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判5G「殺手級趨勢」:價值萬億美金的產業藍圖正在鋪開

一個新技術的磅礴發展,需要殺手級應用的撬動,5G亦如此,整個產業都在尋找著市場的走向和趨勢。

2018年,無疑是全球5G產業發展大有可觀的一年。本月,5G獨立組網(SA)標準凍結,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SA)的5G NR規範,意味著3GPP已經完成全球5G標準第一階段工作,為明年商用部署做好了準備;十天之後,包括傳統運營商、系統設備商乃至全球產業鏈齊聚MWCS(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集體重點釋放5G信號,大有百花齊放之勢。

5G加速有目共睹。業界對於5G的看法,具備普遍性:更快的網速、海量連接、低時延的關鍵型任務、是一項革命性技術......而高通工程技術高級副總裁Ed Tiedemann在MWCS的5G峰會主題演講中則強調了5G的特殊性:5G新空口(5G NR)是下一代網絡的必需品;更重要的在於5G背後的願景,這種願景是一種時間的概念,或者說時空的概念,能夠讓通信產業重新聚焦於未來十年要做些什麼,重點是什麼,以及如何在業務中從根本上、從基礎設施方面做出一些改變。

這個5G願景,好比一把發令槍,預示著5G商用落地進入競速道。

5G市場:中國走在了前列

"這兩個大會的決定,將影響著當今世界以及全人類今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生活。"MWCS開幕式上,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透露,國際電信聯盟將分別於2018年10月底和2019年十月先後召開兩個大會,尤其是2019年在埃及的新一屆“世界無線電全會”和“世界無線電大會”,將制定5G下一階段標準、確定5G頻譜以及其他無線電通信領域的重大議程。

據GSMA智庫(GSMA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已經有49個國家和地區開始了5G測試,有32個國家的45家運營商已經公佈了商用計劃。到2025年,5G網絡將覆蓋全球人口的40%,惠及27億人。

5G網絡規模是龐大的,隨之帶來的整體經濟規模無疑也是龐大的。IHS Markit的5G經濟報告有兩組數據可以作為佐證: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這幾乎相當於所有美國消費者在2016年的全部支出,並超過了2016年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的消費支出總和;到2035年,全球5G價值鏈將創造3.5萬億美元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上述數字超過了今天整個移動價值鏈的價值。

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國市場的實力可見一斑。

“中國政府正在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結構性改革和產業升級,這是中國在5G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強大動力。”GSMA會長葛瑞德(Mats Granryd)在MWCS上如是說。據GSMA預測,到2025年,亞洲地區的5G連接數將達到6.75億,將超過全球5G預期總量的一半,其中,中國將擁有4.3億個5G連接,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

“5G時代有可能成為電信運營市場創造新模式、構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嶺,誰能更好地洞察和培育5G應用的廣闊市場,誰能更好地適應和把握運營轉型的方向路徑,誰就會實現更可持續和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在上述會議表示,5G產業正在進入全面衝刺階段,5G商用進程正在提速。

在5G商用時間表上,中國三大運營商正在開展大規模的5G外場試驗,以期在2020年實現商用。初期的首批部署將集中於人口密集的城市,然後逐漸擴大到郊區和農村地區。

5G標準:高通打好了地基

開篇所提到的5G標準確立,意味著運營商可以規模部署一張完整的、高性能的5G網絡,同時,5G的重點在核心網,基於雲化的核心網使能“網絡切片”,實現一張物理網絡支持豐富的5G應用,不僅最大化網絡價值,還為運營商業務向垂直領域擴展、開拓新的商業模式鋪平了道路。

在這背後,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要玩家,高通是5G基礎技術的重要貢獻者之一,一直引領5G商用之路。

此次MWCS,高通用5G NR原型系統→5G測試平臺→5G參考設計展示了這家公司在5G領域的部分研發歷程。

全球首個正式發佈的5G數據連接、全球首個基於3GPP R15規範的端到端5G新空口系統互通等均來自高通和產業合作伙伴——5G新空口系統互通是支持終端、接入網和核心網之間互聯互通的基礎,也是5G走向商業化和大規模部署的重要一步。就在MWCS開展前幾天,高通和大唐移動聯合宣佈,雙方將基於3GPP Release 15標準,合作開展3.5GHz頻段上的5G新空口互操作性測試。至此,高通已與全球幾乎所有主流系統設備廠商完成或正在進行5G新空口的系統互通測試。在高通展臺,可見高通5G NR原型系統與愛立信、諾基亞、華為等網絡設備商進行的5G互聯互通演示。

此外,數月前在巴塞羅那的MWC2018上,高通展示了在德國法蘭克福和美國舊金山完成的業界首個5G 新空口網絡與終端模擬實驗,模擬真實5G網絡。而此次MWCS上,高通又展示了近期在日本東京完成的真實網絡模擬實驗,模擬了獨立組網的5G新空口網絡,通過對5G真實性能的預測展示顯著的5G用戶體驗增益,為移動生態系統做好準備。

預判5G“殺手級趨勢”:價值萬億美金的產業藍圖正在鋪開

高通展示5G NR原型系統、5G測試平臺、5G參考設計

“業界首個”當然還包括高通於2016年發佈的驍龍X50 5G芯片組,它是業界首款5G新空口多模調制解調器,通過單芯片支持2G/3G/4G/5G多模功能,包括將作為5G重要補充的千兆級LTE。通過一顆芯片,支持幾乎所有目前及未來數年內通信制式,且在短短十二個月內實現從產品發佈到功能性芯片的能力,可見,高通逐漸將歷代蜂窩技術方面的深厚實力延伸至5G。

目前全球已有20家OEM廠商正努力基於這款5G調制解調器開展研發。預計今年12月下旬,將會在一些市場看到第一批5G數據終端,並且最早於2019年3月-4月將會看到來自OEM廠商的5G智能手機。此外,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內的全球18家運營商也正利用高通驍龍X50 5G調制解調器,支持正在進行的5G新空口移動試驗,包括6GHz以下以及毫米波頻段。

5G應用場景:“殺手級應用”難說,“殺手級趨勢”可期

5G標準加速之後,意味著5G商用在即,也就表示5G應用場景紛至沓來。比如MWCS展區,中國移動演示了5G車聯網遠程駕駛和安防無人機,在安防無人機AI平臺清晰可見,外場的4K監控視頻通過5G網絡傳回,現場的終端對無人機進行起飛、降落、安防目標跟蹤等5G網絡超視距控制,這就是一個5G安防監控系統的工作過程;中國電信則展示了5G VR超高清視頻傳輸、5G 8K和5G雲化VR遊戲等應用場景;中國聯通演繹了包括沃救援、遠程醫療、沉浸式滑雪、AI+網絡優化、未來網絡在內的多項5G技術成果。

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才是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高通高級副總裁兼4G/5G及工業物聯網總經理Serge Willenegger在採訪中坦言,現在很難講什麼是5G的殺手級應用,但會有一些“殺手級趨勢”。

預判5G“殺手級趨勢”:價值萬億美金的產業藍圖正在鋪開

高通高級副總裁兼4G/5G及工業物聯網總經理Serge Willenegger

這些趨勢包括移動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以及計算、連接、安全、數據智能等前沿技術在邊緣側的結合,同時實現與雲端的結合——將會驅動對5G技術的需求。“其實這些趨勢在4G時代已經出現,其發展極其迅猛,很快就將需要5G系統的支撐。”Serge Willenegger說道。

細化之,可以羅列出一二:

1、5G趨勢在汽車行業已清晰可見,在零售、倉儲、物流等行業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製造業結也將在未來發生變革。

這要求移動系統具備越來越多的新能力,比如超低時延、超高可靠性以及深度覆蓋等,對此,在LTE、NB-IoT以及V2X中已經看到這些能力的實現,隨著5G演進,這些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湧現出全新的能力。

2、同時,要實現5G規模部署,只有智能手機能提供其所需的規模效應,因此也需要一些對智能手機具有重要意義的因素來推動5G的發展。

首先,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於數據流量無限包月服務,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消費者每月的數據使用量到5G時代可能將增長至上萬兆。5G網絡可以幫助用戶無限量地消費如視頻這樣的數據內容,隨著技術發展,數據生產和交換的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其次,5G大帶寬和低延時的特性將支持運算能力在整個網絡中的分佈——包括終端、網絡邊緣和雲端。例如,如果能把終端與網絡邊緣的計算能力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就能支持更豐富、更優質的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體驗,但這需要大帶寬和低時延的支持,而這二者正是5G所能支持的。

3、5G會將移動技術拓展至工業物聯網等全新行業。

Serge Willenegger提到,未來的工廠會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水平,更多地使用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輛來工作,這就對環境是否支持無線連接提出了要求,整個連接環境會從過去基於微控制器(MCU)轉變為基於智能處理器、從有線連接轉變成為包括蜂窩連接在內的無線連接。隨著這些需求的不斷增長,這也會催生出對5G網絡更強大能力的需求。

這樣的趨勢在汽車行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過去,汽車僅需要很少的連接能力,主要用於緊急呼叫。隨著車載信息處理的興起,汽車具有了更高的連接性能,同時計算能力也得到提升以支持車載娛樂。未來,汽車將具備更強的計算能力和機器學習能力以支持自動駕駛,以及更低時延和更高可靠性來支持未來交通運輸的車隊管理和新型商業模式。高通看到,汽車領域對於5G的需求和渴望程度可能僅次於移動通信行業。同時高通相信,未來各行各業都會像汽車行業一樣非常需要5G。

4、5G也催生了更大規模的海量物聯網應用,以及人工智能應用。

物聯網的擴展,取決於生態系統在物聯網終端整個使用週期提供大量能夠保持同步更新、並具有邊緣智能與靈活連接性解決方案的能力,同時還要考慮和滿足信任/安全、投資保護和購置成本等方面的問題。

對此高通也有相應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以此次MWCS最新發布為例,高通宣佈和機智雲、山東移動以及移遠通信合作,計劃通過提供全球首個可遠程升級至LTE IoT(eMTC/cat-M1和NB-IoT/cat-NB1)的商用2G蜂窩模組,打造突破性的物聯網開發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在現階段,對於開發者和製造商在物聯網發展過程中不用擔心當前使用的2G調制解調器技術未來是否會被淘汰或者網絡關停,因為預期在2019年上半年就可利用高通無線邊緣服務廣泛提供的調制解調器升級功能,通過OTA激活的方式來支持NB-IoT或eMTC。高通提供的LTE IoT技術和解決方案旨在為各類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應用提供優化的性能和效率,而這些窄帶蜂窩技術的持續演進也將幫助滿足大規模物聯網需求,並加速全球5G標準。

預判5G“殺手級趨勢”:價值萬億美金的產業藍圖正在鋪開

高通展示多模LTE IoT調制解調器使用場景

預判5G“殺手級趨勢”:價值萬億美金的產業藍圖正在鋪開

預判5G“殺手級趨勢”:價值萬億美金的產業藍圖正在鋪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