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歌者|「我們不是憂鬱詩人,也並不是你裝模作樣的工具」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從不是一首新歌

也永遠不會變老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如果你那個肥頭大耳、油膩膩的Boss,深夜在朋友圈分享了民謠,你對他的印象一定有所改變,要麼會想,原來你也是個有故事的人;要麼心裡嘀咕,你也有今天。

現在嘴上說喜歡民謠的人很多,有人說它是聽起來窮窮的歌,有人說它是高級裝*必備之選,還有人說它從來不是一首新歌,但也永遠不會變老。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那麼民謠究竟是什麼呢?

民,顧名思義,指的就是人和生活;謠,便是一把行走天下的破木吉他。

其實這概括的並不全面,在很多人的眼裡,民謠指的就是一人一酒一吉他。在一種專業的解釋當中,中國的民謠被分為“校園民謠”“獨立民謠”兩大類。在中國,校園民謠最初興起於臺灣,以羅大佑、李雙澤、葉佳修等歌手為首,風靡整個音樂圈,那時《外婆的澎湖灣》、《童年》、《橄欖樹》等歌曲可以說是紅遍大江南北。

而如今我們所說的民謠大部分指的是第二種——“獨立民謠”,也有人稱之為“城市民謠”,以李志、馬頔、宋冬野、趙雷、花粥等為代表。今天,我們就只聊聊這類首首評論1W+的音樂和創作它們的那些歌者。

相信很多人開始關注這類音樂是因為左立在《快樂男聲》選拔時唱的一首《董小姐》,當時評委陶晶瑩誇讚說讓她想起了自己的初戀。左立抱著一把木吉他,用他安靜、醇厚的嗓音,將《董小姐》唱進了聽者的內心。從這之後,《董小姐》的作者宋冬野漸漸進入大家的視線,從而也讓民謠有了更多的聽眾。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寫歌不應該忠於表達”

宋冬野,心寬體胖四個字是對他最恰當的描述。細細品味他的歌,我們會發現,他唱的,基本上就是生活、故鄉和自然。

提到那些描寫故鄉和自然的歌——《安和橋》、《斑馬斑馬》等,他說,“其實那時候是我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寫了。每個人都有故鄉,有的人的故鄉還在,有的人的故鄉不在了,我就屬於故鄉不在了的那一類”,“以前我覺得寫歌就是要忠於表達,但現在我覺得不是,有些事情是表達不出來的,很痛苦,所以我就不表達,把它放在那就好。每個人聽歌時候想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聽多了你會發現,大家的故事都差不多,都是那些事兒”。

“我不是憂鬱詩人”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馬頔說:“準確來說我不是民謠歌手,離那還有一些距離。我就是個獨立音樂人。剛開始貼上民謠的標籤,主要是為了得到大家的認可。”很多人聽了馬頔的音樂,稱他為憂鬱詩人,馬頔笑了,說:“那得喪到什麼程度啊。”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其實,生活中的馬頔,和音樂中的馬頔差距還是很大的,打電玩、跟同事朋友們互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音樂只佔了他生活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其餘大部分時間裡,他是另外一個馬頔,而音樂,只是他情緒的出口。只不過恰巧,這個出口也是一些人需要或想要的。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麻油葉的演出,由最初的一場80位觀眾,到一週年100多人,兩週年400來人,三週年1000多人,再到現在需要限票,一路走來,這些民謠歌手們一點點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並不斷堅持,不斷收穫,不斷成長,唯一不變的是那顆一起玩音樂的初心。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我要讓人們看到我,

但不知道我是誰”

你以為我要說崔健大佬了,NO.

提到民謠,怎麼能漏掉李志呢,他對音樂的態度,說什麼我也要講給你聽聽。

“我從一開始做音樂的動機就不是為了給別人聽,我的快樂來自於和團隊一起編曲或者自己一人寫歌的這個過程。”

李志做音樂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他的家人並不知情。一次,父親來到他的住處,說要住上一個月,於是李志每天早晨夾著電腦包出門,晚上裝作很累的樣子回到家,在父親面前裝模作樣了一個月。提到這些事,他還是一臉無奈,忍不住笑。後來,家人們瞭解了他的職業,李志和他的音樂也逐漸被人們熟知,以至於曾經微博私信咒罵他的人,現在再次發私信向他表達愛意。而李志表明,自己看不起這樣的人,他說,“我要讓人們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談到音樂市場的變化,李志說:“數字音樂的潮流沒有人可以抵擋,我並不強求大家還是把習慣保留在付費的實體唱片上去,但是消費就得花錢這個觀點不應該隨著這種潮流淡去。”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總而言之,現在很多人用民謠的標籤來告訴大家自己很有格調和品位的行為,實際上是對民謠的一種錯寫和不尊重。民謠歌者將自己的故事寫進歌裡,再讓聽者從中感受到屬於聽者本身的獨特感知,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本來就不應該被抹上“裝模作樣”的標籤。正如網友所說:“它是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廣為流傳的曲調,不是偽文青們刻意追求小眾來凸顯逼格的工具。”

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民谣歌者|“我们不是忧郁诗人,也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工具”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相應內容

日 本 獨 立 音 樂後臺回覆以下關鍵詞查看相應內容

惘聞樂隊 | 西遊記 | 愛樂之城 | 唱片清潔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經典武俠片主題曲 | 日本獨立音樂 | 27歲俱樂部 | 張國榮 | David Bowie唱片清單 | 2016年離世的16位音樂人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萊昂納德·科恩 | 黑膠唱片訂閱 | 黑膠概念館 | 定製黑膠唱片 | 傑克·懷特 | 地下絲絨樂隊 | Prince | 電臺司令 | Pink Floyd | 鮑勃·迪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