手中虛擬貨幣質押(比如質押率50%)出去,從而獲取現金的過程。

“這個市場目前大多隻認兩大主流幣,比特幣和以太坊,這門生意目前賺得就是利息。”幣圈老人李東向「北緯31度」透露。

質押、貸款,是傳統金融必備的一環。而到了區塊鏈領域,數字貨幣質押也一定是區塊鏈金融化的基石。

對於金融人士而言,投資項目雖然可能有百倍的收益,但大多數情況投資都打了水漂。

而數字貨幣質押則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路子。

同樣穩賺不賠的還有搬磚,但目前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數字貨幣質押,得到了金融人士的迅速青睞。

此外,年化率40%~70%是符合金融人士認知框架的。

如果告訴他們投資比特幣收益極高,他們看不見摸不著,甚至有些質疑,但告訴他們,把一筆錢放進來,用質押的方式得到不錯的回報,他們就會秒懂,並且願意馬上把錢投進來。

質押率安全,收益率年化30~90%、市場一片空白、能看懂……種種因素,讓數字貨幣質押近乎成為,金融人士擁抱區塊鏈的首要選擇。

02、數字貨幣有多賺錢?

目前的玩法中,分為面向B端和C端兩種。

B端的項目方,融來的比如是EOS、ETH等數字貨幣。由於當前處於熊市階段,手裡的幣不想賣。但需要流動性來上交易所、做市值管理、擴招團隊等,他們就可將手中的數字貨幣質押出去。

“我們把年化控制在40%以下,而很多別的玩家會殺雞取卵、趁火打劫,把年化提升到50%~70%之間。”某從業人員向「北緯31度」透露。

而數字貨幣質押的一大想象力還在C端。

“有的已經做到了年化近100%。”

“價值10萬元的比特幣,我們放款的時候能給到幣價的50%,也就是5萬塊現金,每個月收取的利息則在5%左右,也就是2500元左右。年化60%”

上線1個多月,實現了數千萬的交易額。數字貨幣質押平臺DeepFin,在這個領域裡,成績不俗。

當現金貸“黑手”伸向數字貨幣

為了吸引更多線上客戶,DeepFin的利息設定為每個月2%左右。

甚至還有玩家,如幣鏈合約,已將年化收益率做到了200%。

額度小、期限短、高回報……勢逼去年大火的現金貸。

03、數字貨幣前行阻力

數字貨幣質押利潤可觀,但其風險也不容小覷。

在外界看來,數字貨幣質押,就是現金貸與數字貨幣,這兩個史上最暴利行業的強強聯手,“暴利”值堪稱五顆星。

“現在外面很多人都意淫,覺得我們賺錢特別容易,其實他們進來就知道Shi有多少。”劉旭航感慨自己每天累如狗,壓力極大。

“幹這個,沒有經驗很容易死的,風險太大了。雖然幣質押過來,但是幣圈劇烈波動,導致的風險你也要承擔啊。如果幣一旦砸到了手裡。你拋不掉,小心到時候虧的褲衩都沒了。”

這需要很強的專業背景。

比如,劉旭航團隊裡的人,大多都是金融學專業背景出身,團隊裡不乏華爾街過來的精英,對於數字貨幣質押他們頗有信心,畢竟在古典金融裡,質押的玩法已是輕車熟路。

不過即使這樣,劉旭航每天依然遇到無數問題,奔波到午夜。劉旭航直言,信任的獲取,是數字貨幣質押交易平臺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在推廣平臺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把幣放進來質押後,自己的幣會被吞了怎麼辦?。”

害怕平臺跑路,也是此行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障礙。

“所以我們才以公司的模式去做,靠著個人刷臉,生意也有限,最主要是信任值會大大降低。”

科銀資本劉耕華告訴北緯31度,遇到最大的問題還有眾多客戶的金融知識缺乏。

“沒有金融知識的人,理解起來我們的業務特別困難。”

“這事兒太難了,很多項目方總覺得自己的項目會漲,老想質押自己的代幣,但我特別想說的是,你的token真的是分文不值!”

C端更是沒有理財概念。他們對於手中的錢,唯一知道的處置方式就是,幣價漲了就賣,跌了就可以躺著。

“有時候給他們講這些概念,都很生氣,因為這是初中生都可以理解的問題。但沒辦法,這就是整個行業的現狀。”

雖然問題不少,但是入局者都很看好它的未來。

04、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這事兒是剛需,炒幣的人,幣價低迷的時候,肯定不捨得賣幣,一旦缺錢,肯定要找到我們,需求的產生形成了這個市場。”入行較早的老行家李東向「北緯31度」解釋。

對於數字貨幣質押市場,李東更是看好其未來。

“中國股市幾億人,比特幣全球玩家也就幾千萬,整個數字貨幣並沒有真正普及到大眾市場,因此數字貨幣質押這個行業市場空間無比巨大。”

外界也在逐漸瞭解這個圈子,未來入局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市場也會慢慢變大。

而擁有專業團隊的劉旭航,佈局則要大的多。在他看來,數字貨幣屬於一個新的資產類別,圍繞這種新資產,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

”我跟一些朋友朋友講,黃金屬於貴金屬、房地產屬於不動產、股票屬於證券類、而數字貨幣則屬於一個全新的資產類別。圍繞這個新資產類別,未來可以進行很多衍生的金融服務。借貸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會做一些有關於數字貨幣資產管理的服務。

“之後在幣圈,肯定會有更完整、合理的金融方式,質押、借貸、甚至保險。幣圈正在從從混亂走向清明。”劉耕華告訴「北緯31度」。

劉耕華還指出,目前很多暫時不投項目的大資本方,都在拿錢在數字貨幣市場做測試。

比如先出資100萬,看一段時間效益,是否能跑出一個不錯的模型。如果可以,增資到1000萬,看能達到何種收益率。因為數字貨幣比較是個陌生的市場,他們一旦嚐到甜頭,會不斷攜帶大批量資金投身進來。

當現金貸“黑手”伸向數字貨幣

在數字貨幣質押逐漸火熱的時候,也不乏一些質疑聲。”數字貨幣波動這麼大,真的是一個好的抵押品嗎?“

不過對於自打出生開始,就非議不斷的數字貨幣,似乎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圍繞著它而衍生的一系列金融服務,是否真的可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