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散文之窗: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我開始讀路遙和他的作品,是三十年前。高考落榜,很鬱悶,加之家庭困難,沒條件在好的學校復讀,人生應向何處去?左思右想,便去昆明投奔在部隊服役的ㄠ爸。部隊有一個很大的圖書室,有上百種報紙雜誌。坐在圖書室,翻看著1982年第5期《當代》雜誌,我被路遙的《在困難的日子裡》深深吸引著,彷彿這就是寫的我的故事。我很小的時候,父母親便去世了,在極其艱難的日子裡,親人們養育著我。而文中的主人公馬建強失去母親,連飯都吃不上,靠父親一瘸一拐地在山裡勞動,吃著餵豬喂剩的陳穀糠和榆樹葉子維持著艱難的生活。原來,我比馬建強幸運,我比他生活得幸福!

接著,我從1982年第3期《收穫》上讀到他的《人生》。我慢慢品味著高中畢業生高加林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再離開土地,最終回到土地的人生變化故事。我感同身受高加林渴望離開貧窮落後的農村,到更廣闊的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更讚頌他為自己美好的夢想,去不斷探索,不斷付出,不斷進取的勇氣!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讀著《驚心動魄的一幕》,腦海中不時浮現出兒時見到的“文革”造反武鬥的傷痛畫面,縣委書記馬延維為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而寧死不屈的高大形象,縣委副書記李維光毫無黨性原則、見風使舵的滑頭形象,以及金國龍等一群自私自利之徒的奸商形象,入木三分,活靈活現。

當我正聚精會神捧讀《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卻傳來了路遙英年早逝的噩耗!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從《平凡的世界》中孫氏兄弟艱難曲折的人生之路,從巧珍沒有“愛人”、只有“丈夫”的悲劇中,回到了路遙“真的走了”的殘酷事實面前——我開始用一顆傷痛的心,誦讀一直書寫苦難人生的路遙的艱難人生!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路遙,原名王衛國,共和國成立那年,生於陝西清澗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七歲時因為家庭困難,過繼給當農民的伯父。伯父在幾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終於咬著牙關把他送去了學校,而且一直送到大學。1970年開始,他用“路遙”筆名在縣文化館油印小報發表詩歌《車過南京橋》,此後便一發而不可收,創作的詩歌、散文、歌劇都成績斐然。從《在困難的日子裡》獲《當代》中長篇小說獎,到《驚心動魄的一幕》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再到被譽為“茅盾文學獎上的明珠”的《平凡的世界》,路遙掀起中國當代鄉村現實主義文學的一浪又一浪熱潮。

他始終把目光傾注在鄉村青年人生的價值探尋上,這從《在困難的日子裡》《人生》《平凡的世界》中,都能窺見。他筆下盡是苦難中的人,在苦難中戰勝苦難的動人的故事。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路遙說:“生命從苦難中開始,只有在苦難中才能誕生靈魂的歌聲。”

如今,他沉睡在“路遙之墓”裡,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於2006年給他立了塊半身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遙,平靜而堅毅,目光遠遠地望著前方,望著他的母校,望著陝北那片黃土地。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作家王述成近照

王述成,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人。魯迅文學院首屆研修班學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巴中市作協全委委員。出版文學作品集《老牛教子》《驢子與千里馬》《八仙新傳》等七種,寓言集《八仙新傳》《驢子與千里馬》先後獲中國寓言文學專著最高獎項“金駱駝”創作獎,寓言作品《猴子盡孝》獲“金江寓言文學獎”入圍獎;寓言《貪婪》獲“全國廉政寓言徵文”獎;寓言集《生肖討論會》列入《中國當代寓言名家名作叢書》出版,作品被《中國當代寓言》、《中國散文大系》、《中國寓言佳作選》、《廉政寓言》、《中國當代微寓言精品》、《寓言故事精品庫》、《寓言故事精品苑》、《365心靈成長寓言》、《讀品悟優秀小學生成長必讀第一書》、《中國寓言作家論》、《黑眼睛孩子——四川兒童文學作品選》等入選。寓言散文集《王述成寓言散文選》獲四川省巴中市文學獎。散文《怎不憶父親》獲“當代最佳散文創作獎”。

王述成:一路走來讀路遙|隨筆

本文審稿:張學文

插圖攝影:東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