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種全隱戰機以其密不外傳的當家絕技獨領風騷,傲視羣雄!

有這樣一種戰機,它通體漆黑,只在夜間出動,就像暗夜裡的梟鷹,穿梭於濃密的樹林,悄無聲息,來無影去無蹤,伺機而動,一旦獵物出現,一擊致命。它,就是鼎鼎大名的美國第一代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全隱身戰機——F-117,暗夜中的君王。F-117A攻擊機的設計目的是憑其隱形性能突破敵火力網,壓制敵防空系統,摧毀嚴密防守的指揮所、戰略要地、工業目標,可執行偵察任務。F-117A最大的設計特點就是隱身性,現代隱身技木包括雷達隱身、紅外隱身、可見光隱身、聲隱身等技術,由於雷達是探測飛機最可靠的方法,因此雷達隱身技術是其中最關鍵和最重要的技術。廣義地說,雷達隱身技術包括電子干擾技術、戰術機動飛行(如超低空突防)和減少雷達回波強度的雷達散射截面下降技術。雷達散射截面(RCS)是度量飛機雷達回波強弱的一個物理量,一般通過改變飛行器的外形和結構,採用能吸收雷達波的塗敷材料和結構材料,採用阻抗加載技術等方式來降低。

世界第一種全隱戰機以其密不外傳的當家絕技獨領風騷,傲視群雄!

F-117A為了達到隱形的目的,設計要求不能僅從常規氣動力(如升力和阻力)角度來考慮,還必須把外形與隱形聯繫起來,儘可能做到二者統一。F-117A的RCS值只有0.001、0.01平方米,比一個飛行員頭盔的RCS值還要小。 [2-4] 其在外型上採用了獨特的多面體外形,鋸齒狀的機體結構,並採用了一對高展弦比的機翼,由於需要向兩側折射雷達波,還採用了很高的後掠角的雙翼;為了降低電磁波的發散和雷達截面積,沒有配備火控雷達;機身表面和轉折處還被設計成使反射波集中於水平面內的幾個窄波束,而不是象常規飛機那樣全向散射,這樣就能使兩波束之間的“微弱信號”與背景躁聲難以區別;這種波束很窄,以致於雷達不能夠得到足夠連續的回波信號,而難以確定是飛機目標,還是瞬變噪聲。如果說將隱身功能作為首選而專門研究設計的話,世界第一隱身戰機的桂冠非F-117莫屬,而且是全隱身,這也是外界普遍的共識。

世界第一種全隱戰機以其密不外傳的當家絕技獨領風騷,傲視群雄!

F-117,綽號“夜鷹”,是美國前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隱身戰鬥轟炸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正式作戰的隱身戰鬥轟炸機。由於雷達的視界幾乎總是在平飛飛機的水平面上下30°的範圍之內。因此F-117A上特意使多面體機體的平板與垂直面的夾角大於30°,這樣就將雷達波偏轉到上下30“範圍之外。機翼和尾翼的前、後緣都是雷達波的強反射體,它們確定了反射的主波瓣。為使此反射主波瓣數量少、寬度窄,將前、後緣設計得尖銳筆直,並使機體表面的其他邊緣與其平行,如發動機進氣口邊緣與機翼前緣平行,排氣口邊緣與機翼後緣平行等,每個艙門蓋和口蓋,包括座艙蓋接縫、起落架艙門、發動機維修艙門、炸彈艙的邊緣和機頭處的激光照射器邊緣,以及機身後部的平面形狀均做成鋸齒形均,鋸齒的邊也與機翼前、後緣平行,實際形成四組平行線,把雷達反射波集中於四個窄波束內,這種很窄的波束,使雷達得不到足夠的連續回波信號,難以發現目標,從而達到隱身的目的。

世界第一種全隱戰機以其密不外傳的當家絕技獨領風騷,傲視群雄!

F-117A攻擊機也有反艦和空對空能力,空對空攻擊的主要目標是空中預警和控制(AEWAC)飛機和遠程干擾機。雖然沒有火控雷達,但是IRADS有探測空中和海上目標的搜索狀態,不過在空對空作戰時需要AWACS飛機或其他系統的支援,以便探測和跟蹤目標。在理想條件下IRADS的空對空探測距離在50千米以上,別看F-117功能設計非常先進,即使放到現在也不會落伍,尤其是科幻的外形設計一度引領隱身潮流,但其實它是實實在在的冷戰產物,而且是美蘇爭霸高峰期的70年代。可想而知,美國軍事理念之先進,科技創新之強悍。雖然戰機隱身放在現在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世界上也已現役多種隱身戰機,包括最為人熟知的F-22,B-2,以及咱們中國的J-20,以及J-31和俄羅斯的T-50,而且韓國,日本,土耳其等主要軍事強國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隱身戰機計劃,但在當時那個年代,隱身還是一種想都不敢想的超現實科技。而F-117的退役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尤其是對廣大軍迷來說,再也不能領略其在黑夜執掌疆場的雄姿。它開啟了一個全新時代,在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裡,F-117以其密不外傳的當家絕技獨領風騷,傲視群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